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零售:“真快乐” 携手厂商打通双平台的 “任督二脉”
过去一年受疫情影响,零售行业波动巨大,线下实体经济受到较大发展限制,反之线上经济获得极大增长。由此,线下实体经济纷纷发力线上,以求营销场景的转变。但对于各大品牌厂商而言,这种转变也并非易事,渠道转换、线上线下加速融合等都是摆在品牌厂商面前的现实问题。那么如何破局呢?近日,“真快乐”APP抢先版正式运营暨国美零售集团战略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国美携手海尔、荣耀、双立人、TCL、三星等数十家知名品牌厂商,以及行业协会领导共话新时代、新零售、新国美未来,解读国美双平台战略如何助力各大厂商、品牌加速线上线下融合步伐。
线上线下双向赋能 国美为厂商描绘新蓝图
目前,很多平台都处于线上线下分隔发展,并没有实现真正融合。对厂商来说,无疑要花费两套成本专供线上和线下的运营,经营起来既费成本又费精力。针对于此,国美提供了整体解决方案,那就是国美的线上线下双平台战略。在1·21战略发布会上,国美公布了新业务蓝图,其中包括线上平台、线下平台、供应链平台及物流服务平台构成。
发布会上,国美零售CFO方巍表示,“我们可以通过两种路径实现双平台价值,一个是向上赋能,一个是向下赋能,通过减少商家双重的成本和相互之间的无序竞争,使其可以在双平台都施展才能,发挥1+1>2的效应,这就是双平台的价值体现。”
何谓国美的线上线下双平台?线上平台是国美零售最大的平台,商品最多,连接功能最强;线下平台是国美零售最强的平台,布局最全,体验效果最好。线上集中了整体交易平台和娱乐平台,而线下则是以精品展厅+“家”延展服务。
依托国美线上线下双平台的优势,国美实现向上赋能,一方面就是通过线下体验+线上交易,实现线下平台为线上平台精准赋能。国美线下拥有近3000家门店,以网格化精品展厅、国美家为代表,通过打造国美新的线下平台,塑造场景感强、功能全、服务周到的展厅。在此基础上,开放引入有线下展示体验需求的品牌厂商入驻线下展厅。用户在国美精品展厅体验后,便可以直接在“真快乐”APP进行选购。
当然,线下的体验也不仅包含商家产品的体验,在国美线下展示厅,还有国美专业贴心的视频导购服务,以及同样支持会员权益的积累。
那么,国美的线上线下双平台又是如何实现向下赋能呢?
国美的线上平台以“真快乐”APP为门户,包括小程序、第三方平台等,都可以通过对全量商家商品和本地化消费服务个性化、娱乐化和就近的展示推荐,让用户随心挑选,安心下单,通过“线上展示+线下消费”的方式,再配合国美线下平台的物流服务,都能够让用户便捷收货,享受到店的体验消费。
通过方巍所描绘的上述两种“向上赋能”+“向下赋能”,商家在国美集约开放的双平台上,只需要一套投入就能够覆盖了线上和线下全渠道,包括展示在内的,体验、交易、服务等环节。对厂商而言,大大降低了渠道成本和运营成本,运营全面实现降本提效、收益显著提升,真正让厂商品牌实现“娱乐卖”。
而对于消费者而言,新国美从线下的精品店+门店,贯穿到线上“真快乐”APP平台、小程序等的功能与服务,都能实现线上线下消费体验的自由穿行。无论是在门店,还是家里,都可以满足用户对娱乐交互、精品体验等全方位的消费需求,实现真正的“娱乐买”和“分享乐”。
完成了对商家的精准赋能和导流,品牌厂商运营成本下降,产品价格也将随之降低,最后受益的也会是消费者。
双平台战略价值突显 重塑行业价值
发布会上,方巍接受媒体采访时总结道,“国美用‘真快乐’APP引领了整个线上交易平台,通过交易平台,一方面,具备了传统电商的平台功能和服务。线上平台将对全量商品进行展示和推荐,对全程服务进行牵引和传递,对全体用户、全部会员的权益进行全面管理和交付激活,线上平台是国美零售的价值驱动引擎和数据智慧中枢。另一方面,线上平台更独具和国美覆盖全国的线下平台的无缝衔接和精准赋能。这是现有线上平台和传统线下渠道长期存在的鸿沟,也是困扰厂商品牌线上线下双重投入、两套成本的压力所在。”
在新的一年,国美的线下平台也将会按照121战略发布会指引,有较大的改变。依托现有布局网络,国美聚焦打造“家·生活精品展厅”,通过布局优化、场景改造、业态升级、功能工具升级等系列举措,全方位与线上平台融合协同,充分发挥、全面释放线下实体门店在精品展示和精品体验方面的优势和价值。
另外,1月23日,“真快乐”APP上开启了“快乐ZAO集”超级年货节,联合品牌厂商回馈消费者,未来还将其品牌化、固定化,成为“真快乐”用户每年一度的超级嗨购日,通过塑造“快乐购物”的概念,多种线上线下娱乐化的方式,也成为了联系厂商和消费者的纽带。
国美的线上平台和线下平台,互补协同,真正地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全场景无缝覆盖,功能与服务的互补融合。而双平台对于国美自身,也是一次提质增效的全面改造、全新激活,对于国美零售的经营方向和发展空间,开创出全新格局。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