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维持小米集团“买入”评级 看好小米造车

田宁
2021-03-31 14:42

3月30日消息,花旗发布研究报告,维持小米集团“买入”评级,目标价30港元。

报告中称,小米正式批准智能电动车业务立项,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十年投资额100亿美元。小米计划未来十年投资额100亿美元于发展电动车业务,相信已足够支付电动车业务的启动资金。

据了解,昨日下午,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表示,公司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小米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该行表示,估计小米未来每年约有200亿人民币的营运现金流,拥有充裕的现金,令公司负担得起拓展电动车业务的计划,风险可控。认为小米年均投资65亿元人民币,不到公司总收入2%,但支出会影响净利润表现。

花旗表示,汽车行业对小米而言是一项全新的业务,任何进入或相关投资都可能对小米的财务以及投资者的回报预期和股票估值产生重大影响。新电动车业务可以为小米提供巨大的增长机会,而电动车和自动驾驶的趋势,将为小米寻找自己的位置打开另一扇窗。

花旗认为,在电动车子公司的估值,计入对小米综合估值之前,市场可能会给小米带来更高的估值。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4月15日消息,今日有消息称,花旗预计小米集团SU7的交付量4月将达5000至6000部,全年交付量约5.5万至7万台。该行估计小米2024年每卖一部SU7平均亏损6800元,整个业务合共亏损41亿元。对此,小米集团董事长特别助理、中国区市场部副总经理徐洁云回应称,“这一信息可能偏差较大。了解了下,花旗汽车分析员这份报告出自4月2日,对小米SU7的销售火爆情况可能预估不足。过去几周,我们的订单还在持续增加,我们也在全力提升交付能力。”
花旗表示,如产能无法跟上需求,小米或会遇到与去年小鹏G6相似的增长问题;估计小米2024年每卖一部SU7平均亏损6,800元,整个业务合共亏损41亿元。
8月22日消息,花旗称,小米集团公布的二季度业绩超预期,预计股价将会对强劲的电动汽车利润率做出积极反应。小幅上调公司的目标价至22.7港元,并上调对公司的盈利预测。花旗分析师Kyna Wong等报告指出,预计小米电动汽车业务的毛利率在2024-2026年将有至少18%。预计公司智能手机利润率将在三季度触底。花旗将公司2024-2026年的经调整净利润预测分别上调13%、30%和17%。公司近期的催化包括小米15的发布以及下一代电动车的细节。
4月24日消息,花旗上调小米集团的盈利预估和目标价,因其电动车发货量和毛利率前景乐观。花旗分析师Kyna Wong等在报告中指出,截至4月20日,小米SU7电动车的不可退订单已超过7万辆,而且此类订单还在快速增加,平均售价高于预估。公司汽车业务的毛利率估计在5%-10%之间。将2024-26年电动车发货量预估上调至10万辆、20万辆和28万辆;毛利率预估上调至6%、9%和12%。维持买入评级,将港股目标价上调至21.9港元,此前为19.6港元。
4月11日消息,花旗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受访的投资者普遍认为小米SU7电动车的初步订单量和市场反馈好于预期。报告指出,小米SU7在推出后一周内的初步可退订单超过了10万份,而锁定订单/定金不可退的订单可能超过5万份,转化率或超过50%。维持小米集团买入评级,目标价19.6港元。
3月20日消息,花旗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看好小米集团2024年在智能手机方面的增长,以及海外市场份额的成长势头和更好的产品组合,将2024年和2025年的每股收益预测分别提高9%和1%。分析师Kyna Wong等人在报告中指出,维持小米集团买入评价,目标价维持在19.6港元。市场对小米集团的关注焦点转向增长前景、竞争格局、人工智能机遇和电动汽车进展;首款电动汽车的定价和初期市场反馈将在短期内影响股价。
2月23日消息,花旗发布研究报告称,惊叹于小米集团-W新智能手机的性能,予其目标价19.6港元,评级“买入”。该行指出,小米新旗舰智能手机相机镜头升级,将支持高端市场扩张,且该市场份额可于今年强劲增长。另基于第四季业绩稳健及小米14系列发布预期,认为股价短期内将保持韧性。
11月30日消息,花旗发布研究报告称,对小米集团-W目标价为19.6港元,给予评级“买入”。公司Redmi K70系列产品阵容强劲,价格极具竞争力。该系列采用了更多的国内供应商,从新产品中可以观察到小米明年的主要产品升级方向。主要供应商包括瑞声科技提供散热系统及比亚迪电子的金属外壳。另外,K70系列作为量产机型,将支持小米明年上半年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