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再多钱也烧不出拼多多的未来,但种田可以!

电商热点
2021-05-31 09:05

活跃用户创新高,但拼多多赢了吗?

黄铮卸任董事长之后,陈磊接棒,很多人都好奇他能够挑起重担,从最近的财报来看,似乎可堪大任。

5月26日,拼多多发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中有几个颇为亮眼的数字。

去年第四季度,拼多多的活跃用户数达到7.88亿,首次超越阿里巴巴,成为全球活跃买家最多的电商平台。

今年拼多多更上一层楼,活跃用户数达到8.238亿,同比增长31%,较上一年同期净增1.957亿。活跃用户首次突破8亿,拼多多也同时创下了电商平台的新纪录。

在营收方面,拼多多第一季度营收221.1亿元,增速达到239%,令人惊艳,同时也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

而在盈亏方面,拼多多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18.903亿元,同比大幅收窄。

财报中的几个关键数字,在外界看来,都是不错的成绩。但财报一出,拼多多在美股的表现却不容乐观,下跌超过了5%,和今年2月最高点相比,已经跌去近三成。

市场对拼多多的担忧是多方面的。

首先,和去年财报不同,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报并没有公布GMV数据,虽然活跃用户数的增长必然也会带来GMV的上升,但拼多多却没有公布,多少会引发一些疑虑。

500_1622422891.jpg其实,去年第四季度拼多多就上线了自营模式,财报中新加入“商品收入”一项,所以本季度其营收增长能够达到239%。

自营业务带来了业务增长,但其投入的营销成本也不少。

一直以来,拼多多的营销成本都是造成亏损的重要的原因。去年第四季度,它的营销成本就突破了100亿,而本季度也达到了1075亿元,同比增长487%,这可要远远大于营收的增速。

成本增加,带来的就是毛利润的下滑。针对这个问题,拼多多副总裁也提到,虽然营销成本居高不下,但总的来说在总营收中的占比是在下滑。

除了营销成本与收入外,还有用户增长的问题。

目前拼多多的活跃用户数已经突破8亿,由于它主要面对的是国内市场,以国内总人口来看,拼多多的用户数面临着增长放缓的趋势。

也就是说,即使是掌握着广大下沉市场、营销效率高的拼多多,也将很快迎来流量天花板。而拼多多眼下需要做的,是留住已有的用户,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活跃度和粘度。

说了再多,归根结底,市场在意的是能不能赚钱,拼多多的增长超乎预期,但它的盈利能力也令人担忧。

短短六年,拼多多就成长为体量庞大的电商巨头,和淘宝、京东这些老牌电商相比,可谓成长迅速。用钱烧出来的流量,确实非常高效,营收向好,但营销成本过高造成的净亏损也同样难以忽略。

流量红利触及天花板,拼多多要从何处盈利

本季度,拼多多的净亏损为29亿元,刨除异常值,经调整后的亏损总额逼近历史记录。

一直以来,拼多多这顶“亏损”的帽子就没有摘下来过。

四月末它发布的2020年年度财报中,GMV达到16676亿元,同比增长66%;营收594.92亿,同比增长高达97.37%,两个重要的维度,拼多多都表现得可圈可点。

在盈亏方面,拼多多在2020年也没有扭转亏损的局面,全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71.80亿元。

从2016年到2020年末,拼多多都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而这期间内,公司累计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额高达252.66亿元。

一边是高营收,一边是高亏损,百亿补贴、现金红包等各种贴钱营销,起到了非凡的效果,同时也带来了入不敷出。

500_1622422921.png

(截图来源:拼多多APP)

除了亏损之外,GMV增速的持续下滑也是拼多多需要注意的一个点,从2018年的234%,到2019年的113%,再到2020年的66%,增速放缓十分明显,而这和用户增长速度放缓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当流量红利临近封顶时,拼多多需要考虑营销策略的变化,留住用户也将取代拉新成为重点。

除了面临这用户增长和盈利的压力,拼多多在近几年收到的投诉量也与日俱增。

近日,拼多多就因为涉及商品质量、假冒侵权、虚假发货、强制取消订单、砍价拉新等问题,被上海市消保委约谈,当晚股价就下跌了9.11%。

市场之所以这么敏感,根本还是与拼多多的盈利能力挂钩的。

其实,拼多多现在也开始往盈利的方向改变了,比如拼多多已经开始向部分商家抽取佣金,当然,抽佣和百亿补贴是并行不悖的。

从烧钱补贴到对商家抽取佣金,这意味着,拼多多已经开始冲着盈利调整战术了。

加码农业,多多买菜会是新的增长点吗?

说到抽佣就不得不提到,拼多多对生鲜农产品仍是继续采用“零佣金”的。

近几年,拼多多在农业上的投入巨大,而在第一季度财报发布后的业绩电话会议上,陈磊也先后六次提到农业,强调它的重要性。

陈磊表示,拼多多将继续致力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和日用平台,对农业食品进行现代化改造,在帮助消费者的同时,改善农业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

拼多多并不是单纯地考虑帮助商家怎么把农产品卖出去,而是从源头动手。

首先,拼多多在农业科技研发上的投入很大,组织团队进行研发,比如开发便携式检测农药的设备。

又比如,去年和农业大学合作开展“多多农研科技大赛”,邀请全球顶级科学家、顶尖的种植高手在云南高原上挑战种植草莓,其中涉及不少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通过研发农业技术和设备,组织农研比赛,拼多多力图挖掘更多的农业顶尖科技,构建数字农业。

同时,拼多多也在大力培训“新农人”。目前,通过新技术和新模式,拼多多已经直接带动了10万名“新农人”返乡创业,陈磊还承诺,未来5年再培训10万名“新农人”。

此外,在物流系统和基础设施方面,拼多多也是不遗余力。

去年中国超过三分之一的日均包裹量来自拼多多,拼多多在复杂的技术系统设计方面拥有专业知识,已经在针对算法设计、数据分析及冷链物流等方面进行开发和优化,也申请了一些专利。

至于拼多多为什么要这样大力加码农业,其实非常好理解。

拼多多本就是靠农产品发家的,也抓住了广阔的下沉市场,涉及人们日常饮食,如果能够做大做强,不仅能够带来巨大的收益,也能建立起自己的生态。总之,继续在农业上投入与开拓,前景十分广阔。

还有就是下沉市场的进一步开发。目前来看,和一二线城市相比,三四线乃至村镇的消费能力其实还没有被完全释放出来,打好在农村的基础,不仅是抢占阵地的重要一环,也是顺应振兴乡村政策的好时机。

再有就是完善平台的产业链了,除了拼多多自身平台的需求外,也能够为多多买菜提供更为稳定、优质的货源。

500_1622422959.jpg社区团购这把火烧得很旺,拼多多也不愿错过,而结合自身在农产品、生鲜方面的优势,多多买菜其实大有可为。

在电话会议上,拼多多财务副总裁马靖也提到,多多买菜是拼多多的一个战略重点,接下来会在物流基础设施、算法数据方面继续加大投入。

社区团购的市场规模十分庞大,而多多买菜也与拼多多在农业上的布局高度吻合,但马靖也表示,目前这个业务还很年轻,仍有很多地方尚需改进。

对于多多买菜来说,首先需要解决的仍然是供应链的问题,结合拼多多在农业上的宏图大略,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很多人都看好,认为未来多多买菜很有可能成为拼多多的一大增长点,但目前要指望它承担盈利的重任,还为时过早。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昨日晚间,多多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数据上,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十二个月期间,多多的GMV达16676亿元,同比增长66%。多多的GMV达不到预期,并不代表其增长不够迅速。此外,2020年全年,归属于多多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亿元,而2019年净亏损亿元,相比之下,亏损已然大幅收窄。此后,黄峥1:10的超级投票权将失效,名下股份的投票权将委托多多董事会以投票的方式来进行决策。
10月23日消息,多多今日美股盘前涨超1%。根据SEC于10月21日披露的文件,贝莱德大幅增持了中国电商多多,持股从24年Q2的约2900万股(相当于总股本的2.1%)大幅增加至第三季约1.32亿股(相总于总股本的9.5%)。不过,其后贝莱德修正文件,持股仅增至3300万股(相当于总股本2.4%)。
电商的“终局之战”已经提前开始了
2月24日消息,跨境通今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旗下子公司优壹电商主营跨境进口电商业务,多多平台属于优壹电商的分销供货的合作方,公司和其保持长期稳定的业务往来。
近日,房产经纪行业代表企业我爱我家和电商平台多多达成合作,在多多平台上线官方旗舰店并开启“百亿补贴”活动,成为首家和多多开展深度合作的房产经纪品牌。双方将通过一系列优惠活动,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买房、租房福利。据了解,目前,多多我爱我家官方旗舰店已经上线了多款佣金优惠券,涵盖租赁、买卖两大场景。
在此次入选的五大品牌中,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品牌占据了3席位置,包括淘工厂、1688和淘特。
掘金澳大利亚电商市场,多多Temu再露锋芒。
据悉,作为新电商平台,多多已将知识普惠作为长期战略。2021年4月,多多启动“多多读书月”大型活动,发起支持作家及优质作品的“众声创作者计划”,及“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
7月30日消息,花旗银行对电商平台多多的股票评级进行了调整,将其目标价从198美元下调至194美元。此次调整是基于非公认会计准则下的预测,预计明年的市盈率将达到12倍。花旗银行在报告中提到,多多的业务模式和市场潜力。花旗银行建议投资者关注多多的长期发展。
9月30日消息,第四届中国新电商大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开幕。作为新电商平台,多多受邀出席,并正式发布了“新质商家百亿扶持计划”。王坚介绍,多多将在未来一年投入100亿资源包,成立专项团队深入100个农产区、产业带,优选具备产品、技术创新能力的新质商家,借助平台的数字化能力,对新质商家进行产品、营销、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链路扶持,并通过新质商家的带动效应,推动农产区、产业带实现产业升级,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电商热点
聚焦行业重磅与头条,用独特的视角看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