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先撑不住了,旗下电商众筹业务突然关停
10月8日,京麦商家中心发布《京东众筹业务调整公告》称,京东众筹业务将于2022年10月10日起暂停运营。9月30日,京东众筹入口已经下线,仍处于众筹状态的项目将继续众筹,成功后也会正常发货。
2014年7月上线以来,京东众筹可以说是当时国内最大的众筹平台,甚至国内首个金额破亿的众筹项目也诞生于此。
可以说,一开始的京东众筹,确实有着开行业之先河的意味。当时其推出的很多众筹项目,都成为了后来者学习的对象。
比如2015年,好妹妹乐队的“自在如风”演唱会项目在京东众筹上线。原本该项目的众筹目标金额只有198万,但没想到一个月时间就筹到了200万,最终更是以236万提前并超额完成目标。
据了解,该项目是为了帮助好妹妹乐队完成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开演唱会的梦想。过去能在这里开演唱会的,都是汪峰、蔡依林等一线巨星。而好妹妹乐队作为一个小众的民谣乐队,却能在众筹的帮助下完成梦想,还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
自此,众筹强大的营销功能逐渐被发掘而出。
与此同时,被划分到“京东金融”板块的众筹业务,从上线之初就有带有金融属性。除了通常的“产品众筹”以外,京东还推出了“股权众筹”功能。当时该功能仅上线半月,总众筹金额就成功破亿。
然而历经8年之久,京东众筹的热度逐渐低迷,最终还是逃不掉下线的命运。
所谓的“众筹”,译自国外crowdfunding一词,即大众筹资。是指用赞助+回报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
原先在海外市场,众筹的主要目的还是“为爱发电”,用于支持自己喜爱的项目。当时的众筹更像是“捐款”,可以说是不计回报的行为。
然而随着众筹趋向合规化发展,由项目发起方提供回报已成了惯例。
比如说,一名创业者发明了一种多功能笔,但又缺乏资金批量生产,那么他就可以通过众筹的方式募集资金。在发起众筹项目时,他需要设置多个回报档位。比如捐赠10元可以在项目成功后获得一支笔,捐赠30元可以获得礼盒套装等等。
而通过众筹获得的回报,一般来说会比后续正常购买所需的费用更少。也正是因此,众筹这一模式在国内更像是一种营销行为,本质上更接近于“折扣价预售”。
2.商业化以后,众筹“变味”了
众筹的商业化,决定了其在国内的定位更像是一种预售制的电商平台。因而入局者也以电商平台为主,它们凭借着自身的流量,不断扩大着众筹的影响力。
目前仍在运营的主流众筹平台,包括淘宝旗下的“造点新货”、小米旗下的“小米众筹”,以及背靠微博的“摩点”、bilibili会员购的众筹功能等等。
但其实大厂入局众筹从2013年就已开始,当时淘宝就推出了“造点新货”的前身“淘宝众筹”,主打项目众筹。次年,京东众筹上线;2015年,苏宁易购也加入这场大战。凭借着线上线下互通的优势,苏宁当时还吸引了很多期待的目光。
(淘宝&摩点众筹平台)
截至2015年底,国内众筹平台基本呈现淘宝、京东、苏宁三足鼎立的状态。由它们共同占有的市场份额接近70%。
然而辉煌总是短暂的,即使是三巨头的发展也有负众望。除了淘宝凭借自身庞大的流量还能继续坚持以外,其他两个平台都开始走起了下坡路。
2020年时,苏宁众筹偶尔还有些消息传出,但到了近两年就基本无人问津了。如今想要找到入口都十分困难。
至于京东众筹,虽然才宣布停运,但从其今年的表现来看已经有了相关迹象。今年早些时候,京东上架了一款众筹床垫产品,其中1.8米的款式定价3999元、众筹价1999元,并且承诺30天保价。然而就在5月29日,有参与众筹的用户发现,根据当天的活动叠加优惠后只需要1649元就能买到正式发售的同款产品。
这样一来,当初参与众筹的用户们当然不干了,立刻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发起了集体投诉。好在京东反应迅速,很快就给出了满意的补偿方案,平息了消费者的怒火。
(截自黑猫投诉平台)
不过从这件事也能看出众筹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和“预售”模式过于相似。通常来说,预售和众筹,都是默认会给到最优惠的价格。然而“预售价高于发售价”的情况却层出不穷,这两年“双十一”等购物节时,消费者对于这类问题的投诉更加普遍。
二是“营销”性质太浓。众筹的初衷,原本是帮助创业者量产有价值的产品,并扩大影响力。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品牌加入,众筹俨然成了一处营销圣地。一般小厂家的众筹项目,都需要在众筹完成后数月才能实现量产并发货。也正是支持者们辛苦的长期等待,让他们配得上最低的价格。
可是很多大品牌参与众筹时,本身就已有了量产的能力,只是为了保证销量、扩大影响力等,才选择了众筹的方式。对于他们而言,能筹到多少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打响品牌。
就比如京东众筹遭遇的这次集体维权,有消费者表示自己5月26日才参与了众筹,没过几天就发现该产品正式发售且降价。期间只间隔如此之短的时间,可见厂家原本就具备量产能力,众筹也只不过是一种营销噱头。
事实上,“预售”+“营销”已是目前众筹平台们最为主流的标签。当众筹被抹上浓重的电商色彩,剩下的玩家们又该如何突围?
3.有了安全感,用户才能有购买欲
就众筹平台的的现状来看,想要继续发展下去,还存在着一个绕不开的难题:信任。
早些年,众筹还是一个高风险的项目。当初的一些小平台,由于缺乏审核和监管能力,导致会有一些众筹发起人捐款跑路的情况。又或者项目最终的众筹金额为达到预期,发起人又不愿将众筹金退还。
国外有个经典的案例,在2013年,Virtuix凭借其跑步机项目拿到了110万美元的众筹资金,但最后其却因为商业需求,将本该按约定寄给众筹用户的商品投入了消费市场,用户们则没有很好的制约手段。
好在经过近些年的合规化发展,如今国内主流的众筹平台们,基本都能保证“未完成众筹目标全额退款”。这也让用户在参与众筹时有了更多安全感。
但也就像前文所举的例子那样,众筹价与实际发售价的冲突仍在频繁上演。参与众筹的消费者,原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项目雪中送炭的“恩人”。按理说本就应该享有最大力度的优惠。
可产品正式发售后,势必会参与发售平台的各类促销活动,此时又该如何保障第一批消费者的权益?这才是如今众筹平台们最该考虑的信任难题。
此外,随着主流众筹平台的趋同,用户们早已失去了前几年的新鲜感。往更广的消费群体来看,即使经历了多年发展,众筹模式的普及度依然不算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众筹平台想要谋求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找到精准的用户群体。
从目前各类众筹平台的表现来看,垂直领域的平台往往最受欢迎。这是因为垂直领域的受众对于行业更加了解,并且愿意花钱。
比如在一些主流的游戏平台上,会有小厂商发起的众筹项目,它们或许具备制作优秀游戏的能力,只是苦于缺乏资金。而资深的游戏玩家们能够理解其困境,愿意为之助力,从而就形成了互相鼓励的良性循环。
近一点的例子就是B站的众筹项目。由于其众筹的都是动漫IP相关的各类周边,平台内就会有很多用户愿意买单。如此一来,也能形成较为稳定的发展。
总的来说,众筹的初衷是让中小商家得到帮助,让消费者有机会支持自己热爱的产品。在促进市场活力等方面,也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众筹行业发展到今天,仍需要所有的参与者共同努力,不要让美好的初衷变了味。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