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通 “内鬼” 事件之后,平台 “隐私保护”?道阻且长!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着你。”我们无处藏身。
我们的个人隐私信息在互联网平台中似乎也如这般,唯独靠平台护着,却不是所有的平台都对此做到了安全无忧。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成了一个备受热议的话题。
1月18日,互联网招聘平台猎聘宣布品牌升级的同时,针对求职过程中的信息泄露、信息干扰的问题,还将在此次品牌升级中同步上线隐私保护功能,在产品端推出号码保护,保障求职者的信息安全,帮助求职者安心求职。
猎聘此番举动一是响应号召,二是避免走上同行的老路。
2020年12月份,智联招聘信息泄露时隔一年卷土重来,十万条个人简历被售卖40元,更甚者智联招聘平台上发布信息中,部分职位以3-4万元月薪,打着招聘“客房服务员”的旗号,疑似招聘性工作者。
之后,人社部公布了网络招聘领域首部规章——《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要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对用人单位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不得泄露、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其收集的个人信息,违者将被处罚。该管理规定将于2021年3月1日起开始施行。
除了猎聘这一互联网招聘平台,支付平台亦有举动。天眼查信息显示,近日,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申请公开了多条隐私保护相关的发明专利信息,涉及到的专利名称分别为:“基于隐私保护的应用间通信方法及装置”、“一种应用内的隐私风险检测方法、装置以及设备”等。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2020年移动支付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安全隐患依然是移动支付用户担心的首要问题。个人隐私信息安全就成了支付平台的一大重任。
同期,某互联网企业员工匿名发贴被辞退一事更是遭网友质疑或与平台信息泄露有关。
不过,脉脉发布声明称,在用户信息管理上,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不以任何形式向任何第三方提供职言区发帖用户信息,且对于个人信息进行极为严密和完备的安全保障。为了保障发帖安全,职言通过非对称加密技术对用户的发布身份进行了严格的加密处理,即使是脉脉内部工作人员,也无法获取任何个人相关信息。
可见,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无论是对个体还是互联网平台,都是敏感又重要的存在。问题在于,隐私保护并不是不受待见,而信息安全隐患却从未间断。
诸如,关于圆通内部批量泄露用户数据的消息,2013年就曾有过报道。而2020年双11刚过,再度有媒体爆出圆通内部员工泄露40万条用户信息。圆通重蹈覆辙,难道代表着其2013年至今没有做出相应用户信息保护工作吗?诚然不是,只能说是平台内部管理仍存在不善。
再比如,常见于网友投诉APP频频出现的违规收集个人信息问题,难道是相关部门无为吗?定然也不是,工信部每年每个季度都会点名通报一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并责令整改或下架。在2020年第四批中,就有蛋壳公寓、美丽说、蚂蚁短租、微店等等应用皆因为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或违规使用个人信息而被点名。
这背后,呈现的更像是责任方平台的屡教不改。
除了企业或平台方履责不到位,用户个人隐私泄露还是一个无处不在的问题,称之为防不胜防也不为过。
去年12月份,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重要提醒:警惕身边的共享充电宝陷阱。警方表示,我们常使用的共享充电宝可能被植入木马程序,一旦插入手机,可能会盗取个人信息,包括通讯录、照片、视频等。
在用户和应用场景都甚为广泛的共享充电宝领域,个人隐私信息保护似乎变得更为艰难。除了需要警惕存在某些共享充电宝企业不满足于既有的盈利模式向消费者个人隐私下手之外,这尤其需要用户单方面心存警惕木马植入的情况。
因此,仅是平台方有隐私保护专项还不够,监管部门单方面的监管也是不足以解决问题。无论是在哪个行业哪个平台,用户单方面仍需要提高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意识。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