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要对永辉超市下手了

电商君
2024-03-21 22:36
1.京东拟减持永辉超市

去年还被传要收购永辉超市,今年京东就开始减持了。

3月20日,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股东减持股份计划的公告。

公告显示,宿迁涵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所持有的永辉超市股份不超过90,750,300股,占总股本比例不超过1%。

format-jpg

图源:永辉超市公告

据悉,“宿迁涵邦”为京东旗下公司,目前共持有永辉超市478,523,104股,占总股本的5.27%。

此次减持预计按照市场价格交易,在公告发布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进行。公告称,宿迁涵邦拟减持原因是自身资金需求。

以3月20日的收盘价2.55元/股计算,京东在减持完成后最多能套现2.3亿元左右。

京东此前发布的财报显示,2023年全年,京东集团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人民币595亿元,2022年全年为人民币578亿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及短期投资总计1977亿元,而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为2262亿元。

由此看来,京东账上的资金确实有所减少,但仅靠套现永辉不足1%的股份似乎并不能起到太多作用。

根据减持新规,大股东(控股股东及持股5%以上股东)3个月内竞价减持不得超过1%。京东如今既然已开始减持,可能也是为了后续其它的战略调整做铺垫。

公告发出后,永辉超市股价重挫近5%。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京东宣布以每股9元,共计43.1亿元人民币入股永辉超市。交易完成后,京东持有永辉超市10%的股份,双方开始在生鲜领域深化合作。

此后几年里,京东继续增持永辉超市,并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增加宿迁涵邦为大股东,两家主体为一致行动人。

截至目前,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和宿迁涵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持有永辉超市8.11%和5.27%的股份,合计持股13.39%

format-jpg

图源:永辉超市公告

然而,永辉超市股价在2020年破千亿市值、门店数量破1000家以后就开始一路下滑。今年2月初,永辉超市股价一度达到了2.21元的历史低点。此后虽然略有回升,但还是距离巅峰期缩水近80%。

京东选择在股价低点开始减持,不免让人猜测其对于持续亏损的永辉已经失去了信心。

2.永辉连续三年亏损,高管变动频繁

今年1月底,永辉超市发布业绩预亏公告。

公告称,永辉预计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4亿元,同比减亏14.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9.7亿元,同比减亏6亿元。

format-jpg

图源:永辉超市公告

虽然实现了减亏,但永辉的公告发出后还是引发一片哗然。因为早些时候,永辉公布的上半年财报还显示其成功扭亏为盈,实现了3.74亿元的净利润。

按年度来看,永辉超市2021年和2022年分别亏损39.44亿元、27.63亿元,算上2023年预计的13.4亿元,永辉已经连续三年亏损。

对于2023年的亏损原因,永辉在公告中解释称,是由于“继续深化‘以生鲜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渠道数字化零售平台’的战略定位,聚焦供应链效率与物流仓配效率的提升、通过门店数字化、用工数字化、后端管理数字化以及精细化用户运营全方位提高公司整体运营管理效率,公司全年科技投入约6.7亿元。”

与此同时,由于二级市场股价持续下跌,永辉对年底持有的长期资产进行了减持测试,预计将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及其它长期资产减值5.3亿元左右。

但即使将科技投入的6.7亿元和资产减值的5.3亿元抛开不谈,永辉在2023年还是无法实现盈利。

不仅如此,永辉超市董事和高管的频繁变动也引发了大量关注。

去年8月,永辉的非独立董事麦殷辞去董事职务,他来自永辉最大股东“牛奶有限公司”;去年12月,监事朱文隽也辞去职务,他同样来自牛奶有限公司,接替他们职务的则都来自DFI零售集团。

到了今年,永辉超市的高管则开始密集辞职。

1月,财务总监黄明月辞职,由吴凯之接任;2月,副总裁彭华生辞职,董事会秘书吴乐峰辞职,监事、监事会主席熊厚富辞任……

一系列的人员变动和股权变动下,永辉超市的未来愈发显得扑朔迷离。

就在去年8月,还曾有传闻称京东计划收购永辉超市。

起因是当时的京东请回老将闫小兵,并整合京喜拼拼、七鲜、前置仓等独立业务单元成立了创新零售部,由闫小兵担任负责人。该部门主要布局同城零售、下沉市场等业务,旨在深入探索零售线上线下业务的融合与创新,直接向京东集团CEO许冉汇报。

也就是说,新成立的这个部门和“京东零售”是同一级别的,京东对生鲜、新零售等业务似乎有了新的兴趣。

而在这两个领域,永辉超市都具备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在生鲜方面。

刘强东曾经多次给予永辉的生鲜供应链高度评价:“沃尔玛,家乐福在中国门店的地理位置,比永辉比很多零售都要好,但是为什么做不过永辉,因为只有永辉打造了一个高效的生鲜供应链,它的供应链可以跟那些小摊上卖菜的比,价格比他们还便宜,而且还能赚钱。”

永辉创始人张轩松也曾很有信心地表示:“互联网公司不断发力生鲜供应链,但是生鲜需要有时间来积累,我们有18年的数千名的买手来负责,很难用资本来赶超。”

format-jpg

永辉超市创始人张轩松

也是因此,当初京东大手笔投资永辉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永辉尝试各种供应链层面的合作。

如今的京东如果试图加码同城零售,生鲜供应链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而通过收购永辉,京东可以直接拿到这“最后一块拼图”——这也是为什么当时有些行业人士对于京东收购永辉的传闻深信不疑。

但从如今的情况来看,永辉迟迟未能走出亏损的泥潭,股价跌至历史低点;京东不仅没有增持,还宣布了减持计划,大有撤退之意。

3.“瘦身”开始,电商巨头聚焦核心业务

事实上,不只是京东,电商巨头们如今都已经对曾经布局的传统零售业务产生了动摇。

比如今年以来,阿里旗下的大润发、盒马、银泰百货都深陷出售传闻。原因是蔡崇信曾在阿里财报会上回答“出售非核心资产”的问题时表示,2024财年至今9个月时间里,阿里已经完成了17亿美元非核心资产的退出,也积极在看上市股票如何退出,并且成立了专门的团队。

“目前阿里的资产负债表上依然有一些传统的实体零售业务,他们不是核心的聚焦业务,阿里退出也是合理的,但考虑到当前的市场情况,退出可能需要时间去实现。”

阿里方面表示,将会专注于核心业务投资,一个是电商业务,包括境内和境外电商,第二个是云计算。

而就在近日,盒马创始人、CEO侯毅宣布退休,由盒马CFO兼任CEO一职。灵魂人物的退休,加上CFO的接管,再一次加重了市场对于盒马寻求出售的怀疑。

如今的京东开始减持永辉超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大润发、盒马等目前面临的局面。但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于阿里的逐步退出,京东的部分实体零售业务仍然十分重要。

比如就在近日,京东电器和京东家电的实体门店,分别在深圳和贵州开了新店。毕竟京东零售最为核心的数码家电品类,都很依赖线下体验,京东也没有理由放弃这个从线下获客的重要渠道。

因而减持永辉超市的决定,更多可能还是考虑到其持续亏损带来的影响,通过出售非核心的线下重资产,实现进一步的战略聚焦。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3月26日消息,京东到家将于3月29日在线上举办第二届“商家品牌盛典”,并联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梳理出与零售商、品牌商共创的“2020年度零售数字化创新十大案例”。同时官方称,京东到家今年的415周年庆活动将于4月8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8日为止。在此期间,京东到家将携手沃尔玛、超市等著名商家和品牌以及平台上超10万家实体商家门店,为全国近1400个县区市消费者带来品类更丰富、优惠力度更大的即时消费购物节。
8月8日消息,今日早盘主力资金净流入医药、食品饮料行业、商贸零售等板块,净流出交运设备、国防军工、计算机等板块,其中交运设备板块净流出超24亿元。个股方面,超市涨停,主力资金净买入1.44亿元位居首位,浙江医药、五粮液、新和成获主力资金净流入居前;北汽蓝谷遭净卖出超6亿元,航天科技、天银机电、长安汽车主力资金净流出额居前。
8月6日消息,企查查信息显示,近日,生活运营公司云创科技有限公司新增行政处罚信息,处罚事由为经营者强迫消费者购买商品,被罚3.22368万元,处罚单位为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食品经营、日用百货、汽车用品及配件、珠宝首饰、服装鞋帽及箱包和零售等。股东信息显示,持股46%的超市为该公司大股东。
12月6日消息,超市发布公告,公司第四届董事会即将届满,经与公司主要股东及各位董事协商,拟提请本届董事会推荐第五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在董事候选人中,徐雷现任京东集团总裁,于2021年9月担任京东集团总裁,负责京东各业务板块的日常运营和协同发展。徐雷于2009年1月正式加入京东,历任京东商城市场营销部负责人、无线业务部负责人、京东集团CMO、京东零售集团CEO、京东集团总裁。
9月24日消息,超市竞价封死一字涨停,封单金额近12亿元。消息面上,9月23日晚间,名创优品在港交所公告,拟以63亿元收购超市29.4%的股权,其中包括超市原股东牛奶公司持有的21.1%股份及京东持有的8.3%股份。公告显示,该交易完成后,名创优品预计将成为超市第一大股东,进一步扩大其线下零售版图。
11月3日消息,今日,京东超市首次发布全渠道能力全景图,图中展示了包括线上渠道、线下渠道、创新渠道在内的全渠道能力。2020年4月,京东宣布成立大商超全渠道事业群。同年5月,京东超市推出“TOUCH+”战略。据公布数据显示,京东超市即时零售业务能力已成功引入沃尔玛、华润、等370多家商超,覆盖近3万家门店,提供超过300万商品,在近380座城市为消费者提供1小时达的购物体验。
9月24日消息,名创优品昨天在港交所发布公告,以约63亿元人民币收购超市29.4%的股权,其中包括牛奶公司持有的21.1%及京东持有的8.3%的超市股份。公告显示,该交易完成后名创优品预计将成为超市第一大股东,进一步扩大其线下零售版图。
3月2日消息,德勤近日发布最新研究报告《2022全球零售力量》。报告显示,2020财年,全球零售250强共计创收5.11万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5.2%;全球零售前十强的收入占250强收入总额的34.6%,高于上一财年的32.7%;全球零售前十强的收入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其中,京东首次跻身全球零售十强,唯品会全球排名上升16位至第67名。同时,京东、唯品会、超市和物美等企业还入围了全球50家增速最高的零售商名单。
1月19日消息,达达集团旗下本地即时零售平台京东到家联动超10万家线下门店和众多国内外快消品牌,启动“年货节”联合大促。其中,1月17日,京东到家联手智利领事馆和智利水果出口商协会、联合沃尔玛、、华润万家、百果园等20余商家共启“京东到家智利车厘子节”,智利驻沪领事馆高级商务专员倪克做客京东到家直播间。本场直播共吸引了38万网友在线观看,智利樱桃
根据榜单,中国上榜的6家企业,阿里旗下三个品牌天猫、淘宝、阿里巴巴和京东都进入了前十名,超市是国内唯一上榜的零售商超品牌。在此次上榜的全球100大零售品牌中,7个中国品牌价值1772亿美元,占比。其中,淘宝位列第3,品牌价值为亿美元,年增长率。天猫、阿里巴巴位列5、6名,京东排名第10,苏宁第36名,超市42名,58同城74名。据了解,Brand Finance在发布的品牌价值排行榜中使用“特许费率法”来计算品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