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们都在悄悄做这件事,消费者怕了:别在我身上装摄像头!

电商君
2021-09-06 20:23

一、电商社交圈变成社死现场

有一位网友晒出了自己的“社会性死亡”时刻。

原来他在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个“接吻技巧”的一元课程,在习惯性好评后,这条商品的动态,居然自动同步到了电商社交圈里。

更过分的是这条动态还被妈妈点赞了,那叫大写的一个“尴尬”!

format-jpg

后来这位网友发现了,自己在网上买的大多数商品,都神不知鬼不觉地同步到电商社交圈里!这简直就是往自己的身上装了个摄像头啊。

在电商圈子里,平台会自动向你的通讯录好友发出好友申请,之后就能看到对方买了什么东西,你对它的评价如何。

双方能在圈子里进行点赞互动,系统会自动向你推荐可能认识的人……

将用户的社交关系搬到电商平台上,这也是如今各大平台正在做的“社交电商”。

你最近想买一款全麦的代餐面包,在纠结买哪款比较好。这时候圈子有熟人向你安利某某款的面包,你相信了朋友并且下单,以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为出发点,这是社交电商。

社交电商的背后是信任,用信任降低用户的决策成本和交易成本。

特别是当我们在电商平台上浏览一些难以辨别真假的商品时,譬如珠宝、奢侈品、古玩等,信任这个元素就会被无限地放大。

根据公开信息,2018年至2020年中国社交电商平台成交额三年平均增速超60%。

format-jpg

现如今,无论是需求电商平台,比如淘宝、拼多多、京东,还是内容电商平台,比如抖音、小红书等,都在往“社交电商”发展。


二、巨头们都在玩社交电商

社交电商的交易模式是通过社交分享来做交易,以人作为核心,最早的社交电商出现在微博和微信。

在2012年微信团队发布的微信4.0版本时代,微信这片肥沃的土壤养活了很多人,越来越多的人把它作为创业根据地,俏十岁、欧蒂芙等草根品牌靠着社交电商实现了弯道超车。

看着第一批微商赚了钱之后,身边的人都纷纷入局,可以说,是微信平台催生出了社交电商的第一波人,后来这批人被称为“微商”。

在微商遍布朋友圈的同时,“假货”“智商税”“乱价”等言论层出不穷,微商饱受诟病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老鼠。

渐渐地,微信用户开始吐槽道:“朋友圈不再是人们分享生活的平台,而是成为了微商广告的聚集地。”

当信任被过度透支后,人们再次看到熟人在朋友圈里频繁地刷广告的时候,就会娴熟地按下“不看ta朋友圈”的选项。

format-jpg

而电商平台里,拼多多的社交电商一直玩得不错,想想看,有多少人是通过其它人才知道拼多多的?

拼多多链接在微信里野蛮生长,靠着“拼着买更便宜”的广告词成功出圈。

2018年7月26日,拼团模式的社交型平台电商拼多多,成为中国社交的第一股,从创立到上市,拼多多仅仅花了三年的时间。

拼多多通过好友推荐、参与砍价等方式形成裂变增长,用消费者去拉动消费者。

拼多多的社交电商走在电商平台的前沿,美团在今年7月份开通了“饭小圈”,京东开通了“京友圈”,淘宝也有“淘友圈”。

消费者在平台上买过东西之后可以自动地同步到小圈里,与好友进行互动,完成新一轮的消费转化。

format-jpg

而拼多多于2020年2月上线了“拼小圈”的功能,打响了电商小圈的第一枪,阿里、京东、美团都紧随其后。

在“拼多多版朋友圈”里,我们可以得到好友的种草商品,并且可以交流这个商品的使用感如何,这是满足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需求。

这个举措,意在通过好友自己分享最真实的体验,拼小圈的真实评价来自身边的熟人,更真实客观。

各大电商平台,通过“圈子”的形式,打造真实的评价体系,意在降低用户们的决策成本。

打个比方,当你想要买一款低卡的代餐面包的时候,你打开淘宝平台搜索商品名称,出来一堆花花绿绿的商品,选择困难症的时候又到了。

你想看看评价再决定买哪个吧,但是传统的电商评价体系中,两极分化的评价让你感到眼花缭乱。

好评写着:“这个面包口感很不错,饱腹感很强”,而差评则是:“拿到手的时候包装是坏的,面包像是发霉了一样。”。

当评价呈现两极分化的地步时,用户是很难下定决心的。

再者,部分商家借着消费者对评价的依赖性,“刷好评”这条产业链也随即出现,这不仅扰乱了评价的真实性,消费者对评价的信任感也将大打折扣。

相比起网络上的陌生人的评价,人们会更愿意相信熟人的安利推荐。

比如你正在刷着短视频的时候,看到你喜欢的博主正在安利一款代餐蛋糕,出于“信任感”你就被成功种草了。

或者说,你看到身边正在减肥的朋友在拼小圈里发:“这款代餐蛋糕又营养又好吃,关键是还能减肥,强烈安利!”

这个可信度是不是比网络评价高很多呢?这就是真实评价的魅力所在,它对用户的下单决心有推动作用。

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团、淘宝、拼多多都要开通“电商小圈”了。

当然了,电商平台们的这一做法争议颇多,其中最有争议的就是“隐私被泄露”

“为啥我要让别人知道我买了3块钱的东西啊,简直是社会性死亡。”“平台推荐的可能认识的人里,居然还看到了前任的现任……”


三、社交电商又痛失一名高端玩家

总结一下,社交电商的优势有这几点:

在第一个阶段,用户通过拉新快速实现增长,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裂变,这样一来,电商平台可以节约宣传广告费用,并且保证了用户质量。

用户转化阶段基于信任提高转化率,把这一阶段的用户运营做好,培养信任感阶段尤为重要。

最后一个是用户的存留阶段,此时用户既是购买者也是传播者,实现“人带人”的情景。

社交电商十分火爆,用户量超过十亿,尽管电商们都想做成社交电商,在这个领域里,也有不断跌倒的人。

比如今年8月份的贝贝集团面临着舆论风波,员工们拉横幅讨债、供应商催欠款等等,根据表单来看,贝贝集团被爆欠债1.3亿。

贝贝集团曾是社交电商的典型代表,有过无数辉煌灿烂的时刻,根据数据显示,自从2017年贝店上线开始,仅仅花了几百天的时间就实现了订单破百万。

而贝贝集团这种社交的商业模式,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

巨头有站起来的时候也有跌倒的时候,在外部竞争和“变相传销”的争议下,贝贝集团的地位已经大不如从前,逐渐被市场所抛弃。

放眼望去,在这个时代依然坚挺的电商巨头们,保持市场的敏锐力,敢于创新和突破才是王道,消费者的信任感可以锦上添花,但不能雪中送炭。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8月25日消息,2022年度凯度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今日发布,腾讯连续第二年位居榜首,阿里巴巴排名第二;茅台排名第三;抖音排名第四;排名第五;京东排名第七。值得一提的是,专注生活方式的社交平台小红书是排名最高的新晋品牌,位于第37名;圆通重回榜单。
5月10日消息,近日,创始人兼CEO王兴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其前两天对一首唐诗的感叹,他表示:秦国警惕书生,但后来灭秦的刘项却不读书。这给我提了醒,最危险的对手往往不是预料中的那些。这些年阿里一直盯着京东,最后却是多多斜刺阿里杀出来,用户数一举超过淘宝。同理,外卖最大的对手看起来是饿了么,但更可能颠覆外卖的却是我们还没关注到的公司和模式。
截至北京时间上午11时03分,报港元,总市值为万亿港元。从2020年5月起,的股价进入了不断创下新记录的上升阶段。根据业绩报告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至354亿元。调整后净利润为21亿,同比增加。截至北京时间14时48分,众安在线涨,平安好医生涨近9%,阿里健康涨,京东健康涨近2%。其中,部分便利蜂的社区类型门店环比1月同期,呈现了大幅上涨态势。
巨头回归,生鲜电商开启品质竞争。
阿里涨15.69%,京东涨15.68%,涨15.51%,腾讯涨11%。
用户可以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政务微信号“工信微报”和“工信部反诈专班”、“中国信通院”微信公众号,以及支付宝“一证通查”小程序等方式等进入查询入口。
11月1日消息,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消息,“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活动前夕,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等15家部门联合召开规范“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活动行政指导座谈会,旨在引导电商企业进一步规范网络促销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公平竞争。据悉,会上,各部门要求平台开展信息发布审核和实时巡查,加强网络直播营销信息内容及商品内容管理;维护支付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严禁篡改或者隐匿交易信息等。
起底“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