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差评!它们要在电商平台上灭绝了!

电商头条
2021-07-14 08:56

一、“差评”的生存危机

每次在电商平台进行消费,消费者事后总是能收到来自卖家的一个短信或是一张小纸条,里面的内容万变不离其宗,始终都绕不开那句:“亲,给个五星好评吧!”

与好评的倍受吹捧相比,一直以来,差评在电商平台,好像一直都是“人人喊打”的存在。

format-jpg

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是能够以低廉的价格买到让人心满意足的商品,差评于之而言,是最初购物决策的误判,更是无处发泄的怒火。

对于商家而言,差评数量的多少,与店铺的等级与信用直接挂钩,是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剑,自然是想要离得越远越好。

对于平台而言,一个又一个差评的出现,意味着一件又一件需要处理的纠纷与麻烦,不仅耗时耗力,长此以往,更有损平台形象。

然而,人们惧怕差评,恐惧差评,不得不依赖的,还是差评。

因为,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评论区里有没有其他用户留下的差评,是消费者衡量这件商品可购买性的主要参考标准之一。

format-jpg

可如今,一打开电商平台的评论区,诸如“东西好”、“发货快”、“服务很赞”等溢美之词便扑面而来,多数品类的商品好评率更是高达99%以上。

这意味着,在好评不断泛滥扩张之下,能够充当“照妖镜”的差评,已是寥寥无几。


二、谁是罪魁祸首?

虽然说,选择给好评还是给差评,从来都是消费者的自由。

可正如一个购物过程的完成离不开“消费者—商家—平台”的角色链条一样,在商品评价体系中,看似拥有“自由权”的消费者,其实只是冲锋在前的棋子。

实际上,在大多数消费者看不到的背后,这项自由权,早已随着角色链条的转动,在市场的自然运作中,悄然地发生了移位。

究其根本,差评的消失,究竟是谁的责任,很难有准确的定论。

首先,“差评纠纷”屡屡升级,消费者早已没有勇气前行。

“如果差评,立马买机票,血洗你全家。”

近年来,因为一个差评而引发的矛盾纠纷比比皆是,可来自郑州的李海峰(化名)却没想到,居然有一天,自己也撞上了这个枪口。

2018年4月15日,50岁的李海峰像往常一样,在淘宝四处“闲逛”时,看到一家名为“左鲜生新疆特产”中有不少新疆干果,于是他便下单了一些巴旦木与葡萄干。

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等待他的,不只是邮寄过来的干果,还有一封接着一封的死亡短信。

据李海峰称,自己收到货后,发现几样产品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斤少两”,感觉到被欺骗后的他立刻联系了商家进行沟通,想要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可面对他的质疑,商家始终没有正面回应,并且语气恶劣,态度十分嚣张。

认为自己被挑衅的李海峰立刻火冒三丈,“我觉得这样的情况,我必须给一个差评!”

可就在李海峰这边刚提交完差评后,商家那边马上贴出了李海峰的收货地址、电话等个人信息,并扬言:“自己已经买好了机票,如果不取消差评,就飞过来弄死你。”

“死亡威胁”一封接着一封,无奈之下,李海峰只好选择了报警,寻求帮助。

李海峰的事情就这样告一段落了,但很难保证不会有下一个人再撞到枪口上。

“郑州女孩因给差评被千里追打”、“男子给差评后,两秒一条短信遭信息轰炸”……

因给了差评而遭卖家恶意报复的事件不断上演,让那些原本坚定要为劣质产品、黑心店铺发声的人开始变得沉默。

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其次,评价商品的权力已变成有心之人获利的“工具”。

购物平台之所以设置信誉评价机制,是希望能够将评价的主导权交给消费者,通过好评与差评,来区分出商品之间的优质与劣质,以此达到“优胜劣汰”的效果,进而激励着商家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与商品质量。

因而,在信誉评价机制的影响下,差评变成了时刻悬在商家头顶上的利剑。一件商品差评的多少,直接影响了商品的销量与店铺的信用。

基于此,为了彻底消灭差评的身影,商家们可是下了不少功夫。

例如,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收到的快递包裹里都会被塞进一张好评返现卡,只要顾客给了好评,事后截图给客服,便可获得现金,多则十几块,少则两三块。

这样一来,大多数顾客为了得到现金,即便商品不好,也会打上好评。

format-jpg

随着围绕在我们身边的“虚假好评”已泛滥成灾,可见这个套路于商家而言,可谓是屡试不爽。

当然,常言道,无奸不成商。为了提高自身店铺的商品销量与竞争力,商家的套路又岂止一种。

为了快速提高商品的曝光度与影响力,不少商家都会雇佣“职业好评师”为店铺刷单,刷好评,以此制造虚假的热销场景,来吸引消费者上门。

在信誉评价机制下,与这种“职业好评师”相伴相生的,还有“职业差评师”,他们与“好评师”不同,专门以打差评为由,对一些商家进行敲诈勒索。

format-jpg

把住商家对于顾客评价的需求命门,一个“给了好处就好评”,一个“不给好处就差评”,“好评师”与“差评师”的出现,彻底摧毁了评价体系的可信度。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防止店铺被恶意差评,也有不少卖家利用拦截软件设置“好评门槛”,既规定用户评价商品时的好评率必须达到95%,若达不到,就不卖给他。

可如此高的好评门槛,除了拦住了本该拦的“职业差评师”们,也无意间中伤了部分比较挑剔的顾客,甚至让顾客产生“打了差评”会影响购物的心理。

久而久之,差评不再,好评失真。

最后,平台方刻意“淡化差评”,为其消失推波助澜。

每当打开商品的评论区,相比起显眼的正面词语,一些含有负面色彩的词语往往更难寻觅。

显然,这些包裹这负面词语的“差评”被平台经过了刻意处理。

format-jpg

从顺序上看,相比于好评一眼就能看到,一些中评、差评往往被安排在最后面,如果不向后拉,很多用户甚至根本都看不到它们的存在。

从颜色上看,诸如“量太少”、“商品不好”等负面词语常用比较灰暗的颜色表示,而关于商品的正面词语则会用更亮眼的颜色。

此外,代表好评的词条数量往往是差评词条的几倍,数量上的悬殊对比,更显得差评“势单力薄”,毫无说服力可言。


三、消灭差评,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在购物的过程中,评价体系一直充当的是桥梁的角色。

无论是好的评价还是坏的评价,都应该成为消费者与买家之间的一场“善意的对话”,而不是“恶意的对垒”。

如今,好评备受吹捧,差评“人人喊打”。

其背后体现出来的是电商平台评价体系的失衡,更是巨大的利益诱导下,真正评价的集体失声。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守不住百姓真实的口碑,即便消灭再多的差评,所得来的“好评繁荣”也终究是一场挽救不回来的海市蜃楼。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12月8日消息,根据移动营销分析平台Adjust与SensorTower合作发布的新数据,与2020年相比,2021年的全球电子商务应用安装量增长了10%,会话量同比增长了12%。领先的150款电子商务应用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从2019年第一季度的1400万增加到2021年第三季度的1800万,增长了35%。数据显示,其应用内浏览时长也有所增长,2021年增幅最大的是拉丁美洲(27%),远超全球水平(12%),亚太地区和EMEA地区与全球水平基本持平,分别增长10%和13%。
8月16日消息,近日,嘉纳集团、数藏中国、华数文创展开深度战略合作,三方将加快商品数字化和实体企业融合步伐,全面打造适合实体企业发展需要的“肯藏虚拟人数字电商平台电子商务模式。平台通过自有数字电商平台、自有技术服务、自有商业系统,自建数字商品供给渠道等的基础投入和建设,保证了数字电商平台的规划、赋能、运营、推广等核心竞争力的全链路打通。
8月26日消息,商务部今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直播电子商务平台管理与服务规范》行业标准,主要是聚焦直播电商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这一关键主体,细化平台对直播主体、产品和服务信息、营销行为等的管理责任,以及平台在服务能力、技术支持、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服务要求,指导直播电商平台企业进一步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直播电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6月15日消息,据大同日报报道,6月9日,大同海关为辖区一家跨境电商企业成功备案大同市首份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电子账册,这标志着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1210”模式正式在大同市跨境电商综试区落地实施。据了解,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1210”模式是境内个人或电子商务企业在跨境电商平台实现交易后,商品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进出的电子商务零售的电商模式。
11月16日消息,2022年中国 跨境电商发展大会暨东北亚数字贸易峰会在唐山市与深圳市两地连线举办、同步直播。曹妃甸区与北京京东世纪中心京东跨境电商运营目、开平区与浙江国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数字贸易产业赋能中心等9个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目签约。这些目涉及跨境电商平台、园区、总部基地、海外仓等领域,预计建成后每年可拉动跨境电商交易额超5亿元。
9月7日消息,Lazada联合电商平台和企业发起东南亚首个电子商务防伪联盟。该联盟名为东南亚电子商务假冒工作组,总部将设在新加坡。该联盟是与新加坡知识产权局组织的IP Week @ SG同时发起的,旨在建立一套电子商务中知识产权权利保护的最佳实践和标准。据悉,参与该联盟的电商平台有Lazada、速卖通、Carousell、微信、TikTok和Tokopedia。其他财团成员包括运动服制造商彪马、汽车制造商宝马和消费品巨头宝洁。
电子商务发展愈发火热,动歪心思的人也就更多了。
埃及电子商务平台Jumia与Raya Holding for Financial Investments的子公司“Raya Trade”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近日,韩国电子商务平台Kurly宣布获得2.1亿美元的pre-IPO轮融资。
电商头条
电商三大号之一,覆盖百万互联网电商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