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共自行车渐次退市 让步共享单车
9月2日消息,人民日报海外版今日报道,今年以来,北京市各区陆续发布公告,宣布停止公共自行车运营或转为市场化运营。截至8月中旬,怀柔区、大兴区、昌平区公共自行车已转为市场化运营并接受区级管理部门监管,其他行政区公共自行车全部退出运营。
据了解,北京是国内较早投放公共自行车的城市,公共自行车自运营之初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当时北京公共交通还不够完善便利的缺点,服务市民“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需求。
而在运营方给出的停运解释中,西城区公共自行车停运公告中提到,公共自行车实现了相对共享单车的创新引导、融合发展直至逐步退出的过程,完成了其作为出行模式探索和过渡的历史使命。经充分论证研究,西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退出运营市场。
多位专家指出,无论是资源分布还是管理模式方面,公共自行车已很难跟共享单车比较。随着城市内部交通的优化,让公共自行车逐步退出是自然选择。目前,北京各区均已引入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服务。
与此同时,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也在不断扩大并规范。据北京市交通委发布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2021年上半年运营监管情况公示,上半年全市累计骑行量3.65亿人次,同比增长53.42%;日均骑行量201.85万人次,同比增长54.26%。
相关部门也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的协调和监管。北京市内运营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3家企业“美团”“哈啰”“青桔”均需按规定将运营车辆信息接入北京市共享自行车监管与服务平台,并接受市、区、街道(乡镇)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4月,北京市交通委曾发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2020年运营监管及2021年车辆投放规模的公示》。北京继续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投放规模实施动态总量调控,依据全市出行需求测算,2021年中心城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总量控制在80万辆以内。
随后的数据显示,中心城区作为统一运营区域,车辆投放总规模控制在80万辆以内,各郊区运营车辆约12.8万辆。截至6月底,中心城区合规投放车辆比例达到90%以上,总量调控政策取得显著成效。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