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张颖对话车好多CEO杨浩涌
2018年3月1日,国内领先的汽车创新零售服务平台车好多集团(旗下包含瓜子二手车直卖网、毛豆新车网)正式宣布,已完成8.18亿美元C轮融资。此次融资由腾讯领投,新加入的投资方包括工银国际、云锋基金、方源资本、GIC、IDG资本、泰合资本,老股东红杉资本中国基金、H CAPITAL、DST Global、今日资本、首钢基金、山行资本追加投资。此轮融资再次创下汽车零售服务领域单轮融资之最,资金将重点用于瓜子二手车线下布局及市场占领、毛豆新车业务的规模化发展、用户保障及体验的升级、瓜子二手车与毛豆新车双品牌的持续打造、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的持续投入、优秀人才招募与培养等方面。
你可以认为以上融资消息是今天张颖与杨浩涌对谈的一个契机,但确然不止于此。
在此前,这个“对话系列”已经做了两期,依照时间发生的顺序分别是《张颖对话米雯娟:为什么是VIPKID?》以及《头条投资Live.me,傅盛张颖对话:空杯与进化 》。以节点作为起点,以投资人 / 访问者的双重身份切换去做探索,在某个节点上去做横向和纵向的切割——这个系列,一直试图从事件出发,记录和回溯关键选择以及回答“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
一骑绝尘的开始,往往始于特定时间点的特定选择。也许一开始并不起眼,但如果拉长时间轴,则很有可能对一个人、一个公司,乃至更高维的层面影响深远。这种当下的如实记录和剖析,压缩在特定时刻里,成为未来追寻的线索。
杨浩涌始终身处战场。这一次他选择了汽车消费服务领域,做了瓜子二手车和毛豆新车。汽车消费服务领域一直是资金聚拢之地,它的市场规模预计在十年间将达到数万亿元。巨大市场份额之下,硝烟从来弥漫,这个打过胜仗也煎熬过的人对“战争”有着别样的理解。他的过往沉淀成今天的车好多,两年时间车好多的估值已远超十年的赶集。
外部世界在迅速变化,时间是最好的朋友。杨浩涌是一个朴素的人,这种朴素不单是他对个人生活,也体现在他对商业本质与人性的把握上:他对规模、势能和企业的关键发展节点,有着非常技术男特色的考量,但真正难得的是他总是能实现。无论这个实现是重建自己还是迅速扩大已有优势。这种“顶得住扛得起打得过”的从容以及步步实现尤为难得,也正是这样子的难得促成了张颖和他的这篇访谈。
这篇稿子,挺长,我们近乎一字未动地保留了杨浩涌和张颖对话的全过程。也因此我们在一开始附上导读。以下,Enjoy:
车好多集团CEO杨浩涌
张颖:从我们参与投资到现在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公司已经从之前C2C二手车交易平台发展到今天多产品 / 多服务的集团化的公司,这种日益丰富的中国汽车产业生态的演变也非常快,能不能说一下为什么会发展那么快?短短两年用户习惯 / 场景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2018年对这个行业或者对车好多来说,我们还能期待什么样的发展?
杨浩涌:我们其实是两块,一块是C2C业务本身的迭代和升级,一块是新业务。我们每年都有一个全年的战略规划和一两个目标。为什么这轮我们相对比较受欢迎一点?其实在整个2016年,我们定了一切为规模让路,就像当初我们沟通的时候我跟你算了一笔账,从单车的成本模型做过推演,什么样的情况下做过什么样的交易量的情况下公司可以挣钱:每辆车上我们付出什么样的成本获得多少收益,这样算得过来是以规模为基础的——所以2016年我们定下来整个是做规模的。
去年C2C这个模式我们碰到一些槛,很多创业项目都是一样的,去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无人区了,这个市场上没有人完全创新地通过线上把二手车这个交易跑通了。我们做到一定规模,也有一个挑战——没有可以模仿的对象,只能看到用户需求,看到用户痛点想办法去解决。
去年3、4月份的时候,我们的C2C模式在不断调整,到7、8月份我们开始做线下新零售的业务,让车聚合在一起,做得更重,这些都是不断跟着消费者走的。我们看到了C2C的一些难点,如果不去把它解决掉的话,可能这个业务再往下走,做得再大也不是一个完美的用户体验。从轻到做重,现在全国开了好几十家线下的场地,包括春节开始大力推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零售的保卖形式,都是一步步摸索出来的。直到去年9、10月份才终于把C2C发展过程当中碰到的一些问题感觉比较好的解决了。前年冲规模,去年是让C2C这个模式更健康,因为如果这个模式不健康可能今年也很难继续再扩大规模,做得更好。
我自己在内部年底总结的时候说,如果说过去的商业模式,首先瓜子还在0到1的阶段,去年年初我们是在0.3,今年初到0.7。0.3跟0.7的区别是什么?0.3你还在探索,这个模式我们朝着1的方向去走,但中间很多东西看得还不够清楚,需要去调、去磨。很多公司可能不会那么幸运,搞一两年也搞不太清楚。我们比较幸运能走到0.7。今年大的方向上我们会比较清晰了,更多是一些优化。
另外毛豆是我们做瓜子的过程中,看我们上下游,看公司长期的发展,围绕车去提供服务,我们还缺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新车租赁的模式对二手车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我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我们看到这样的机会,是一个大的刚需。那我们能不能做?需要多少资金?去年9月份融资资金完全就位,就是为毛豆这个业务去做的。
到今天为止我觉得还是按照我们的想法在发展,打广告效果非常好,交易量每个月都在涨。春节打广告,交易量又是一个新高。今年除了瓜子和毛豆,我们会围绕整个生态继续往下延伸,一切是围绕车提供更多的服务,可能除了新车二手车,围绕车后续的这些维修保养我们都会更深入地去做。
张颖:有了行业里绝对的流量,又有品牌,在今天这个节点对于新零售的思考以及目标又是完全不一样了。过往一段时间公司的模式还相对比较轻,现在线上线下一体化再加上那么大的一个市场,这种新零售的概念其实是非常让人兴奋的,但是也有很多东西需要突破,比如运营、服务要到位。用你之前的话说就是菜已经上齐了,服务也要跟上,你是怎么回应这个问题?
杨浩涌:对,这个问题我们其实还在摸索,但是基本上已经看得见路径是在往这个方向走的,就是我刚才说的0.7的状态。今年我们可能会出现几万平米的场地有几千辆车让消费者去挑选。相对之前买二手车是一个升级的体验,这是让所有团队非常兴奋的一个方向。我们在二手车行业创造一种全新的、超级棒的消费者体验。可以想象一个线下卖场,几千辆车去挑,后续服务是完备的,买车都不需要有任何顾虑的场景。
围绕这些,其实有很多事情要去做。首先开线下的店面,线上线下怎么联动,怎么效率更高,相比传统的这些卖场你的周转率是不是更高——我们现在都做到了,我们周转率可能是美国CarMax的三倍。今年可能围绕这些买家的体验我们会提供更多的服务,对我们是一个新的挑战。这个尝试虽然没干过,可能有利有弊,但我们想干,大家又有激情,我觉得就算有问题,只要它是越来越好的,就是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在发展。
张颖:你对融资节奏把握很好,吸引了很多顶级机构参与,这次又是完全抢翻的状态。我跟很多投资人都说想要100块的投资额度但最终1/3都拿不到,就是火到这样的程度。你是如何处理不同机构之间的关系?这次有腾讯战略投资进来,现在很多明星的公司里面都有战略投资的影子,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怎么将这把双刃剑平衡好?这里你自己的判断和建议对很多创业者来说也有很好的提示。
杨浩涌:BAT战略投资是一个市场上的公司做到一定体量的时候,可能很难回避的话题——就是你到底需不需要站队,站哪家。我们在做这轮的时候,腾讯对我们来说也会有点微妙,他们也投了人人车,今天投资了瓜子,这是一个很难避免的话题。我们跟腾讯沟通其实因为双方有很多共同的投资人朋友,或者说我们现有的投资人跟他们也有一些接触,所以我觉得可能某些场景你不可避免地会跟他们有沟通。
其实我自己是这么看,腾讯在市场上目前来说它至少是一个相对比较友好的、长期的投资人。现阶段,我并没有过多对腾讯战略资源的需求,我更多把腾讯当作是友好的、长期的财务投资人去看待。
以这个为前提,我们就强调团队的需求,我不希望在运营上对公司有任何的限制和要求——这是我们沟通的前提,如果这个前提双方没有共识,可能很难往前走了。最终的结果也是照这个想法去和所有投资人合作的,对瓜子来说可能我们是少有的创业公司里面直接在私募里做AB股制度的,管理团队对公司当下和未来发展绝对的控制也是我一直坚持的。腾讯可能外界看来是一个战略投资人,但在我们眼里更多是一个长线友好的财务投资人,作为这样一个角色进入到车好多来的。
张颖:明白,这点我也是比较吃惊的,一般AB股都是上市前的安排,巩固一下创始人在上市后股权大幅分散的地位。但你很早就安排了这种模式。
杨浩涌:恩,我前面提到很多公司的条款因为考虑了每轮投资人的不同诉求,对将来回报的诉求,对公司未来发展希望有更多掌控等复杂的因素,就会导致创业公司融很多轮之后,他们的条款是超级复杂的。这些东西积累起来一旦出现一个利益集中化的矛盾的时候,其实会是一个挺大的风险,这点在之前赶集说实话我们深有体会,当时跟58合并的时候不同的投资人,其实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对我来说,这是我的第二次创业也有可能会是最后一次,我不知道,但目前来看肯定会是做的时间蛮长的一个创业项目。我也不希望再有任何的遗憾。
张颖:我们做这个系列对话的时候,我都会问这个问题。你给我三个独立的数字的组合,不要有任何解释,复杂一点,不要太容易让别人揣摩出来。这样子过一段时间,你再翻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看看这些数字对你而言是否有所触动或者是一个目标的实现等等。
杨浩涌:990823,041223,220104。
张颖:中国现在的明星二次创业者本来就非常少,特别是达到了像你这样极高的财富自由的节点,还想再次出发去创业的就更加少。在那个节点你是怎么思考的?花了多久达到了这个决策点?你能不能把思考的过程,最后怎么拍板去做这件事情给大家描述一下。
杨浩涌:我自己是这样,因为58和赶集合并是在2015年4月,合并前期,其实从我的角度也没有真想要去合并,真正发生是一个非常快的过程,可能大概两三周的时间这事就做了。那个时间点对我来说可能是前十年全心全意在做赶集,然后一个戛然而止的状态。我们跟其他合并不太一样,一般都会一家比另一家大很多,有一个主导方。我们当时讨论,也有投资人的建议,为了追求公平,我们做了一个完全对等的架构,现在来看有点奇怪,在当时也并不work。
合并之后,可以说市场上没有对手了。那个状态我是非常不适应的,因为一直在战场上厮杀,突然到了一个和平环境,一家公司两个CEO在管,底下也有很多问题,我就感觉有点多余。我跟老姚其实没有太大的分歧,但基于两家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下面是很难去融合与执行的。
从四月份一直到分拆的那七八个月,一方面觉得挺没意思,除了内部矛盾去协调,很安逸,也没有战争。不是说在外去创新或者去发展,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的状态。从我的性格来说,这种生活不是我想要的。财富对我来说其实也没有什么差别,合并之后多了很多现金,生活好像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第二,我自己也在考虑虽然创业十年,其实觉得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里还能做什么事情。我开始慢慢做一些小投资,同时也在看还有什么领域值得去琢磨。基本过了两三个月我就意识到,在那种情况下,在一个上市公司里面坐那样一个位置,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状态。那是不是要去看一些新兴的机会?我当时也跟一些朋友,包括我们的一些投资人一起聊。说实话之前赶集跟58,还是会有遗憾的,打了这么多年没有分出胜负,以合并去结尾,会有一些遗憾。
那时间还长,还是希望能够重新开始再去做一件事,就开始在看一些新的机会,我看过很多领域,最后瓜子是个偶然。瓜子是我们一直孵化的小的明星项目,融资没融到钱,投资人说浩涌你来做,我们就投,后来我就说好,就做了。
张颖:车好多现在占用你90%以上的时间,你自己还有山行资本和个人投资的思考。今天的这个市场,有越来越多的牛人在跨界做事。跨界反而能带来更多的思考,能带来更多的勇气去尝试。再加上这些人本身执行力就很强,这样时间 / 精力的分配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提升?什么样思考的延展?你觉得加分会加在哪些具体的点上?
杨浩涌:其实山行我花的时间并不是那么多。我们有一个还不错的团队在做,一方面精力有限,另一方面很多人找到我们投资也是希望有一些实际的创业帮助,这两个原因导致我们每年投资的项目不多,更多是精挑细选,只做精品策略。
我是一个好奇心比较强的创业者,很多事情是好奇心驱动的。探究未来的不确定性其实会带来很多兴奋感。作为一个投资人,从第三方的视角去看一个业务,看这些创始人们犯什么错误,在某些节点上又做了什么决策,然后去印证。这有点像你自己本身是一个演员 / 导演,同时你也在观察生活百态,这种双重身份可能会让你的思考更多一点,也会更理解不同阶段会碰到的问题,也许是人的问题、也许是结构的问题等等。否则一切按照你的意向判断,出了问题你可能也不知道,是不是还有别的解决方法。
这些不同的角度 / 因素我觉得都会有碰撞,商业很多领域都是共通的,到最终所有的这些点,不管你读历史还是读商业,还是看纪录片,最终所有的东西会叠加在一起对一些事情的判断和一些结构有一些影响。
我现在越来越明显地能感受到,读一些历史,看一些新闻,看一些行业国内外的趋势,甚至不在你领域发生的一些事情,会让你有一些思考。这些都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我觉得山行可能是这样一个角色吧。
张颖:这次C轮融资除了腾讯,还有很多新的投资方。从经纬2016年9月份进来到现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其实对我来说最直观的深刻记忆点是你对融资节奏的把握,包括怎么跟投资人交流、怎么做出判断和决策、怎么往前推进。这中间的拿捏,把投资人当成群羊,怎么去管理好这种群羊,让融资变得非常高效。我觉得你做得非常好,可能就像你说的,它是基于你个人经历 / 经验的一个复杂融合,真正把很多东西连接起来了。这里面的一些思考是怎样的?
杨浩涌:作为创业者跟投资人沟通,说实话我自己体会蛮深的。我做赶集时对于融资的把握并没有十分的成熟,融资好的时候还是挺拽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所有投资人都聊遍了,也没人给我们投钱,那就会在一些条款上妥协。因为看中对方的品牌,在赶集的确发生过一些条款的妥协,但这些条款对我们来说在后期可能是致命的,这都是一些比较深刻的经验教训。
在山行,反过来换一个角色,作为投资人,也会发现某些明星项目他们也挺拽的,投资人就要想着怎么去推进。我觉得每个投资人都有他的恐惧,会担心投错,又担心错过,其实他的心理会有很多的变化——这个变化你作为投资人能亲身感受到。如果你说融资有什么经验,可能是你会对这些投资人更了解,双方沟通起来也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会有更好的判断力,双方需要什么,包括条款等等,都会更清楚。
张颖:这里再做一些延展,在你经验的基础上给广大创业者融资方面的建议,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点会是什么呢?
杨浩涌:第一,我其实觉得估值永远是可谈的,它是一个供需最后的一个体现,永远是市场来决定这个价格。创业者不需要在估值上过分纠结,最后出来什么就是什么。
第二,我觉得对公司的控制和未来发展的一些权力(这里的很多条款)是至关重要的。这类故事不断上演,很多创始人往往会看中对方的品牌,在一些条款上妥协,但这些条款带来的伤害比你当时涨了5%、10%影响更大。
第三,引进什么样的投资人,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一个理解你、尊重你的投资人和一个利益导向,把你当成商品做交易的投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这点在瓜子融资中,也是我们非常在意的。
这里也谈到我们跟经纬的结缘,为什么跟你们聊我没有那么在意价格,我是觉得张颖应该是一个朋友。我的期待是关键时刻的帮忙,这个东西比估值要重要得多。
张颖:明白,这点还是蛮有意思。我们结缘于经纬出行,很偶然的机会我们去俄罗斯玩了几天,今天为止,瓜子也是我们十年来投资金额最大的一个项目。我们也非常欣慰你当初能那么快地推进,而且给我们开了一个绿灯。
后来我也尽量说服你跟我们每年至少出去一次,你看了经纬出行的排表,今年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
杨浩涌:北极或者南极。
张颖:下一个问题可以当成两个分开的问题。第一,我跟好几个投资人聊过,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很少听到你说别人的坏话,非常负面地去评论一个人包括事情。我跟你交流,我也很认可这个观点。聚焦一点,怎么看你的领域里很多明里暗里说你坏话的竞争对手?第二,在今天各种各样的赛道里会杀出意想不到的对手,对你来说怎么看竞争,关键突破点是什么?如何巩固自己的护城河?
杨浩涌:我记得上次在经纬有一个分享,最后提到做时间的朋友,我一直把这个作为宗旨去看待所有的事情。很多事情发生,你在那个时间点会有情绪上的反应,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会觉得太阴暗了或者怎么样。但是你把时间拉到一年两年或再长一点,你就可以正常去看待它。商业为什么本质是商战,它背后其实是有很多跟战争蛮像的东西,会有公关,会有间谍,会也相互争取舆论上的支持等等。这些事你把它当做历史战争去看,某某人在某个时刻说了一句话,他就怎么样了吗?拉长时间轴,十年或者更久,就没有那么重要。
最终这个市场,大家是看你的企业做得怎么样,竞争的护城河在哪里。你跑到前面的领域,做得不好还是会被拖下来,你的护城河不够深,你守在那里,也会有源源不断的竞争对手去跟你挑战。反过来说,你的护城河够深厚,你的对手就会越来越少。回到我的那句话——做时间的朋友,让时间来解决一切。
张颖:明白,以我的个性,如果竞争对手这么明着暗着来的话,我肯定会在深思熟虑之后也有一些非常直接跟直观的回击。其实我是这种非常记恩也极其记仇的。逻辑上说我们是差不多的人,但你要比我含蓄很多,同时又把时间给拉长了,我是否可以这么理解?
杨浩涌:是,我觉得你解决他最好的方法,就是“我把你给灭了”,没有什么比这个回应更有力了。
张颖:车好多集团在技术、AI和现在火得一塌糊涂的区块链这方面的布局和思考会是怎么样的?
杨浩涌:首先一点,区块链我是从头到尾甚至都不太想了解。我大概知道它的逻辑,但是我觉得瓜子业务离区块链目前还有点远。那可能是BAT想的事情,我们每天还在想商业模式怎么优化 / 创新 / 团队这些更具体事情的时候,想那么虚无的东西创造一个概念没有任何价值。
AI和技术其实是我们非常非常看中的,我们在做很多创新,我们一直在说瓜子的护城河如果横向去看,前端是服务,中端是品牌,后端其实是数据。我们所掌握的数据,能给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重塑。比如线下店为什么能做到是全球最大的CarMax三倍的效率,我们为什么敢去用我们的钱收车、卖车做这样重的保证卖的服务,后面都是数据在驱动的。没有大数据、AI是很难做到的。我们一直把自己定义为数据驱动的技术型公司,包括我们三月份会上线的一些产品包括一些硬件产品,通过技术手段让效率更高的应用,比如说用数据图象识别去让评估检测效率更高。
我们的商业模式在数据的驱动下自我迭代优化,比如我们二手车定价、销售周期的预测、车与人的精准匹配都在随着我们的数据量的扩展,不断地训练,变得更加准确,这些都是很难超越的竞争壁垒。
在研发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技术的研发和落地、人才团队的建设,我们是非常坚决的持续投入的态度。
张颖:我们投了几百家公司,在创始人里面是非常少见,就是(每次见面)先聊问题。我的问题是你一直如此还是在成名之后的从容?你是怎么看这个点,怎么去拿捏?我觉得很多创始人这对点也非常感兴趣,就是怎么学习和提升自己。
杨浩涌:我的想法是比较简单的,开董事会跟投资人沟通不是一个汇报,不是一个单向的向你表功或者找你要钱。可能我有不同的看法,不管是开董事会,还是跟其他同事沟通,我是有明确诉求的。诉求的意思是说,我碰到一些问题,我觉得你们有可能会有建议,我希望得到建议或者得到一些看法,这些建议看法跟我的想法我希望有印证,觉得我是对的或者是错的。这也是更高效的,否则干嘛呢?开董事会,精心准备资料就是让大家看了开心一下?时间很宝贵,我希望听到反馈,所以会把问题抛出来看看大家的想法,就这么简单,没有其他的。
张颖:但你觉得这个东西跟你自己成功了之后的从容有关系吗?
杨浩涌:我们之前在赶集,所有人来开董事会都很enjoy,后来我们发现开董事会十几二十人,他们把高管也带来了,这种分享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我会挑一些东西和问题,听到大家的反馈,我回去再总结调整。
张颖:你也是建议创始人在这方面也应该多这样子的。
杨浩涌:这是我的风格,每个创始人不一样,有些人他希望你们少管,但我是挺渴望这种交流的。每个人的角度不一样,我们的董事就很有营养。
张颖:创业其实是非常坎坷的一条路,创业者的焦虑和压力远大于投资人。你一路过来也一定有很多次这样的时刻,你是如何看待焦虑,如何面对焦虑,如何去处理焦虑的?
杨浩涌:现在的焦虑比当初第一次创业小很多很多了,倒不是说这些事比之前要更容易处理,而是说经历过一次可能就还好了,第一次上战场跟第二次上战场的感受会不一样,这是实际的情况。
可能每个创业者都长期处在轻度焦虑的状态,这个你可能是认同的。这种轻度焦虑也许是一个好的现象,你的脑子里在不停地想事情,这些事情可能没有答案,要靠你自己探索,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这家公司,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到你这儿你就要把它们解决掉。有些问题就是解决不掉需要时间,有些问题就是没招,你要面对现实。
所有这些事情都会让你焦虑,我觉得轻度焦虑是一个常态,也是好事情。就像奥运会的选手,不紧张怎么会有好成绩呢?可能公司很坏的时候有些人会重度焦虑,我也有过,非常焦虑,睡不着觉,会自责,会反思。其实我有很多排解的方法,跑步是一个,看书是一个。我发现我自己有个特点,我每次只要出去离开公司两周就会有新的发现。包括这次我参加经纬出行的摩洛哥行程,回来之后我做了很多动作。很多事情你走远一点去想的时候,不被这些日常的琐事干扰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东西很重要,只是你没做。
张颖:对,这点我补充一下。当时我们邀请你去摩洛哥,我不是抱着非常大的希望,因为知道你正好跟投资人在紧密接触,在业务模式上又有一些拓展,毛豆发展得也很好。但你不仅去了,还完成了行程,虽然每天很忙在打电话,我觉得这种从容还是很有底气很有思考的,蛮好。
杨浩涌:也没有,可能就是放松一下。焦虑,就是一个常态,你怎么处理焦虑?有些时候你就得面对现实,每家其实都是一样的,任何创业者你只要创业超过五年以上,一定有特别痛苦 / 迷茫的时候,这是个常态。
我举个例子,就跟我丢钱包一样,我现在对丢钱包一点感觉都没有,这是一个概率事件,一年怎么也得丢一两个,有的人少丢点,有的人多丢点。
张颖:我想说,第一我先摸了一下口袋里的钱包,第二我刚刚想说我从来没有丢过钱包,但是我不想说,丢了之后非常的麻烦,所以赶快敲一敲木头。
张颖:今天的中国创业者与以往大不相同。市场,消费者不断地摸索,应对中国的方法跟美国差距越来越大。在二手车的市场上中美就有很大的差异,之前有一些竞争对手攻击说中国的C2C不work,因为美国的Beepi没有work。你对这个事情的思考、解释是怎么样?
杨浩涌:商业模式不是你模仿就一定成功,不模仿就一定不成功。所有东西最终是回到本质。很多人说B2B、B2C、C2B,很多投资人不了解,找到我第一件事就是——浩涌你先给我们讲讲这几个到底是什么东西。我觉得模式不重要,你这个模式给消费者创造什么价值?你帮他节约钱了还是让他体验更好了,这是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要去解决的。
包括我们去年从来没有纠结过做轻还是做重,我看你发的文章也有过类似的探讨。不是你是C2C就一定要轻,你就不能做重,你做了线上就不能做线下,我觉得这些都是给自己套上的一个枷锁,我没有这个东西,需要什么就做什么。不管是C2B还是B2C,对我们来说,我们是一个双边平台,一方面解决卖车的需求,一方面解决买车的需求。
去年讨论最多,我们要做一部分重,做线上线下结合。就是你的买卖家看重什么?你的模式,你去改变,你能够在这点做得比对手更好,那你就赢了。这个跟商业模式没有任何关系,包括我们除了C2C有很小一部分是做C2B。C2B这个模式也没挣多少钱,你卖给车商一单挣一千多块钱,其实就是挣手续费,但是消费者需要这个模式。我们不需要做给别人看,你要做个C2C,然后做个C2B,再做个B2C,你就大圆满,你就是个大集团了,不是这样的,用户需要什么就做什么——这是我的观点。
如果我们能够给卖车人提供更好的价值,让他多卖钱卖得快,这个模式就有价值。买家一样,你能帮他买到更便宜的车,同时能给他提供一个相比传统车商更好的服务保障,你就是有价值的。
张颖:最后一个问题,三年前我在夏威夷参加Coatue组织的East Meets West活动,这是一个中美明星创始人交流的闭门活动。当时我跟雅虎创始人杨致远有一个对话。我说如果在共同的战场上厮杀竞争,中国跟美国两边各出100个最顶尖的创业者同台竞技,中国创业者会把美国创业者杀得片甲不留。因为中国的创业者更加全面,更加拼命,更加渴望,更加聪明,更能在极其残酷的市场上运营成长,对目标的实现也更孤注一掷。我不知道这个观点你是同意还是反对,我想听听你的观点。
杨浩涌:我完全同意,我在美国待过几年,美国创业环境相对比较纯碎,但竞争也是常态。我举个例子,有个纪录片《The Men Who Built America》,说的是美国几位划时代的商业巨头的故事。你看这部纪录片就知道这些创业者在市场、资本早期的竞争的惨烈程度跟今天是有一拼的,那时候没有反垄断法,整个体系也没有那么完善,完全是非常极端的竞争,为了遏制对手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有些野蛮。比如美国当时的铁路大王范德比尔特,他拥有进入纽约的唯一一座高架桥铁路,只有通过这座桥才能将货物运往整片大陆,为了遏制竞争对手,范德比尔特把这座桥封了,竞争对手的股价下跌,他也因此遏制了竞争,以低价进行了收购。今天的中国跟那个时代的创业者他们经历的时代是类似的,很多市场比较早期,一片荒漠等着大家去开拓。在这里面,所有的资本涌入进来,这些创业者进来也是无所不用其极的状态。我看这部纪录片感觉跟我们的互联网创业也是非常像的,美国也经历过类似的时期。只不过它的市场现在太充分竞争,留给新的创业公司的机会没有中国这么多。在这样的场景下中国的市场环境导致这个市场的创业者是更野蛮,更饥渴,更警惕的。
张颖:对,这个观点我彻底同意,跟他们交流,他们做到一定层级之后他们的动作,一个产品的迭代,他们自己的状态,生活工作的平衡。如果在一个共同的战场,我觉得片甲不留。
杨浩涌:对,而且美国很多创业者到了财务自由,很可能就有其他的需求,去享受生活了。中国创业者更纯粹,更关注创业本身,因为这个竞争更野蛮。现在的中国市场非常像纪录片的那个时代,竞争的手段是非常极端的,无所不用其极。
张颖:很多创业者在自己的事业还没有起来的时候,就说理想和改变世界。我觉得梦想很好,但是真正要做有影响力,改变世界的事情,前提是先财富自由,把创业的事情做好。这也是我的观点。
今天这样的交流,借着瓜子完成新一轮融资,能和浩涌有这样一个深入的对话,对我来说触动良多。早期投资是一个好奇心驱动的行业,和一个领域里最优秀最有思考的人去交流去做这样坦诚的问答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情。这样的交流,让我们也更加感受到中国新经济领域无穷的活力和未来,也感谢我们有陪伴他们发展壮大的运气,这给予我们更多动力做得更好,去陪伴更多像浩涌这样的创业者成长。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