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定制网约车到自动驾驶,滴滴“软硬”兼修
如今的滴滴,正在加快软件和硬件的融合速度,加固出行壁垒。其中影响力较大的一次实践,就是去年和比亚迪联合开发了定制网约车D1。
滴滴布局定制车的想法,早在几年前就显露出端倪。2018年4月,滴滴与北汽、博世、比亚迪、宁德时代、长安汽车等31家汽车产业合作伙伴共同成立智能共享出行联盟"洪流联盟",旨在联合汽车上下游共建开放、赋能的汽车运营商平台,推进新能源化、智能化、共享化的产业发展。
和滴滴合作研发定制网约车的比亚迪,便是当时"洪流联盟"的成员之一。
如滴滴出行总裁柳青所言,“D1的设计背后是千万次的用户反馈和近万次的深度调研”,在和车企合作研发定制车D1的过程中,滴滴的优势是拥有海量的出行数据,可以站在司机、乘客的场景需求上思考问题,在整车布置、空间设计、功能定义、车载智能系统等方面,向车企提出非常定制化的场景用车设计需求。
因此,针对司机,D1采用了高度定制的超级座椅、让司机在长时间驾驶工作中减缓疲劳。此外,10寸屏幕的车机与整车软件系统深度融合,司机可以通过语音交互完成一些操作,而不必在屏幕上点按,还可以使用方向盘上的滴滴键接单,无需用手机接单。
而对D1的乘客来说,其上车前可以通过滴滴App预约调节车内空调温度、风量等;后排的单侧电滑门优化了乘客上下车体验,也降低了开门的安全隐患;加长的轴距和增大的后排空间也提高了乘客入座的舒适性。
除了在软件技术、硬件设施上有着特殊设计之外,D1在销售模式上也有创新之处。据官方介绍,作为定制车型的D1目前仅供网约车场景使用,不会直接将整车出售给个人,采取按公里付费的模式进行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曹操出行、T3出行等出行服务平台也有过推出定制网约车的意向,但在行动上,滴滴不仅先人一步,并且还在奋力向前奔跑,不断拉开与后来者的距离。
在滴滴正式对外发布D1当天,程维曾放言“到2025年,共享汽车有望在滴滴平台普及超过100万台”。而近日,据界面新闻从滴滴内部人士获悉,滴滴定制车D1继2020年底正式面市后,2021年首季度销量已经达到5000台。
实际上,和当初滴滴旗下社区团购“橙心优选”短时间大量开城占领市场一样,滴滴D1的市场扩张速度也很快。目前,滴滴D1已经在长沙、宁波、厦门都已开始运营,招募专属司机,其中长沙在运营车辆已超过500台。下一步滴滴定制车D1还将登陆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
滴滴在推进软、硬件融合方面的雄心,并不止于此。除了定制网约车外,滴滴还将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无人驾驶。
2020年5月,滴滴自动驾驶公司宣布完成首轮超5亿美元融资;6月,在上海启动自动驾驶载人服务公开测试。同时,滴滴对自动驾驶的研发方向逐渐从专注技术转向产品驱动,综合考虑车辆量产的情况。
其实,在当初推出D1的时候,滴滴就已经在为无人驾驶进行铺垫。程维当时曾这样说过:“过去滴滴致力于优化软件,未来十年将会同步优化软件和硬件,快速迭代。新的迭代版本将能够搭载滴滴自研的无人驾驶模块。到2030年,希望去掉驾驶舱,能够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无人驾驶。”
想象很美好,但现实问题也不得不正视。无人驾驶的前景和应用暂且不论,连定制网约车目前都还需要面临市场的重重考验。D1之后,传统车企和其他共享平台公司会不会大量跟进?纯电动定制网约车在续航方面能否得到改善?车辆高成本问题能否解决?另外,司机和乘客对D1的接纳程度到底有多高?这些都是滴滴未来可能需要直面的问题。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