马云的 “一顿喷” 喷爽了,却让蚂蚁上市被暂缓!

田宁
2020-11-04 09:10

近日,随着蚂蚁集团的上市,网友、大众的目光都聚集到蚂蚁相关的消息之上,在11月2日,“马云被约谈、花呗被点名”这2条与蚂蚁有关的负面新闻一下被顶上了热搜。

年化利率过线、诱导消费,花呗被点名

第一件就是花呗被银保监点名。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公开发文称,“ 花呗 ” 与银行信用卡业务基本相同,但分期手续费高于银行,与其普惠金融理念不符,实际上是 “ 普而不惠 ”。

我们来看银保监郭武平局长为何说的花呗、白条等产品“普而不惠”呢!

8月20日,最高法正式发布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称新《规定》)。

根据新《规定》,新的受司法保护的民间借贷利率上限为央行每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

而目前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3.85%,那么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15.4%,相较于过去的24%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这意味着以一笔1万元一年期的贷款算,你可以少交860元利息。

而新规的出台,让国内很多互联网金融产品利率纷纷超出这一条红线。

《IT时报》对市面上的25个借贷平台的产品的实际年化利率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360借条、微粒贷、小米贷款等15家平台实际利率超过15.4%这条红线,需要整改。

虽然蚂蚁借呗、京东金条等产品没有超标,但是花呗、京东白条等产品因为逾期日息为0.05%,年化下来利率便高达18%,也超过了新规15.4%这一条红线。银行信用卡分期利率在10%-15%间,如果用户产生逾期费率,年化利率也立马超过15.4%。

不过与银行会对信用卡用户的还款能力的有效评估不同的是,花呗、白条定金融科技产品只根据借款人的消费数据和还款意愿发放额度,于是往往形成过度授信。

有时候,平台还会想方设法让消费者多用花呗、白条。这些年,支付宝为让用户使用花呗,“红包套路”可谓是一刻也没停,这让不少年轻人特别是90、95后不停地买买买,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而到还款时发现自己已经无力偿还花呗账单。

近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对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网民消费信贷使用情况进行了一轮摸底调研,调研群体也涵盖了60、70、80、90后等多个年龄段。

调研显示,如今一半以上网友日常有使用消费信贷、信用支付类服务的习惯,其中超9成用户在使用花呗。在使用花呗的人群中,花呗的平均额度只有2000元,超过30%的用户额度在1000元以下。有近3成人会没能力按时还款,这意味着他们必须使用分期或者直接逾期。

金融科技公司通过各种场景诱导超前消费,使得一些低收入人群和年轻人深陷债务陷阱,最终损害消费者权益,甚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

目前社会上有这么一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花呗等产品的危害,那就是“90后人均负债近13万”。

马云一句话,让监管新规出台

正是因为花呗等消费信贷、信用支付类服务引发的社会问题突出。

因此尽管新《规定》指出与金融机构发生的借贷行为(银行信用卡、银行旗下的消费金融公司以及获得银保监会金融牌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不属于民间借贷范畴,不受新规约束。

但这些年法院对于花呗、白条等产品的贷款利率纠纷,参照的依旧是民间借贷规定。

这意味着一旦花呗、白条、银行信用卡使用者一旦出现逾期,消费者如果想要告京东、支付宝等平台违规的话,也是一告一个准。

而对于这种“老监管”办法用于“新金融”的行为,让蚂蚁金服等金融科技企业吃尽了苦头,于是马云于10月24日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上抨击了这一监管模式。

马云提出在金融科技迅速发展下,不应该用老监管规则去管理新的金融科技经济;此外还大力批判国内的银行“当铺思维”十分严重,喜欢给好企业、不需要钱的企业贷款,结果让很多好企业变成了坏企业。

马云的这一番演讲,立马引起了国内传统金融圈反击,随后很多文章直接炮轰互联网金融垄断、金融科技诱导过渡消费等等负面内容。

当然这事在金融圈引发争议的同时,无疑也引发了高层对于金融科技监管的关注和思考,加下来的几日内,相关会议和提案不断涌现。

10月3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会议尤其强调,“当前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快速发展,必须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

11月2日晚间,央行、银保监会起草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这份文件的出台的目的,就是为了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防范网络小贷业务风险。

根据意见稿方案,对自然人的单户网络小额贷款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人民币30万元,不得超过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该两项金额中的较低者为贷款金额最高限额;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及其关联方的单户网络小额贷款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人民币100万元。

在同一日,央行还发布了《金融控股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备案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

而这两条“暂行规定”的发布,对于金融科技公司经营活动必然产生重大影响,而如今蚂蚁金服正处于上市前夜,高层自然要给予蚂蚁集团特殊对待。

于是出现了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对马云、井贤栋、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

而约谈的结果,就是原本将在11月5日在科创板上市的蚂蚁暂缓上市。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2月14日消息,《商报》从微信官方公众“微信派”获悉,今日 ,微信可发520红包。此前,在2020年七夕节,“微信派”就表示,七夕当天可发520红包。据悉,微信会在特殊的日子对红包额度进行调整,比如西方的情人节、中国的七夕节等等,平时微信个人红包的上限一般为200元。此后微信支付与支付宝成为中国电子支付的两大巨头。腾讯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其第三季度营收亿元,第三季度净利润亿元。
2月22日消息,《商报》获悉,近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媒体上发文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将改变支付市场、银行业竞争、货币市场监管以及全球货币体系格局。《商报》注意到,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与纸钞和硬币等价。截至2021年2月18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已经形成“十地一场景”的格局,并在深圳、苏州、北京进行了六轮红包试点。
3月5日消息,《商报》获悉,支付宝搜索周报显示,“消费券”成为最热搜索词,搜索量比上周增长15。同时,本周为支付宝“三月开门红”大促上线首周,用户可通过搜索“消费券”进入活动主页,参与本次活动的商家同比去年增长10
2月25日消息,《商报》获悉,天眼查APP显示,23日支付宝 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公开一条“用于人脸识别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专利申请信息,公开为CN112396004A,申请日期为2020年11月23日。
2月24日消息,《商报》获悉,今日,支付宝发布了理财节数据。数据显示,2月19-23日,共有33家金融机构参与支付宝理财节,通过直播、游戏,讨论区交流等活动和用户进行互动。同时,理财直播观众中,90后占到4成;定投基金的用户中超4成是90后,6成90后稳定持有单只基金超一年,购买了三只及以上不同板块基金产品的投资者当中,半数以上是90后。而60后观看理财直播的平均时长则是90后的3多。
2月23日消息,《商报》获悉,天眼查信息显示,今日支付宝 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关于“针对隐私数据泄漏的风险评估方法及装置”的专利信息授权公开,公开为CN110851872B。根据专利摘要显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针对隐私数据泄露的评估方法。
2月16日消息,《商报》获悉,大年初五素有“迎财神”的民间习俗,支付宝为此推出了“支付宝好彩头三件套”,包括“支付宝到账1亿元”留念袋、“支付宝到账一亿元”留念壁纸以及支付宝到账配音人所祝福的“送你5千万”。据支付宝官方数据显示,已有超10万人上支付宝搜“拜年”抢好彩头三件套。
2月16日消息,《商报》获悉,大年初五素有“迎财神”的民间习俗,支付宝为此推出了“支付宝好彩头三件套”,包括“支付宝到账1亿元”留念袋、“支付宝到账一亿元”留念壁纸以及支付宝到账配音人所祝福的“送你5千万”。据支付宝官方数据显示,已有超10万人上支付宝搜“拜年”抢好彩头三件套。
2月14日消息,《商报》获悉,今日上午,支付宝发布春节搜索报告。此外,今天正值情人节,支付宝上这三天“鲜花”的搜索量也较1月同期增长了129%。值得一提的是,支付宝于今年2月1日开启2021“集五福”活动,截至2日上午8时,全国已有100万人集齐五福;截至2月7日,共计超过亿人集齐支付宝五福,总奖金达到5亿元。
1月19日消息,《商报》获悉,天眼查信息显示,1月15日,支付宝 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公开“扫支付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专利信息,公开为CN112232804A,申请日为2020年12月17日,公开日为2021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