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司机收入到平台定价 网约车撕掉“遮光膜”之日将至?

拾枫
2021-04-30 18:01

网约车司机和乘客需要的是“保护膜”,而不是“遮光膜”。

披着新业态、共享经济等外衣的网约车市场,有着光明鲜亮的表象,其前景带给行业无尽想象,然而,其内里却似乎总是贴着一层遮光膜,晦暗不清。

实际上,一直以来,网约车市场受资本影响很大,前期烧钱补贴,让消费者对网约车这一出行方式和背后的品牌产生黏性,当市场份额达到一定程度,平台就开始通过改变算法和抽成比例,进行变现。

平台手握司机抽佣和计费定价的筹码,在司机、消费者、平台两两之间,各自设下一层不透明的膜,平台在后面观察并掌握着其他两方的数据,而后者却摸不到平台的底。

今年早些时候,上海市消保委对上海网约车平台的计程及计时开展比较试验,结果显示,110次计程计时中,57次计程偏高,40次计时偏高。 

如果一项试验说明不了问题的话,那消费者的投诉数据应该能更为直观的呈现网约车计费不透明的状况。

2020年四季度,上海市共受理有关网约车平台各类诉求3749件,环比上升5.58%。其中“多收费”投诉567件,占网约车投诉总量的21.32%,投诉主要反映网约车行驶绕道、随意加价,同样行程价格不一以及重复收费等。

这些数据在将网约车平台订单计费问题推向民众视野的同时,也引起了管理部门的注意。在2月份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交通部表示,将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网约车计程计时和价格行为的监督管理,督促各网约车平台公司落实好公开平台定价机制和动态加价机制有关规定,调整价格机制至少提前7日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网约车计费不透明的情况早已有之,为此而受到惩戒的平台也不是没有过先例。

2019年两会代表委员李亚兰就曾在建议中直言“神州专车收费让人一头雾水”,起租价、里程费、时长费、远途费等收费项目未清晰告知,并且建议相关部门审查神州专车收费是否合法。

对此,市场监管总局专门回应称,2016年7月颁布实施的《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公布确定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计程计价方式”。“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合理确定网约车运价,实行明码标价,并向乘客提供相应的出租车发票”。

该局还会同交通运输部等相关部门对神州优车集团专车收费行为开展专项调研,并对其价格行为进行了提醒告诫。

时间来到2021年,国家部门释放的提高行业透明度的信号有增无减。4月29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加快网约车合规发展,督促网约车平台公司公开定价机制,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虽然目前尚未出台详细具体的、对网约车平台公司具有强大约束效力的文件,但随着各部门的推进,相关文件的出台、监管机制的建立也只是时间问题。届时,隔开用户看向平台视线的那层“遮光膜”才算真正被撕掉。

而让网约车从业人员振奋的消息是,司机收入方面的透明度也有被提高的趋势。

4月21日,滴滴成立网约车司机生态发展委员会,网约车平台公司CEO孙枢亲自挂帅,担任委员会主任,直接向滴滴出行董事长程维汇报。值得注意的是,推动司机收入稳定透明是这个组织今后发力的方向之一。成立一周以来,该委员会已收到1959条司机师傅的建议和意见,相关规则的制定和改善或许正在研究和商讨中。

而除了司机收入、计费价格不透明外,用户的隐私也在平台算法或规则的“掩护”下被暗自侵害。

去年11月,网约车“T3出行”就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等问题被工信部列入限期整改名单。

前段时间,嘀嗒APP更是被曝偷偷向用户录音,录音时长和里程时长不匹配,用户还不能关闭。上海市消保委还特意为此发声,认为嘀嗒涉嫌侵害消费者隐私。

所幸的是,在获取用户信息方面,网约车平台已经有了自己的“紧箍咒”。

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此前已经联合印发了《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文件明确规定,网络约车类型App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包括: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乘车人出发地、到达地、位置信息、行踪轨迹;支付时间、支付金额、支付渠道等支付信息(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服务)。该文件将于明日(即5月1日)正式施行。

不管是平台有意为之,还是出于技术或规则漏洞而导致的无心之失,种种不透明的机制和做法都给司机和消费者带去了不安。如今经济形态日新月异,信任却是每个行业、每个阶段都不可或缺的。撕掉那层“遮光膜”,平台才能重获信任,网约车这个行业才能走得远、走得久。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1月13日消息,据北京日报报道,1月12日,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总队执法人员通过监管系统监测到滴滴出行平台存在5笔订单涉嫌违规出京,按照《关于全面暂停京冀重点地区跨城和顺风业务等工作的通知》要求,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总队对滴滴出行平台给予15万元高限处罚。
据全国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截至2021年3月31日,全国共有227家平台公司取得平台经营许可,各地共发放驾驶员证万本、车辆运输证万本。4月21日,滴滴出行宣布成立司机生态发展委员会,将针对滴滴司机劳动者权益保障、司机收入稳定透明、平台规则公平合理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提升。Uber在英国的所有司机都将获得带薪休假、公司养老金和最低收入保障等福利。
1月21日消息,根据港媒报道,滴滴若想在港交所上市,需要在内地100个大城市中,有七八成都是合规合法经营,而据全国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发布的12月份数据,目前滴滴订单合规率仅44.9%,距离70%-80%,还有很大的差距。据悉,接下来,除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早日结束网络安全审查,滴滴须要提高合规率,上半年滴滴可能会清退大量无证。此前,滴滴于2021年12月初宣布启动美国除牌程序,并拟在香港上市。
2月9日消息,交通运输部官微今日发布消息,据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2023年1月31日,全国共有300家平台公司取得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2家;各地共发放驾驶员证511.2万本、车辆运输证216.6万本,环比分别增长0.4%、2.3%。其中,面向乘客、与平台公司共同提供服务的平台完成1.46亿单,按订单合规率由高到低的分别是滴滴出行、高德打车、美团打车、携程用车、百度打车、花小猪出行、腾讯出行。
4月11日消息,日前,上海市交通委公布各平台2020年第四季度的接单数据,滴滴出行、美团打车、享道出行位居前三位。据全国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截至2021年2月28日,全国共有222家平台公司取得经营许可,各地共发放驾驶员证万本、车辆运输证万本。在2月份新增4家已累计180天未传输数据的平台公司。
2月29日消息,据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2024年1月31日,全国共有339家平台公司取得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2家;各地共发放驾驶员证661.4万本、车辆运输证281.3万本,环比分别增长0.6%、0.7%。监管信息交互系统1月份共收到订单信息9.11亿单,环比上升1.9%。其中,聚合平台完成2.52亿单,环比下降2.4%。按订单合规率由高到低的分别是滴滴出行、高德打车、花小猪出行、携程用车、百度打车、腾讯出行、美团打车。
为了更有针对性发现违规出京运营,监管部门在北京市域周边设置了“电子围栏”。据悉,今年1月12日,北京市执法人员通过监管系统监测到滴滴出行平台存在5笔订单涉嫌违规出京,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总队对该平台给予了15万元高限处罚。
11月16日消息,据营运公社援引车友消息,最近,深圳,上海,北京,天津,太原等一 、二 、三线城市,有一大批无证司机被滴滴平台封禁。据悉,平台停止了这些司机的派单服务,原因是车辆没有办理运输证和未取得车运输证。今年以来,国家加强监管、推进行业合规化发展的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近期来看,深圳、太原,天津等地严查,10-11月对当地平台公司进行警示谈。
4月14日消息,据羊城晚报报道,根据全国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3月订单量超过30万单的平台共18家,其中,订单合规率最高的是享道出行,最低的是花小猪出行,滴滴出行、美团打车分别位列倒数第二、第三。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1月、2月的订单合规率数据统计中,花小猪均为倒数第一。
1月15日消息,据北京日报报道,为防止疫情通过交通工具传播和扩散,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总队持续强化线上监管工作,严厉处罚违规派单行为。1月13日,对监测到的滴滴、神州、曹操平台公司违规向3辆责令停业期内的派单行为,依法给予了各3万元的严厉处罚。据悉,近日,滴滴出行还因存在5笔订单涉嫌违规出京,平台被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总队给予15万元高限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