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称小米CEO雷军造访上汽总部

田宁
2021-07-12 08:40

format-jpg

7月12日消息,近日,有网友拍到小米创办人、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造访上汽总部,此前曾造访长城、比亚迪、五菱等车企。

据了解,雷军此次造访的是上汽乘用车嘉定总部。但对于此事,小米和上汽方面均尚未对外公布此次造访的目的,双方也均为对此事发表评论。

format-jpg

6月初,媒体曾报道称雷军造访位于保定的长城汽车研发中心,但小米及长城汽车方面均未对外公布此次雷军造访的目的。除此之外,雷军还在此前考察了比亚迪、五菱等多家知名车企。2018年,雷军还造访了小鹏汽车总部。

今年3月,小米集团发布公告表示,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在小米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宣布,小米正式进军电动汽车领域,并表示小米造车也是雷军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

format-jpg

宣布造车后,雷军频频造访相关车企和供应链企业,目前已经拜访了长城汽车、宁德时代、重庆长安、五菱汽车等企业。

据创事纪统计,在进行造车决策的过程中,小米在75天时间里进行了85次拜访沟通,与200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深度交流,召开了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2次正式董事会。

此外,在今年6月,小米和高瓴、美团共同领投了禾赛超3亿美元的D轮融资;6月3日还参与了纵目科技的1.9亿美元的D轮投资。这也是小米官宣造车后首次在汽车领域进行投资。

format-jpg

format-jpg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2月10日消息,在小米投资者日上,小米CEO等高管分享了小米的业务进展。表示,在今年关注的大事中,手机是主业,将继续关注高端手机。现场,还提到了小米的未来目标:争取15-20年内进入世界前五。对于2024年汽车量产是否太晚的质疑,认为,新势力比小米提前了6-7年,两年前小米做了很多访谈,认为汽车是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候都不晚。
3月28日消息,小米集团CEO在微博发视频谈手机的区别,并回忆自己三年前在发布会上说,小米将是我最后一次创业,愿意押上一生的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表示这句话给他自己很大的勇气,也给了他巨大的压力。“在过去1000多天的日子,每一天都战战兢兢,今天终于到了交作业的时候,不紧张是不可能的”。
4月7日消息,小米董事长兼CEO今日再发文回应为什么小米快。
9月1日消息,小米公司今日上午宣布,小米汽车于9月1日正式完成工商注册,公司名为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亿元人民币,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亲自出任法人代表。此外,小米汽车团队规模已有约300人。据悉,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小米迎来关键性里程碑。表示,目前,小米集团共拥有工程师1.6万人,2020年研发投入约100亿元,在人才储备和技术积累上有着充足的底气。
3月30日消息,小米集团发布公告表示,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据今日早些时候市场消息,小米计划投资150亿美元进军电动车市场。消息传播后,小米集团尾盘拉升,涨超3%截至收盘,小米涨,尾盘竞价阶段涨,最新市值6452亿港元。对此,小米集团回应表示不予置评。据了解,近日,小米相关传闻屡屡上演。
3月31日消息,今日上午,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转发微博,并表示:一个人最大的魅力是独一无二的赤诚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勇敢。对于如何看待小米问题,沈晖称:赛场很辽阔,一起闯一闯,一起加电!据了解,小米昨日正式官宣,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且由CEO亲自带队。
昨日下午,小米正式官宣,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且由CEO亲自带队。随后晚间,小米春季发布会上发表演讲。其中,提到,这一回,我将亲自带队,这将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另据了解,小鹏汽车和蔚来汽车小米参与投资。
4月1日消息,在小米官宣后,一位微博用户表示:“现在大家一起祈祷吧,希望罗永浩老师不要宣布。”对此,罗永浩回复称,放心,没有这个打算,就算再落魄,也不会去搞财经、市值这类的东西。随后,3月31日,罗永浩转发小米公司发布的相关微博,并表示“期待”。另据了解,今年3月30日,小米正式宣布进军行业,未来十年将投入100亿美元,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且由小米CEO亲自带队。
4月7日消息,在小米召开的米粉“Open Day“上,小米集团CEO在直播中再次回应了计划,表示:“愿意全力以赴为米粉”。指出,小米发布的第一款一定会是那个时间里的最尖端的产品,预计会在3年后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