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华为,百度之后,小米也要造车了?!

首席财经观察
2021-02-22 09:15

作者 | 周松涛

来源 | 首席财经观察(ID:meirijingji001)

不得不说,造车,是门好生意

苹果,华为,百度之后,小米也要入局了!

一、小米造车传闻再起

2月19日,小米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

这次热搜不是因为小米手机,而是小米汽车。

2月19日,据《晚点LatePost》报道,称根据多个消息源,已经确定小米将要造车,并将其视为战略级决策,不过具体的形式和方向还未确定,或许仍有变数。另根据知情人士称,小米造车或将由雷军亲自带队。

随后,小米集团对于该消息回应:“等等看看,暂时没有”,更多的信息暂不予回应。

市场普遍认为,不否认,就是默认。

受此消息影响,早盘下跌4%的小米集团股价,尾盘大幅飙升,一度涨超12%,收盘有所回落,涨幅依然超过6%。

小米要造车,不是什么新闻。

早在七年之前,市场就有关于小米要造车的传闻。

2014年4月,当时有媒体报道:“在近期举办的中国车联网大会上,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高调露面并表示,小米与某知名车企研发的小米纯电动汽车最快将于2015年实现量产”。

雷军露面,亲口透露,还和知名车企合作,第二年就量产。

说得有鼻子有眼,听起来特别真。

不过,连雷军都彻底懵逼了:“我压根没有参加过中国车联网大会,哪来的什么高调宣布研发小米电动车?小米做汽车这件事就是谣言”。

雷军虽然亲自辟谣,但雷军对新能源车感兴趣不是什么秘密。

2013年,雷军就两次去美国拜访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他在自己的公众号上撰文称,“我对Musk的Tesla汽车很感兴趣。”

图片来源:雷军公众号

2020年6月28日,小米商城官方微博发出一条消息称,“认真说个事儿,明天有新品”,并配了一张产品海报。

这张海报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汽车轮廓,海报文案则是“造车?我们是认真的!”

随后,该海报也被大量转发,外界也认为这是小米造车的官宣。

不过随后,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发微博称,“关于‘造车’话题,明确回应:没有的事。是小米商城新媒体同学抖错机灵了,已经罚抄内部流程规范去了”。

2020年12月,网上流传多组图片显示,“小米即将发布和比亚迪出品的‘年轻人的第一辆汽车’——青悦S1”。网传图片还显示,青悦S1是一款敞篷电动车,预定价84999元。

有图有真相。

小米再次辟谣。

小米品牌安全微博今日转发小米集团公关部副总经理王化辟谣回应:小米没有造车计划,希望大家不信谣不传谣。

小米一面辟谣,一面却在悄悄为造车做准备。

2012年开始,小米不断申请着与汽车相关的专利。

当前小米关联公司拥有的与车辆相关的专利共有134件,并且,小米多家关联公司均将汽车零配件作为经营范围登记。

小米关于交通运输类的投资事件达到17项,其中,2012年,小米曾投资木仓科技,据资料显示,北京木仓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汽车领域的实用应用开发商;2014年,小米投资了车载智能终端设备生产商凯立德,和车载智能产品研发商睿米等。

具体业务上,小米此前已公开的发力点是物联网大版图里的车联网车载服务系统。

2019 年 6 月,小米宣布与梅赛德斯奔驰合作,推动旗下虚拟语音助手小爱同学进入汽车人机交互系统。两个月后,小米 MIUI 负责人在 “MIUI 负责人在线” 活动中表示,正在考虑研发基于 MIUI 的车载服务系统。

2020年6月,小米申请注册了小米车联商标和相关图形商标。

2015年,雷军创立了顺为资本,投资蔚来汽车。

2017年,顺为资本参与了小鹏汽车A+轮的融资,2019年11月,小米集团参投了小鹏汽车。

图片来源:天眼查

2018年,小米在内部启动了名为 “micar” 的造车项目调研,由负责制定小米战略的参谋部牵头。

二、小米为什么要造车?

种种迹象表明,小米早就为造车做足了充分准备,只是在等待时机。

现在,这个时机已经到了!

1、手机业务遭遇瓶颈

2020年1-12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累计3.08亿部,同比下降20.8%。

可能有人说,疫情对手机出货量有影响。

其实不然,疫情期间,手机的使用频率更高,更容易更新换代。

只能说是智能手机厂商太多,发展到今天,整个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触及到了行业天花板。

小米手机的出货量近年来表现尚可,2020年,小米手机出货量依然稳居全球前四,为1.47亿部。

出货量和市场份额稳定增长,但由于小米手机的价格相对苹果,华为,三星便宜太多,也就是薄利多销,其实并不赚钱。

2019年,小米的手机业务收入占总营收高达59%,但其毛利润却仅占总毛利润的5.7%。

现在需要找一个手机的替代品,能吸引流量的替代品,没错,就是当前最火热的新能源汽车。

2、汽车电子是最大风口

小米并非一家单纯的手机制造商,而是一个全产业科技生态构建者。

在消费级AIoT领域,小米已经领跑全球,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其IoT平台链接设备数达到2.71亿台(不包括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拥有5个及以上连接至小米IoT平台上的设备的用户数已达到510万户,小米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消费级AIoT平台。

而小米现在最赚钱的业务恰恰是互联网业务收入。

小米的互联网业务收入,虽然仅占总营收的30.7%,但其毛利润却占了总毛利润的45%。

汽车电子产业将成为继家电、PC和手机之后又一次全产业链级别的大发展机遇。

在小米科技生态链中,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的位置尤其重要,小米造车,是必然的。

3、小米有造车的实力

造车是烧钱的游戏,无人不知。

特斯拉连续14年亏损,2020年股价却翻了七倍有余,蔚来还没有看到盈利的曙光,股价一年涨了35倍,理想和小鹏汽车的股价也涨幅也颇为可观。

造车的准入门槛高,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能力涉猎。在这个黄金赛道,入场的都是头部公司。

苹果造车,华为造车,百度造车,恒大造车……

现在不造个车,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顶级企业。

小米不缺生态链,更不缺资金。

4,绯闻对象为什么是比亚迪

互联网造车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模式:自主造车;自主设计,汽车厂代工;与传统车企深度合作。

不同于消费类电子产品,汽车的产业链复杂且冗长,对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极高。

因此,基于深度合作的方式,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车企,都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软件上实现智能的效果,硬件上也有安全保障。

据了解,这一模式已有多家巨头背书:百度+吉利、阿里+上汽(智己汽车)、华为+长安+宁德时代、苹果+起亚。

小米也有自己心仪的对象。

没错,雷军的造车梦想,很有可能会依靠比亚迪来实现。

小米旗下的手机业务绝大多数来自于比亚迪电子的代工,双方的合作已经有数年之久。并且在2020年小米的十大供应商伙伴中,比亚迪电子赫然在列,雷军也不止一次地赞美比亚迪的工艺流程和水准极高。

比亚迪无论在电池还是整车制造领域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小米和比亚迪联手可谓天作之合。

小米造车,对整个整个新能源车又是一剂强心针。

这也再次证明,新能源车是黄金赛道,资本市场上,新能源车领域的机会将会层出不穷,投资者应该抓住这个最大的风口,选择有业绩,有成长性的公司,分享新能源车发展的巨大红利。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新能源、小众运动、智能硬件、“懒人”智能家居、绿色环保产品、绿色能源设备、五金工具、柔性生产小型机械等上榜。
3月7日消息,懂帝发布的《2023新能源汽车女性用户洞察报告》显示,我国女性驾驶员已达到1.62亿,过去一年懂帝女性用户增长99%。在汽车消费时,女性群体对新能源的偏好程度到达66%,显著高于男性。报告还指出,女性消费者购买新能源主要以休闲娱乐和接送孩子上下学为主,预算15万元以下居多。和男性群体一样,续航里程和配套设施是女性购买新能源的主要顾虑。
7月25日消息,近日,懂帝公布2022夏季新能源测试结果。数据显示,近50℃条件下,新能源整体续航达成率为66%,高温对续航存在一定影响,但远低于严寒天气。同时,国产品牌绝对续航里程更高,合资品牌实际续航和企业标称续航差距更小。测试发现,合资品牌制冷效果优秀,混动辆空调更容易出现问题。
报道新能源二手车交易量不足二手车总交易的2%,相对同龄阶段的燃油保值率普遍要低两成。此前,天天拍的数据显示,新能源二手车的成交规模正在快速扩张,2020年天天拍新能源成交量同比翻番。新能源的置换周期比燃油更短,53%的新能源开不满3年就会被卖出,这样的置换周期,对于二手车市场来说,也意味着更活跃的流通。
小鹏汽车2020年涨幅为。特斯拉一旦失去在中国市场的霸主地位,新能源的一哥地位将会受到严重威胁。2021年,比亚迪销量继续向好。比亚迪2月份共实现销售新车20695辆,同比增长。7月12日,比亚迪汉正式上市,搭载比亚迪最新研发主打安全牌的刀片电池,深受消费者追捧。市场普遍认为比亚迪汉是对标特斯拉model 3的最佳型,目前看来,并不只是噱头。
5月31日消息,懂帝联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24新能源汽车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 渗透率预计将接近40%,且新能源意向购买用户已与燃油旗鼓相当,其中插电混合动力、10-20万价位型最受欢迎。
12月13日消息,懂帝日前公布2022年新能源汽车冬季测试结果。结果显示,所有新能源平均续航达成率48.5%,平均续航里程268公里,相比2021年有一定提升。其中,国产型平均续航达成率49.1%,包揽前三名,合资品牌型仅为45.8%。本次测试覆盖34个品牌60余款主流型,除了-15℃左右的续航、充电等基础测试,还设计了扬雪辅助驾驶、-30℃冰冻挑战、冰雪爬坡等项目,多样化展示新能源的可靠性和极限性能。
近日,懂帝公布2022夏季新能源测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