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拿下支付牌照!微信、支付宝慌不慌?
一、华为拿下支付牌照!
华为,就像武林中的隐世高人,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就有大事发生。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3月25日,华为通过收购深圳讯联智付100%股权,拿到了支付牌照。
讯联智付,早期隶属于中兴通讯,于2014年7月获得支付牌照,业务类型为互联网支付与移动电话支付,覆盖范围为全国,有效期至2024年7月。
就像“借壳上市”一样,通过收购其他公司获得牌照在互联网领域属于常规操作。比如小米就在2016年1月收购了捷付睿通股份有限公司65%股权,拿到支付牌照。
有意思的是,2016年华为曾公开表态,不会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现在确确实实是“打脸”了。
其实,近年来华为在支付领域有不少动作,比如Huawei Pay就在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只不Huawei Pay仅仅只是银行卡支付的辅助工具,并非独立的支付应用。而拿到支付牌照后,华为开发专属的支付APP就能提上日程了。
华为不惜“打脸”也要做支付,是因为支付功能是华为软件生态的重要一环。
根据华为早前公布的信息,今年4月份起华为旗舰手机将升级成鸿蒙操作系统,这也意味着鸿蒙操作系统今年将全面商用。打通移动支付,无疑会给开发者提供开发便利。
我们都知道,全球两大手机系统IOS和安卓,都有自己的支付系统:Apple Pay和Google Pay。这样一来可以省下一笔服务费,二来可以让用户支付更便捷。华为若想让鸿蒙走向世界,支付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更重要的是,支付只是一个切入点,在它的背后是庞大的金融市场。就像蚂蚁金服靠支付宝“滚雪球”发展壮大一样,小小的支付藏着华为大大的野心。
那么,作为支付领域的前辈,支付宝和微信看到来势汹汹的华为支付,会慌吗?
二、微信和支付宝慌不慌
就目前的情况看,面对华为,支付宝和微信一点都不用慌。
先说支付宝。支付宝的背后,是整个阿里巴巴的电商帝国。
移动支付的使用场景中,网络支付占了很大的比重。在阿里系的平台,比如天猫、淘宝、闲鱼上买东西,几乎都会优先使用支付宝。可以说只要他们不倒,华为在电商方面就没有太大的机会。
另外,支付宝拥有很好的先发优势和技术优势。
支付宝诞生于2004年,是国内最早获得支付牌照的平台之一,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家独大”。撼山易,撼用户习惯难,支付宝的一大群忠实用户就是它的底气。
技术方面,支付宝的安全性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在一场电视节目中,主办方清了一流的黑客团队现场攻击观众的支付宝,其中一个黑客完全控制了观众的手机都没能从他的支付宝里拿到钱,安全性可见一斑。
更重要的是,支付宝有“芝麻信用”这一信用体系,增强用户信任的同时也保证了合作平台对其的依赖度。“三流的玩家利用规则,一流的玩家制定规则”就是这个道理。
再说微信。微信的支付宝不同,它的基本盘全在社交这一块。
2015年,微信通过春晚红包进入了全国人民的视线,此后只用了三年就追上了支付宝的市场份额。如今微信已成为国内使用人数最多的支付平台。
微信的成功,在于用高频次的使用率倒逼平台接入。社交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涉及金钱往来,人们的微信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零钱。相较于提现,人们会更倾向于把它们消费掉,于是就给了微信支付普及的机会。
另外,微信的不像支付宝那样花里胡哨,功能相当精简,学习门槛极低。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不愿意接触新的应用,微信能实现的功能都会优先用微信。“亲民”是微信制胜的关键。
所以,我们能看到,华为支付像威胁微信支付宝的地位几乎是不可能的,根本不会被放在眼里。甚至,华为像靠支付来赚钱都举步维艰。
三、华为的必然
既然靠“支付”赚钱已经近乎不可能,那么小公司压根就不会去考虑拿牌照的事了,只有规模到一定程度的大集团,才会有这个需求。
大集团拿下支付牌照,更多的作用就是内部使用:
一方面便于内部管理,防止信息外泄,这些集团内部的资金走向,本身就能透露很多信息;
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万一在支付上被“卡脖子”,毕竟大集团内部交易量就很大,哪怕支付手续费提高一点,也是一块巨大的成本,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地产这些巨无霸。
而京东、平安、万达、小米、美的、美团、国美、唯品会、滴滴、绿地集团等等,早在前几年已纷纷入局完成。互联网公司、传统金融机构、电商、地产企业、通信企业等各行业“龙头”,都已在第三方支付领域占有席位,支付牌照买卖已经变成‘有价无市’。
所以,华为这次的收购,应该也是类似的道理。
不是华为要在“支付”领域里做什么,而是华为不想因为没有牌照,而在“支付”领域被别人做点什么。
如果硬要说的话,只能说明华为确实到了一定的体量,需要考虑支付这件事了。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