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3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暨京东云峰会”将于7月13日在京举办。
  2. 本次大会,除上午主论坛外,下午并行京东技术实践、数字基础设施、数智零售、健康科技、供应链金融科技、物流数智时空、数字城市、数智金融、京东科技生态、数据智能10专题论坛,全面分享京东模型应用实践,深度挖掘产业智能商业价值。
  3. 7月13日消息,京东在2023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暨京东云峰会上正式发布京东言犀模型,同时发布言犀AI开发计算平台。该平台已经启动预约注册,预计8月正式上线。
  4. 7月6日消息,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今日开幕,在产业发展主论坛上,京东探索研究院院长、京东科技智能服务与产品部总裁何晓东发表演讲。他表示,模型将重塑所有的商业模式,京东也即将发布干亿级言犀模型。日前,京东CEO许冉也透露,京东将在7月13日发布京东模型。他认为,未来通往AGI的终局,多模态智能是必经之路。
  5. 6月27日消息,在京东云城市大会上海站上,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云事业部总裁曹鹏介绍,即将推出的言犀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是参数达到千亿级的新一代模型京东模型将面向多模态,深入零售、物流、工业等产业场景。曹鹏强调,在产业智能时代,也需要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能广泛支持各类芯片架构,并兼容各类异构基础设施。
  6. 7月5日消息,京东集团CEO许冉在今日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主论坛上表示,唯有技术才能创造核心竞争优势,7月13日,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将发布京东模型京东将在人工智能、数据、云计算等领域,不断探索和拓宽科技新边界。
  7. 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于7月4日至7日在京举行。京东集团CEO许冉应邀出席大会主论坛并发表主题报告。
  8. 京东云相关负责人介绍,京东围绕模型的平台构建和场景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索,从虚拟数字人主播、到AIGC生成的营销物料,从商家运营的全面智能化、到智能配送车稳定运营,模型应用落地京东数百个应用场景,已服务数十万商家,让商家和用户全方位感受到模型带来的技术红利。
  9. 此外,他指出如果要推动人工智能成为继互联网、云计算之后下一代信息产业核心,并将模型视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设施,那么极致压降模型的幻觉率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0. 京东集团副总裁何晓冬近日表示,希望京东千亿模型在内部的产业实践中产生效果,先在核心产业上落地,再逐步提供给合作伙伴使用。
  11. 7月13日消息,京东集团CEO许冉在京东云峰会上表示,模型京东内部已经取得明确的实践效果。其次,在内部充分实践后,京东会将技术能力以组件化、模块化方式对外输出。此外,京东模型也制定了“三步走”的明确规划,分别是在内部打造通用模型、在内部的产业场景大规模实践,模型的价值在内部充分验证后,再开放给合作伙伴。
  12. 11月9日消息,在2023年乌镇峰会互联网企业家论坛上,京东集团CEO许冉表示:京东产业模型-言犀模型,已经在消费导购、商家经营、客服售后、医疗问诊等多个供应链场景中试点接入。此外,在内部经营管理方面,京东尝试将模型应用于系统代码辅助编写,实现了20%以上的效率提升;也开始测试AIGC自动生成商品营销图文的能力,目前已推广至2000多个零售三级品类。后续会将模型能力开放给更多品牌商家。
  13. 5月6日消息,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智能服务与产品部负责人何晓冬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希望京东千亿模型在内部的产业实践中产生效果,先在核心产业上落地,再逐步提供给合作伙伴使用。据其透露,目前京东内部已成立跨部门项目组推动模型进一步优化。在何晓冬看来,模型在落地过程中会涌现大量问题,只有通过模型解决实际产业场景的问题,才能实现产业价值,从而反哺技术形成真正闭环。
  14. 京东物流超脑可以在交互、分析、决策上进行3D仓储布局,在运营异常时提供改善性建议以及为供应链计划进行辅助性决策。
  15. 京东正式发布京东言犀模型,同时发布言犀AI开发计算平台。
  16. 2023“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颁奖典礼近日举行,在人工智能(模型及数字人)专题赛上,京东言犀模型获一等奖。
  17. 7月13日消息,京东在其云峰会上推出了物流模型应用——京东物流超脑。其可以在交互、分析、决策上进行3D仓储布局,在运营异常时提供改善性建议以及为供应链计划进行辅助性决策。
  18. 11月16日消息,2023“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颁奖典礼近日在乌镇举行,大赛共吸引了全球23个国家的1005个项目报名角逐,在今年最火热的在人工智能 专题赛,京东言犀模型获一等奖。
  19. 7月30日消息,2024 京东云峰会上,京东云展示了京东言犀模型落地行业的最新实践,并发布京东云企业模型服务、言犀智能体平台、智能编程助手JoyCoder、言犀数字人3.0等八大产品。
  20. 1月8日消息,京东言犀模型凭借在数据安全、模型性能、模型效率等多方面的优异评测成果,成功通过了中国信通院软件平台功能性评估,成为行业内首批获得此项认证的企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