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达达摊上事了

电商头条
2024-01-11 09:27

达达内部人员涉嫌诈骗


达达出现“内鬼”,京东也跟着躺枪。

近日,京东集团一则内幕消息引发高度关注。京东集团公告称,其子公司达达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存疑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公司2023年在线广告和营销服务的收入数据存疑,将委托第三方重新审计。

format-jpg

图源:京东集团

根据达达集团的评估,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在线广告和营销服务收入及运营和支持成本均存在被夸大的可能,具体涉及金额为5亿元左右。

这意味着,通过虚构这两组数据,达达的财务指标受到了显著影响,各项数据均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另外,公告进一步指出,达达此前提供的2023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收入指引也不可靠。

这意味着,达达的营收情况并不像外界想象得那么乐观。尤其是在第二季度实现的上市后首次整体盈利,其真实性可能存在水分,需要进一步核实。

尽管达达方面坚称该事件与公司核心业务无关,且影响范围有限,但消息公布后,达达集团的股价仍出现了大幅下跌,跌幅超过45%,近乎腰斩。这一情况也对母公司京东的股价产生了影响,使其下跌了2.7%。

有内部人士表示,此事件由达达在审计中主动发现,或因个别人涉嫌诈骗犯罪导致。目前,达达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值得注意的是,上个月19号,达达集团内部发生了重大的人事变动,辛利军辞去了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董事会成员的职务,由京东集团CFO单甦接替其担任达达董事会主席和提名委员会成员。

紧接着,达达集团首席财务官陈兆明也宣布因个人原因辞去了公司CFO一职,这一决定自2023年12月19日起生效。

当时,外界普遍猜测达达集团高管辞职是由于三季度业绩不佳。然而,三季报的数据却打破了这一说法。

根据三季度财报,达达集团在三季度实现了29亿元的总营收,同比增长20%。同时,经调整净利润率同比提升了11个百分点,盈利能力得到显著优化。

format-jpg

图源:达达集团公众号

从上述数据中清晰可见,达达集团在三季度展现了优秀的业绩表现。这表明,高管辞职的原因更可能是由于个人原因或公司内部决策调整,而非外界所传言的业绩不佳。

可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新年伊始,达达集团就爆出了业绩造假和员工涉嫌诈骗犯罪的消息。尽管我们不能确定高管辞职是否与这些事件有关,但业绩造假的问题确实存在,这不禁让人对达达的未来产生质疑:它是否能够继续作为京东即时零售的坚实后盾?

实际上,回顾达达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其盈利能力一直不尽如人意,算不上是一门稳定的赚钱生意。

公开信息显示,达达集团成立于2014年,并于2016年与京东到家合并,2020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

format-jpg

达达集团敲钟仪式 图源:我是达达官微

截至目前,达达集团拥有京东到家和达达快送两大核心业务,这两大业务是京东即时零售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来看,京东到家依托达达快送的运力,为消费者提供1小时配送到家的即时消费服务体验,而达达快送以众包模式为核心运力,主要提供全场景、全时段、高效快捷的物流配送服务。

正是由于两项业务的加持,京东即时零售得以为用户提供高效、高质量的配送服务。数据显示,目前达达快送业务累计覆盖全国2700多个县区市,京东到家业务累计覆盖全国超1700个县区市

可即便如此,达达仍难以摆脱亏损顽疾。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2年,达达分别亏损14.5亿元,18.8亿元,16.7亿元,17.1亿元、21亿元和13.3亿元。

结合当前业绩造假的事件,可以看出达达集团仍面临许多挑战。接下来,达达能否顺利解决这些问题,找到新的增量并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达达自曝“家丑”,图的是什么?


常言道:“家丑不可外扬”,而达达却选择将其公之于众,其背后有两个原因。

其一,作为“即时零售第一股”,达达集团理应承担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企业面临不容忽视、无法隐藏的问题时,不仅需要外部监督的严格审查,更需要有自我曝光的自觉。若选择自我隐藏,只会使问题更加恶化,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而达达自曝业绩造假,也是为了正视自身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正如刘强东所说:如果一家公司,在不该赚钱的时候赚钱了,那是非常愚蠢的。宁肯忍受暂时不赚钱带来的羞愧,也不能持续的愚蠢。

其二,作为一家背靠巨头的即时零售企业,达达对京东平台的依赖性较强,但其自我造血能力相对较弱。数据显示,2021年,美团闪购的全年GMV达到842亿元,而京东到家仅为431亿元。

除此之外,自京东全面接管达达以来,高管团队经历了频繁的变动。从创始人离开,到CTO、CFO相继离职,这一系列的人事变动背后,无疑暴露了达达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format-jpg

图源:达达集团官网

面对这种情况,达达主动公开业绩造假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坦诚的态度不仅有助于消除外界的疑虑,还能够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从而赢得市场的信任和支持。

总之,要想实现业绩的稳步向前,达达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只有这样,达达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配送成本是个大问题


放眼整个即时零售行业,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

在机遇方面,即时零售市场呈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900亿元,且在2019-2022年间,其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1.6%。预计至2030年,这一市场规模将增至3.6万亿元,达到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和实物网络零售总额的20%。

format-jpg

图源:《2023即时零售发展趋势白皮书》

可见,即时零售市场仍然是一条充满活力和无限可能的赛道。

在挑战方面,随着阿里、京东、美团、抖音、快手等巨头纷纷加码,即时配送赛道愈发显得拥挤。

然而,对于抖音和快手等新入局者而言,在即时零售市场的核心环节——即时配送方面,与阿里、京东、美团等老玩家相比,其优势并不突出。

不过,在流量方面,抖音和快手的表现略胜一筹。这两大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活跃的社交属性,能够为即时零售提供充足的流量支持。

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等形式,抖音和快手能够有效地吸引和引导用户进行购买,为商家提供更多的销售机会。

但我们必须正视的是,无论是新入局者还是老玩家,持续高涨的人力成本都是整个即时零售行业所面临的难题。一组数据对比显示,即时配送的单票履约成本约为7元,而社区团购的单票履约费用仅为0.97元,二者相差甚远。

如果无法有效控制人力成本,各大平台的即时零售业务都有可能陷入亏损的泥潭,难以自拔。

因此,若要在即时零售市场取得成功,还需密切关注成本效益,确保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随着各路巨头在即时零售市场继续大展身手,平台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配送服务、用户体验等要素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一场跨界厮杀正在上演。
京东加持,蝶变。
3月26日消息,集团发布了2023年四季度及全年业绩。财报显示,四季度,集团总营收27.5亿元,调整后净利润率同比持续优化,盈利能力继续改善;快送营收12.0亿元,同比增长36%,超过市场预期;京东小时频道GMV同比增长超200%。此外,集团董事会已批准启动一项人民币最高约3亿元的股票回购计划。
为了消费者可以随时随需购买到便宜又满意的年货好礼,京东小时联动平台上超八成的商家门店“春节也送货”。
“我们有信心在保持收入增长势头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
京东集团携手打造的京东“小时购”业务正式发布,标志着京东全面发力即时零售,提速至“小时”甚至是“分钟”。
6月12日消息,6月10日,京东集团和集团联合发布《唯快不破,全面开花——2021年即时消费行业报告》,这是行业内首次对即时消费行业未来趋势进行的完整洞察,也是首次对即时消费行为进行的全面解读。在低线市场,2020年即时消费销售额增长最快的TOP10城市中,有4个来自四川,2个来自安徽。前三名分别为四川资阳、四川泸州和浙江湖州。从细分品类来看,电脑数码、手机、运动户外、服饰时尚和玩具等品类在低线市场的销售额增长最快。
今日,集团正式回归京东,同时集团组织架构发生重大调整,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蒯佳祺离职,由京东零售CEO辛利军接任。
电商头条
电商三大号之一,覆盖百万互联网电商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