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挑战的上半年,这家公司竟然做到了员工超40万,业绩逆势增长!

电商报
2022-08-24 21:41

format-jpg

电商的下半场,

比拼的是稳健和耐力!


当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猛然刹车时,车内的乘客有可能被摔出车外!

电商行业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如今,眼看着这辆高速行驶的列车就要撞上流量见顶的天花板,惯性作用下带来的种种不适也逐渐体现出来。

最近,各大电商平台陆续公布了2022年第二季及半年财报,用户减少、增长放缓、利润下滑等让这个财报季充满萧瑟。这意味着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互联网的新增用户不会有大规模的增长,以流量换增长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

既然无法通过外部新增用户获得生意新增长,反求诸己,通过收缩内部开支就成为很多平台的选项,其中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裁员。

放在互联网红利渐行渐远,平台业绩持续下滑的背景下,裁员作为平台努力应对变化中的自我调整,也是必须走出的一步。

于是我们看来,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互联网公司相继传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

format-jpg

format-jpg

对于很多企业而言,裁员在这个时候是业务层面的主动收缩,即通过放弃一些短期难以盈利的项目,守住公司主营业务,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值得关注的是,面临着上半年的重重压力,京东物流的员工人数不减反增:截至二季度末,京东物流的员工人数已达31.72万人,同比去年新增了4.36万人。

format-jpg

在不少人担心电商行业“凛冬将至”而拼命压缩成本时,作为互联网企业的“用工大户”,京东逆势而上扩大用工规模,也向外界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电商的下半场,比拼的是稳健和耐力!


format-jpg

40多万总员工,

成为京东稳健发展的压仓石


在互联网行业一片裁员减薪的声浪中,京东还在努力扩招,不仅是为了稳健发展,还体现出作为平台的社会责任。

财报显示,截至6月30日,京东一线员工数量超过30万,京东集团的总员工人数超过了40万,用工规模居国内互联网企业之首。京东二季度财报显示,上半年京东为一线员工薪酬福利开支达206亿元,同比增长20.2%。

稳定的薪酬待遇和有保障的福利,在为员工提供了基本保障的同时,也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据统计,在京东的一线员工中,超过60%的人实现了在本乡本土稳定就业;近三年来,有超过5000名一线员工晋升为管理者,还有100多人获得过国家级、省部级及市级荣誉。

除了一线员工,京东还在高级人才的培养上形成了完善的体系。

今年毕业季,有万名应届毕业生选择了入职京东,其中就包括近2000名初次走进社会的“00后”。京东为应届生提供的岗位中,技术岗占了一半以上,说明京东的业务重心正在坚定不移的向技术转型倾斜;此外,京东今年还将航空维修、航空职能类岗位首次向应届毕业生开放。

栽上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四年来,京东已经为应届毕业生开放了近360个岗位,吸纳了6万个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京东找到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这么多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将京东作为事业的第一站,有两个原因。其一,一直以来,京东对人才的投入非常舍得花血本。据统计,京东2022届高校毕业生薪资涨幅比去年同期最高增长了35%,应届博士生年薪最高可达200万;其二,京东为优秀人才提供了开放性的上升通道。数据显示,近一半的校招生在京东获得了晋升,其中25%表现优秀的可造之才还得到了连续晋升的机会。

format-jpg

将时间拉得再长一些就会发现,京东长期以来就有“先人后企”的传统,也就是说,在京东,员工的发展是大于商业成功的。

不管是2010年开始的“员工救助基金”福利项目,2012年推出的“安居计划”项目,

2021年宣布用两年时间将员工平均年薪由14薪逐步涨至16薪,京东都在为优秀员工创造更适合发展的环境。

所以说,除了韧性的商业模式,不断增长的员工人数和稳定的薪酬福利保障,也成为京东稳健发展的“压仓石”,也是京东比其他平台更能扛住风险,更能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并且始终保持稳健发展的原因之一。


format-jpg

全方位提升用户体验,

京东的长期主义


不断地提升用户体验,也是京东笃行致远的原因之一。

财报显示,用户体验的提升为京东带来确定性增长。其中,京东零售新增第三方商家数量同比增长40%,京东物流的外部客户收入占到了其收入的近六成。用户、品牌、平台之间合作共赢的正向循环已经形成。

说到电商平台的用户体验,就不能不提到电商会员体系。

京东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7月,京东PLUS会员数量已突破3000万,仅7个月时间就增长了500万,稳居行业内规模最大的付费会员体系。

format-jpg

这说明,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品牌加入京东,打造出覆盖线上、线下全场景的权益生态,成为消费者的‘好生活超级入口;另一方面,作为目前电商行业中规模最大、粘性最高的付费会员,京东PLUS会员不仅实现了京东高质量的发展,也为外部合作伙伴带来了确定性增长。

用户体验的提升不仅体现在PLUS会员的诸多权益,还体现在京东供应链能力的提升。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稳定的供应链是平台履约能力的根本保障。二季度,京东凭借其优势供应链 “全链路服务”布局,建立了全周期、全渠道、全场景、全时段的环绕式保障,给用户带来了效率更快、服务更周到的服务体验。比如说,随着浙江省义乌市和温州市两座“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的投入使用,加上杭州市的“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如今的京东物流的在浙江省的配送能力大大提升,可以实现浙江省95%的京东自营订单当天达或次日达。

合作形成共赢,开放才能致远。在完善自己的供应链体系,提升平台服务体验的同时,京东通过打造“有责任的供应链”和“织网计划”,开放自身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和技术,织起了货网、仓网、云网并深度融合解耦,实现“三网通”,以此带动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生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增强了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

仓网:是京东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仓储配送网络,是“三网通”坚实的设施躯干;

截至二季度末,京东物流运营超过1400个仓库,包含云仓生态平台上的云仓管理面积在内,仓储总管理面积约2600万平方米。此外,截至今年上半年,京东物流已在全球运营近90个保税仓库、海外仓库和直邮仓库,总管理面积近90万平方米,跨境网络总仓储面积同比增长超70%。

format-jpg

货网:是京东全时段、全渠道、全场景的商品交易网络,是“三网通”流动的商品细胞;

目前,京东已经建立了52家京东电商城市旗舰店、3.4万多家实体门店、遍布全国的京东家电专卖店……京东小时购、京东到家已接入全国超15万家线下实体门店,覆盖1700多个县区市,在打造出京东强大的货网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做大“新型实体经济”。

format-jpg

(西藏日喀则的京东家电专卖店)

云网:是以京东云为技术服务品牌的数智服务网络,是“三网通”高效的技术神经,也是构筑货网和仓网的技术底座。

自2017年提出面向技术转型以来,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在5年半的时间里,京东在基础科学和技术研发上总计投入了近900亿元,也建立起以京东云为服务的对外核心输出技术,云网也成为货网和仓网的技术底座。数据显示,京东云已经服务了80多座城市、888家金融机构、1821家大型企业、195万多家中小微企业。

此外,京东与合作伙伴围绕供应链构建的商业生态,也给彼此打开了新的市场增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的有力抓手。

二季度以来,在外部环境仍时有反复的情况下, 京东稳定可靠的供应链始终是各地民生物资的可靠保障。据统计,为支援全国各地保供,京东已累计投入20亿元;今年以来,京东先后联合了20多个地方政府,累计发放了近10亿元消费券,大大提振了合作地区的消费信心;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品质生活的重要平台,京东超市目前和全国上百个产业带实现了合作,开设了2000多家农特馆,覆盖了全国664个县域。

format-jpg

这是一个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在竞争的时代。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新型实体企业的京东坚持用户导向,持续推进“链网融合”,以深耕多年的供应链优势和技术服务能力带动平台生态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用户、行业、社会三重价值,这是京东的“长期主义”,也是京东在电商下半场的长跑中逆势增长的原因。

正如京东集团CEO徐雷先生所说的:“京东凭借极具韧性的商业模式,行业领先的供应链能力和高效的运营,在充满挑战的外部环境中持续交付了稳健的季度业绩。”

显然,坚持长期主义的京东,已经拿到了通往未来的那张船票。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11月9日消息,在2023年乌镇峰会互联网企业家论坛上,京东集团CEO许冉表示:京东产业大模型-言犀大模型,已经在消费导购、商家经营、客服售后、医疗问诊等多个供应链场景中试点接入。此外,在内部经营管理方面,京东尝试将大模型应用于系统代码辅助编写,实现了20%以上的效率提升;也开始测试AIGC自动生成商品营销图文的能力,目前已推广至2000多个零售三级品类。后续会将大模型能力开放给更多品牌商家。
11月9日消息,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于11月8-10日举行,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许冉在互联网企业家论坛上发表演讲,她透露,京东研发投入累计已超过1000亿人民币。另外,京东注重对前沿技术的探索,比如建设国家新一代智能供应链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日均调用次数达90亿次,已有超过200款集成创新应用;发布了京东“言犀”产业大模型,应用于消费导购、商家经营、客服售后、医疗问诊等多个场景。
12月1日消息,京东之夜暨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保理行业私享会近日举行,会上,京东科技企业金融业务部负责人指出,“京保贝”作为2013年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推出的第一款产品,也是行业第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保理融资产品,为供应商提供了超过300亿的资金支持,超过百倍的增长,行业占比第一。十年来,京保贝已累计为京东自营供应商提供了超7300亿的循环资金支持,十年实现了超百倍的增长,总业务量占商业保理全行业超10%。
11月18日消息,京东晚间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技术方面,京东供应链基础设施资产同上比增长65%,2017年至今京东体系技术研发投入累计超900亿。截至三季度末,京东供应链基础设施资产规模达1267亿元。京东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近180万台工业设备,为50个产业带、201个产业园区、1050家大型企业和超120万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
京东科技于2013年推出第一款基于互联网供应链保理融资产品“京保贝”,服务广大的京东自营供应商。目前,京东科技已推出京保贝2.0、企业金采、票据平台等创新产品。
9月13日消息,企查查信息显示,9月10日,青岛京喜优鲜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孟凡彬,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所属集团为京东,经营范围包含:供应链管理服务;农副产品销售;互联网销售;普通货物仓储服务;食品互联网销售等。股权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山东京东农贸发展有限公司、孟凡彬和青岛城市之光企业策划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1月29日消息,天眼查APP显示,1月28日,深圳市京地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亿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马骏,经营范围包括供应链管理服务;普通货物仓储服务;国内贸易代理;农副产品销售;食用农产品批发;城市配送运输服务;货物进出口;互联网信息服务等。天眼查股权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江苏京东邦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寿光佳佳鲜供应链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分别持股51%和49%。其疑似实际控制人为刘强东
12月5日消息,2023亿邦产业互联网年会近日在上海正式开幕,会上,京东工业受邀进行了《数智供应链推动产业重构》的主题分享,并正式发布了基于IPNP 产业协同能力打造的全新供应链数智化解决方案-太璞。该方案能够面向MRO类非生产性物资、BOM类生产物资两大工业企业采购典型场景,提供覆盖顶层设计与咨询,数字化采购平台、SRM平台搭建,以及一站式商品供应等多种服务能力。
1月15日消息,APEC“可持续发展与数字经济创新”实践案例研讨会近日在海南三亚召开,京东消费与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晖以“新型实体企业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为题作主旨演讲。刘晖总结了京东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举措。首先,作为互联网零售和供应链企业,要打造优质的商品服务,给消费者提供高质量消费,并在此过程中倡导可持续、有责任的绿色消费。
4月29日消息,据“IBI国联股份”公众号消息,近日,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公布了“2022年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案例”名单,华为、京东等单位名列其中。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是在工信部指导下,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航天科工、中国电信等百余家企业事单位、科研院所共同发起成立的,秘书处设在信通院。据其官网,国联股份成立于2002年,是B2B电子商务和产业互联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