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硬刚董明珠,小米大搞自研空调
与其口舌相争,不如正面交锋。
小米空调要做全球标杆
小米决定在空调市场大战拳脚。
近日,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发微博表示,小米空调以2030年中国市场数一数二作为目标,对标全球标杆;小米空调已完成全产品线布局并且做到了全栈自研;以及小米空调智能制造工厂将会在年内投产。

图源:微博
同时卢伟冰还表示:“空调旺季马上到来了,小米团队会加大备货力度,强化服务体验,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这一发言让网友们闻到了浓厚的火药味,纷纷猜测是在回击董明珠,毕竟,近日董明珠刚“内涵”了一波小米汽车:“小米汽车事故你们看到了吧?但格力在北京跑了十几年,从没有火灾事故,这就是实力,这就是技术。”

图源:微博
因此,力挺小米的网友们纷纷表示,“不然隔壁又要叫了”“干翻大妈健康家”……

图源:微博
与此同时,对于小米在空调产品上的布局和目标,网友们纷纷表示支持:“继续加油”“投产好好好”“今后买空调只选小米”……

图源:微博
不难看出,小米已经在加速布局空调产业,而想要在2030年的中国市场“数一数二”,小米又将不可避免地与格力在空调市场展开一场鏖战。
小米与格力的针锋相对
说到小米与格力,就不得不提起雷军与董明珠从“十亿赌约”开始的对决——
2013年,在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礼上,雷军与董明珠同台领奖。
雷军提出,“请全国人民作证,五年之内,如果我们的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董明珠董总输我一块钱就行了。”
董明珠则当场反击,“第一,我告诉你不可能,第二,要赌就不是一块钱,我跟你赌10个亿。”

图源:百度
彼时,成立刚三年的小米科技,刚凭借互联网营销模式在手机赛道崭露头角,年营收仅266亿元;而格力电器则是以超1200亿元的年营收规模持续蝉联全球空调霸主。
在互联网的浪潮之下,因为十亿的赌约,雷军与董明珠一举成为了当时最炙手可热的网红企业家。
2018年,赌约结果揭晓,格力以1981亿元营收险胜小米的1749亿元。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次年小米营收突破2000亿元反超了格力,董明珠强调“赌局已结,格力模式更可持续”,雷军则宣称“第六年我们赢了”。
自赌约开始二人便是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热度和流量不断。
当小米和美的合作布局空调产业时,董明珠直接在公开场合炮轰“美的和小米是两个骗子加在一起,是小偷集团。”
2024年,当小米空调销量不断攀升时,董明珠在格力股东大会上公开质疑小米空调:“自称第一却依赖代工生产,核心技术何在?”
一个月后,雷军回应称“从未宣称米家空调第一”,但披露第三方数据显示“小米空调线上份额已居第四”。
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算得上是在避免激化矛盾,但董明珠却依旧想与雷军分个高低——
2024年7月,格力文传官微宣布,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已于2022年12月判决小米米家电风扇BPTS01DM侵权成立,判赔185万元。

图源:微博
对此,小米公司发言人官方微博发文称,“经查,未收到任何环境电器诉讼通知”。

图源:微博
同年12月,董明珠在公开节目中爆料“小米空调因专利侵权赔偿格力50万元”。

图源:百度
随后,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转发了此前@小米公司发言人的回应微博并表示,“今日相关新闻,经过再次核查,信息不实。第一:小米空调没有专利侵权行为;第二:小米没有因为专利侵权赔偿50万的情况。”

图源:微博
一时间,双方各执一词引发舆论混战,好不热闹。
2025年3月,董明珠再次讽刺小米,在格力集团“董明珠健康家”品牌开业直播中,董明珠表示说:“某个企业,都是偷人家的技术、挖人家的人,然后打扮自己一下,变成了一个好像科技领导者一样,然后外面多漂亮,说我迎合年轻人的口味。”

图源:百度
对此,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称,5年内小米空调将成为国内顶尖产品;
小米集团大家电部总经理单联瑜回应称,小米中央空调刚发行13天,就完成一年内销售目标的三分之一;
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更是回怼称,时代将你抛弃时不会说一句再见。
再到前几天董明珠内涵小米汽车,小米与格力的竞争可谓是从未停歇,精彩纷呈。
这样你来我往的竞争,究其根本,无非是双方新旧商业模式的冲突,即重资产制造与轻资产生态的对立,以及单品利润最大化和生态吸附薄利多销的对立。
市场决定鹿死谁手
在如今,空调市场的竞争早已进入白热化,各大企业都在为了存量而竞争,小米和格力也不例外。
就战略方向而言,小米选择的是“高性价比+高端化”双轨并行——
小米中央空调Pro以价格腰斩策略冲击高端市场,同时布局自研变频技术提升能效比;
2025年计划实现压缩机等核心部件自产,目标降低生产成本20%并提升质量控制标准。
与此同时,小米还利用生态链深度整合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通过米家APP数据画像优化空调能耗算法,实现温度调节与用户习惯的智能匹配;
推动空调与智能家居系统深度融合,例如联动空气净化器自动调节空气质量。
此外,小米还在不断扩大了线上电商渠道优势并开始加速海外市场布局以抢占市场份额。
而格力选择的是技术升级与全屋生态突围——
聚焦“光储空”系统研发,以格力钛电池技术支撑节能空调升级;
推进“董明珠健康家”战略,通过场景化体验整合全屋智能家电,2025年目标实现智能家居营收占比突破20%。
值得一提的是,格力也在加速布局直播电商渠道和下沉市场,同时推动线下专卖店向“体验中心”转型,提供线上下单、全国统一配送安装的一体化服务。
同样的,格力也在加速全球化战略,强化自主品牌出海,以及延伸产业链,通过高端装备业务反哺空调制造。
就竞争优势而言,小米的优势主要是性价比、生态协同、供应链管理——
小米中央空调Pro售价较传统品牌低20%,2024年空调出货量同比增长超50%,依托电商渠道快速渗透年轻消费群体;
米家APP月活2.1亿用户,实现空调与加湿器、新风系统等200+智能设备的场景化联动,构建差异化用户体验;
通过代工模式与供应链整合以及自建武汉智能工厂,优化了供应链管理和服务效率。
而格力的优势主要在于技术研发、垂直整合的制造能力、渠道护城河——
掌握全球领先的空调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全直流变频技术、可逆送风技术及全球首款空调节能AI芯片;
自建压缩机工厂和精密模具生产线,实现核心部件100%自产;
全国超3万家线下门店,品牌溢价能力显著高于竞品。
就竞争劣势而言,小米的劣势在于核心技术专利储备不足、线下服务与品牌认知不够、盈利模式——
压缩机、电机等核心部件依赖外部采购,自研部件量产计划还未成熟;
空调线下渗透率不足,安装服务依赖第三方,同时品牌溢价和认可度不足;
硬件利润率不足,盈利模式堪忧。
而格力的劣势主要在于业务结构单一化、成本与效率压力、国际化布局困难——
空调业务营收占比过重,智能家居渗透率不足;
线下渠道成本偏高,研发投入高但技术转化周期长;
智能空调海外适配性不足。
综上,不难看出,小米和格力的竞争体现了传统制造与互联网模式的深度融合,新旧商业模式已然在不断整合创新——
技术与生态融合:核心技术壁垒与智能化升级并存,硬件与数据的双向驱动;
消费需求转变:从追求单品性能到追求场景体验,不同渠道的购买体验和品牌认可;
全球化产业链竞合:技术平权不断深化,产业链垂直整合与协同创新。
因此,或许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技术与生态同等重要,价格与价值将不断匹配。
究竟谁能存活到最后,只有市场才能给出答案。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