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慷在家11周年宣传片温暖献映,品牌形象“声”入人心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大众对家政服务的需求与日剧增,一系列互联网家政品牌更是如春笋般蓄势迸发,诞生出了一片极具潜力的蓝海市场。
而一向在营销圈并不算耀眼的好慷在家,在近日却把品牌片拍出新意,巧妙地通过对“声音”的细致化处理,制造了一波营销上的新鲜感。
一、跳脱同质化营销套路,好慷在家打造微风般治愈力量
3月25日,互联网家政平台好慷在家携手代理商MOHO发布11周年品牌短片《营造·居所》,不同与常规的品牌TVC,这支广告并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呈现象”。
v.qq.com/x/page/v3236bmdu6r.html
在内容上,TVC没有刻意凸显服务优势亦或是某种特定的功能卖点,而是通过细腻捕捉日常之声唤醒观众感知,再搭配流动的镜头画面、舒缓轻盈的配乐,将整体情境进行流畅串联。
就如居家保洁、日式收纳、深度清洁、做饭保姆......借助直拍视角还原旗下产品全线服务原貌的形式,轻松悠闲的风格充分给人以真实和值得交付的信赖感。
换句话说,这一呈现好慷在家工作人员做各种清洁打扫、家政服务的画面,用居家清理中的纯净声音营造整体轻松感,让观众在褪去疲惫的同时,将「舒适生活」和「好慷在家」进行了一次强关联。
最终在结尾处引出“让家务归好慷,让生活归生活”的品牌核心诉求,将看似琐碎的日常,赋予其微风般的治愈力量。
在理念上,品牌希望借助短片呈现11年里的不断进步发展,通过自身专业化、规范化的家政服务及全面完整的服务体系,在为用户带去生活便利的同时,让大众拥抱舒适生活。
从营销层面上说,《营造·居所》TVC表现出的是品牌为家政服务探索的一种新表达方式,为行业竞争格局升级到“品质竞争”而下的一枚重磅砝码。
二、制造通感体验,充分彰显创意上的“无声胜有声”
其实不难发现,短片内容就是对开头文案“我们营造居所,而后居所塑造我们”做的一个诠释,用极具暖心感的生活化场景,凸显出“让家务归好慷,让生活归生活”的品牌核心诉求。
而品牌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输出画面质感的同时,让“声音”成为关键线索,充分彰显出创意上的“无声”魅力。
可以注意到,在画面表现上,从做饭保姆的日常,到日式物件收纳,品牌细腻捕捉到了这些居家清理普通且自然的纯净之声,带领用户领略了心旷神怡的舒适感。
简而言之,《营造·居所》TVC的亮点不是画面呈现,而是对声音、听觉的拿捏,配合舒缓、轻盈的配乐萦绕,巧妙地让人产生了“生活如此美好”的直观感觉。
这也使得用户潜意识中,将“舒适生活”的感觉与好慷在家的品牌形象有效关联,这一表现方式背后隐藏的是品牌对通感的把控和讲究。
通感作为一种修辞手法,用来形容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彼此相互交错相通的感受和经验。发展至今,通感则被认为是一种认知形式,是人类感知、理解、体验、想象客观世界的活动。
在日常经验中,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眼耳鼻身等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线。颜色可以有温度,声音会有形象,冷暖也会有重量。
就如雀巢脆脆鲨广告中“咔喀”声会让巧克力条觉得更香、会回弹的面包更新鲜......触发用户听觉与视觉上的联动效应,进一步将记忆点与氛围拔高到极致。
三、抢占专业化、规范化品质竞争的品牌算盘
在某种程度上,《营造·居所》TVC就是一条“氛围”片,通过让“声音”成为关键线索,全方位使消费者感知产品,构建品牌通感,进而建立品牌形象。
不仅如此,在小程序内,好慷在家还为旗下每项产品都制作了一支竖版视频,用来更为形象化地传达产品属性及功能卖点,侧面为转化提供辅助加持作用。
然而,制造通感体验、彰显创意上的“无声胜有声”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品牌探索互联网家政服务的一种新营销表达方式,进一步为行业竞争格局升级到「品质竞争」的趋势发出先声。
所谓品牌片,其最大作用就在于为品牌形象带去增值效应,以“员工制管理+标准化服务”为优势点的好慷在家,除了始终贯彻“让家务归好慷,让生活归生活”slogan外,品牌还在潜移默化中传达出自身专业化、规范化的家政服务及全面完整的服务体系。
就如去年1月,好慷在家就曾跨界天猫,以#2020家务自由#高热度话题为枢纽,上演了一出年货节营销。
资源上,天猫为好慷在家提供流量冷启动,扩大品牌影响力势能,而好慷在家用精品服务C位则补齐了天猫商城年货品类中的巨大空缺,促成跨界上的叠加效果。
尤其是二者在品牌定位、用户认知之间的巨大“反差”,制造出了足够的新鲜感和话题度,双方通过互相输出自己的内在气质,完成了一波品牌对自身品质感的广宣。
对于任何品牌,产品力和口碑永远是命脉所在,营销上的不夸张,不渲染是好慷在家的亮眼之处,但同时也需要对产品力和口碑进行强化和塑造,以最大程度上收获消费者青睐。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