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名” 后,大众点评过得怎样?

田宁
2021-02-01 20:06

2020年9月30日,美团点评去掉“点评”,正式更名为“美团”。

戏剧性的一幕在2015年就已反向上演。当年,美团与大众点评已经纳于腾讯系麾下,并宣布合并。在向大众征集过合并名称后,双方最终用了“美团点评”,是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名字。但仅仅5年时间,“点评”就被彻底从名字中去除了。

“除名”后不久,还没稳下来的大众点评又被媒体“点名”。

2021年1月11日,财经媒体深燃发布一篇《大众点评变味了?》的文章,文章调查了通过大众点评曝光热度的商家,以及使用大众点评作为消费向导的用户等,发现平台存在不少问题。如网红必吃榜“踩坑”、刷单产业链、恶意差评等。

一系列问题都导致这一以UGC模式运行的平台被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链裹挟,失去了公信力,很多商家表示申诉无门,消费者也开始弃用。

对于此事,大众点评在今日做出回应称,将对商户星级计算规则进行优化。为使商户星级更如实、客观地反映用户的满意度,评价达到10条后才计算星级,星级计算将更加注重用户发布评价的真实性和对其它用户的帮助。

根据大众点评发布的公告,此次星级计算规则优化主要在两方面,第一,精选评价达到10条后计算星级;第二,更加注重用户发布评价的真实性和对其它用户的帮助。

公告还强调,星级计算规则秉承对所有商户一视同仁的原则,与商户是否与平台合作无关,合作商户中的数十万商户也在调整之列,与平台的营销产品也无任何关系。同时,对恶意差评和网络黑灰产业进行打击。

虽然大众点评的公告“诚意满满”,但整改措施或许治标不治本。

首先,作为UGC平台,内容生产只有在保证相对独立的条件下才有价值,而目前的内容生产与商家存在的利益关系依然没有割裂。评价达到10条只是增加了评价的成本,仍具有可行性,且无法真正保证客观。商家买好评刷单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解决。

另外,除了打击虚假刷单的黑灰色产业,商家面临的恶意差评,大V话语权较大等问题,只从源头上进行预防,对于系统无法识别的恶意评价,申诉受理仍然成为新小商家面临的一座大山。

最后,究其本质,正如《大众点评变味了?》所说,美团和大众点评还不能完美融合在一起,除却无法控制的极端评价,二者融为一体后,大众点评基本是从美团下单,双方就有着很强的利益关系,一旦有了利益牵扯,大众点评的初衷就变了。

当然,大众点评与美团的融合也并不见得十分和谐。在双方合并的5年里,前者逐渐被边缘化,即便美团的到店、酒店及旅游等很大一部分盈利业务被大众点评占据,但从改名来看,美团有进一步吃下它的势头。

在日积月累却难以解决的问题上,大众点评的风评也一日不如一日。从“除名”到“点名”,拿着“独立运营”名号的大众点评,还没有成为“美团单车”的摩拜混得好。美团充分利用了大众点评的市场价值,但它的流量和公信力却在一点一点被消耗。

与之相比,阿里扶持的口碑却在沉寂几年后奋力直追。

口碑之于阿里,正如大众点评之于美团。口碑2006年被阿里巴巴以5000万美元并购,但因美团在阿里当红而被遗弃多年。后来,美团迅速发展,脱离阿里控制转投腾讯,阿里在收购饿了么之后,口碑被重新启用,二者合并,成为与美团点评抗衡的业务。

如今,成为弃子的口碑借力饿了么重回市场,与美团齐名的大众点评却已无昔日盛况。

不过,瘦死的骆驼总比马大,何况大众点评仍然有无可替代的市场价值。为消费者提供评价渠道这一业务本身不会消失,但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众点评后来的路将会更加艰难。它所面临的不只是运营管理被推上风口浪尖,还有可能被业务整合,以及口碑、小红书等种草平台虎视眈眈。

毫无疑问,大众点评对美团来说一定是有价值的,也正是有了大众点评加码,美团才能在5年内加速发展,稳坐本地生活巨头的宝座。因此,美团不可能轻易放弃大众点评。但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下,大众点评已经开始出现疲软。

不论是找回“点评”初心,还是对模式进行彻底整改,大众点评都该行动了。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一位接近饿了么人士透露,裁员是由于饿了么与在本地生活领域的战争差距逐渐扩大。
一位接近饿了么人士透露,裁员是由于饿了么与在本地生活领域的战争差距逐渐扩大。阿里最新一季度的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阿里本地生活服务营收为95.1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8.39亿元增长7.6%,占总营收比例降至5%。相比之下,餐饮外卖业务的最新一季度收入达到231亿元,营收增速为59%。
最近的,似乎不太顺利。前脚因为“二选一”事件被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立案调查,后脚又被 “副处长送外卖12小时赚41元”一事拖入舆论漩涡。饿了么将与这些品牌在数字化门店、数智中台、会员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截至2020年10月,饿了么口碑数字化商超开放平台已实现全国676个城市、超过13万家超市入驻。在外界看来,饿了么作为阿里生态的一员,具备公域流量在平台内横向打通的优势。
又来一个“大厂收割机”。
即便大厂们带来丰富的流量,也必然需要高质量的服务来承接
法奥机器人近期获得由源码资本领投,阿里龙珠等共同参与的超5000万美元B轮融资。
上市之后,才是关键战
3月9日消息,近期,法奥机器人获得超5000万美元B轮融资,由源码资本领投,阿里龙珠参投,顺为资本、高瓴创投与钟鼎资本等老股东持续跟进。据了解,法奥机器人成立于2019 年,凭借协作机器人全栈软硬件自研自产能力向市场提供极致性价比的高性能协作机器人产品。
电商行业,新的战场出现!
京东阿里拼多多,同城零售新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