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900%!共享充电宝给共享单车上了一堂“赚钱”课

互联网前沿
2021-03-31 18:10

共享单车还在亏损,共享充电宝已经盈利了

俗语云,同人不同命,同伞不同柄。

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都属于共享经济的一员,但当下却面临着截然不同的际遇。

最近,共享充电宝又集体涨价了,在商圈、医院这样的特殊场景,价格涨到了每小时3~4元,而在一些酒吧夜店,租用价格甚至高达10元。

而每24小时封顶费用,为24元~40元,总封顶价,已经达到了99元。

有这个充电的钱,去买一个充电宝不好吗?

涨价这个事,谁都想干,共享单车也想通过涨价多赚点。

前一段时间,哈啰单车就因为涨价登上了热搜,“半小时收费1.5元”,按照以往的价格涨了一倍,虽然这一消息很快就被官方人员否认了,但现在的共享单车确实没有以前便宜了。

有人发现,上海有些地方的青桔单车都按每小时6.5元收费了,比坐公交还贵。

同样是涨价,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都被大众吐槽“割韭菜”。但是赚钱嘛,不寒碜,被人吐槽又有什么关系呢?主要是,充电宝是赚钱了,单车则继续在亏损的路上飞驰。

共享单车的“繁荣”,基本是烧钱烧出来的。曾经,共享单车这一行融资规模超过600亿,但就是这个几百亿的投资,最后得到的,也只有摩拜的37亿美元。

2018年4月,美团全资收购摩拜,到年末,摩拜的收入为15.07亿元,但它的亏损却高达45.5亿元。

在ofo和摩拜的鏖战之后,目前剩下哈啰、美团、青桔三足鼎立,共享单车的领域中,资本仍在进入,烧钱仍在继续,唯有盈利依然困难。

而共享充电宝,这个一度不被人看好的“小弟”,却抢先一步完成了共享经济盈利的目的,在2018年下半年,行业的一些头部玩家纷纷宣布盈利,并形成了以小电、街电、来电、怪兽为主的“三电一兽”格局

今年3月,怪兽充电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书,预计将在4月1日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

为什么共享充电宝就能赚到钱?

也是奇了,都是共享经济,凭什么你充电宝能赚钱,我单车不行?

首先是使用场景和习惯的差异。

目前来看,共享充电宝又一次集体涨价,涨得明目张胆,即便是受到吐槽,也没有减少使用的意思。

原因就在于,人们对共享充电宝的需求,在平时算不上刚需,但一旦电量告急,就马上成为了刚需。

一方面,消费者在外,并需要每天使用充电宝;另一方面,现代人并没有养成出门带充电宝的习惯,而手机没电却会影响各种活动。所以,其实消费者对于共享充电宝的涨价,并不是很敏感。

共享单车却不同,它要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很多人每日出勤,会选择使用共享单车,并很快形成一个习惯。

但这个习惯要改变也很容易,因为共享单车可以被替代。一旦价格涨得过高,性价比下降,人们可能就会转而选择其他代步工具,比如私人单车、电动车,或者公交车。

然后是成本差异,共享单车可比共享充电宝成本要高得多。

共享经济中,主要的成本除了产品生产成本,另一个就是运维成本。

在生产成本上,一辆共享单车的成本要比一个充电宝高很多,如果再加上充电宝的柜机,两者成本的差距可能会缩小一点点。

另一方面,充电宝的使用折旧也会更少,在相同租金和相同规模的情况下,毛利会更高。

在运维成本上,两者的差异更是天上地下。众所周知,共享单车的流动性很强,要分区域协调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铺设、回收、维修,需要大量的人工。

相比于共享单车高昂的运维成本,充电宝只需要一个柜机,放在固定的地点,基本不需要维修,要简单省事很多。

不过,在共享充电宝的成本结构中,还有一项就是给商家的分成,这反而是最大的成本支出。但即便如此,其毛利还是要远高于共享单车。

还有一点就是,这两者的体量不同。

一开始的共享充电宝,在大多数人眼中是“赔钱货”,而共享单车却一直受到资本的青睐。

从2017年、2018年上百亿的融资规模来看,资本对这一行业十分看好。即使是后来ofo大战摩拜两败俱伤,最后还有美团来接盘;而哈啰的迅速崛起,背后也有阿里的推波助澜。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共享单车都处于“混战”的局面中,而仗着大体量的融资,用烧钱的方式取得价格优势,攻占市场,直到近两年,美团、哈啰、青桔的格局暂定,才有涨价的底气。

相形之下,共享充电宝属于一个较小的赛道,整个行业的体量远远比不上共享单车,所以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格局,几大巨头掌握行业议价权,达成共识后,价格也就一涨再涨。

所以,共享充电宝虽然“小”,但是能赚钱,盈利能力很强。

共享经济,充电宝赢了单车吗?

共享充电宝展现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赚钱能力后,也获得了一些投资机构的关注,但再看共享单车,这个行业依然背靠着雄厚的资本。

论盈利,充电宝都能自负盈亏了,单车还在烧钱;论涨价,充电宝的涨价空间要比单车高得多;论成本,充电宝成本低回本快,单车光是运维就得花一笔巨额费用。

这让人不禁去想,为什么资本就对共享单车那么执着?在共享经济中,共享单车真就输了吗?

说输赢,其实还为时过早。要知道,唯有利益能使资本停留啊。

共享经济的盈利模式大同小异,主要是靠租赁。但共享单车的平均使用频率,比充电宝高得多,它可以成为人们的日常出行方式,可以带来大批高粘性的用户。

能够成功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共享单车的意义和价值,可就不是偶尔才需要的充电宝能比拟的了。

正是这一价值,契合了巨头们在生活服务上的生态需求,做好“行”这一块,互联网巨头们就能够进一步掌握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对于巨头们来说,最首要的问题并不是盈利,而是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为此,这一领域的“烧钱”仍在继续,要真正实现盈利,可能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一个行业的上限决定了这个行业的格局,以及它能走多远。都是共享经济,但共享单车的行业上限要比共享充电宝高得多,到了成熟的时机,它带来的利润绝对不低。

不过,能稳定盈利是好事,有广阔的前景也不错,共享单车为什么非要和共享充电宝比较,它们下得本就不是同一盘棋,又哪来输赢?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而之前,哈啰单车的收费规则是前30分钟元,之后每15分钟1元,相当于1小时3元。同样,不止是共享单车共享充电也在悄悄涨价,从最初的2元每小时,涨到3元每小时,涨幅50%。国家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显示, 2020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约为33773亿元,同比增长约。其中,交通出行与生活服务分别占比、。2020年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为亿人。
近日,四川南充出台市辖城区共享单车管理实施意见,总投放规模暂按辆/100人确定。据了解,目前南充城区人口已达150万人,按辆/100人的标准配置,南充主城区最多容纳约万辆,意味着南充主城区5万多辆共享单车将有超过一半要被清理出市场。近日,小电科技与太原地铁2号线达成合作,其共享充电设备将独家覆盖太原地铁2号线全部站点。
而在半年前,小电科技已经接受上市辅导,计划于今年在科创板上市。当共享充电刚问世的时候,很多人认为它是“伪需求”,不像共享单车那样建立在出行的“刚需”之上,要不了多久就会凉凉。在共享充电刚问世的时候,市面上一般手机的屏幕还没那么大,充满电用上一天基本不成问题,因此说共享充电是“伪需求”是正常的想法。使用强度如此高的情况下,说充电是“刚需”也不为过了。
4月12日消息,近日,不少消费者发现,在上海普通商场内,不同品牌的共享充电在悄悄涨价。在杭州西湖景区有游客发现街电、怪兽充电、小电等充电包收费高达每小时10元。近日,有网友提供的青桔单车计价规则截图显示,青桔单车前15分钟收费1.5元,然后每10分钟收费1元,这样算下来,1小时收费高达6.5元。对此,青桔单车有关负责人表示:“暂时没有调价计划。”
显而易见,广大用户永不乐于接受这波涨价,即使只有几块钱的涨幅。对此,哈啰方面回应,近期并没有涨价。幸运的共享单车企业通过涨价回笼资金,不幸的共享单车品牌已然破产。3月中旬,小鸣单车商标宣布被拍卖,成为首个共享单车破产品牌。共享充电共享单车频频涨价,背离了其利用闲置资源、利用互联网低成本优势方便用户的初心。
6月7日消息,中国银联·三江源生态护基金会合作启动仪式近日成功举办。通过本次合作,中国银联将以多种方式持续为三江源生态护贡献力量。中国银联将投入资金助力三江源生态护,协助三江源生态护基金会在5年内持续治理1000亩沙地、2000亩草地、建立1000亩动物护区。用户使用云闪付APP在公交地铁、共享单车、新能源充电等15个绿色场景进行消费,便可在云闪付APP“低碳计划”小程序积累绿色能量,助力三江源生态护。
4月1日消息,据报道,近日,江苏多地疫情形式仍比较严峻。为了障市民用车期间的健康安全,共享单车企业也推出了进一步的防疫举措哈啰两轮出行盐城市城市经理张常钦表示,为了降低接触风险,目前不少市民都更愿意选择骑单车出行,热点区域的骑行量也呈现上升趋势。据了解,本周以来仅哈啰单车已完成超2万辆车辆的消杀,并且在APP端上线了“哈啰出行健康骑行指南”,引导市民做好骑行中的个人防护。
2月1日消息, 哈啰后台数据显示,在过去的这个春节黄金周,哈啰共享单车全国总骑行订单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但同时哈啰助力车的骑行量则呈现类似比例的同比提升。这是此前从未有过的短期变化。哈啰方面分析认为,这与今年春节期间人口从头部城市大规模流向众多低线城市有关,大量人口回家过年使得共享单车聚集的头部城市骑行减少,而共享助力车较多的低线城市则迎来大量“新用户”。
4月19日消息,根据支付宝数据显示,五一假期火车票开售两日,通过支付宝出行频道购买火车票订单量同比增长873%,热度堪比春运。热门目的地购票均出现“秒空”现象,例如五一多地开往淄博的车次,一发售就几乎是秒没状态。同时,伴随各地气温升高,春暖花开,出游呈现节前小高峰,人们开始家门口的短途游、踏春游,网约车、共享单车、公交、地铁使用人次也都同比增长近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