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规范"双十一"活动:禁止"先提价后打折"

周兴
2021-11-06 09:36

11月6日消息,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消息,“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活动在即,市场监管总局向全国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下发《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旨在规范促销经营行为,切实维护“双十一”期间网络交易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工作提示》中涉及的“双十一”促销问题包括“先提价后打折”、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

format-jpg

据悉,《工作提示》主要包括八个方面内容:

一是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在促销期间,要把好平台准入关,落实审查核验义务,督促平台内经营者亮照、亮证、亮标经营。

二是严格规范促销行为。要提高促销行为的公开化和透明度,禁止采取“先提价后打折”、虚构原价、不履行价格承诺等违法方式开展促销。

三是严格规范广告发布行为。提升广告审核水平,杜绝虚假宣传、低俗广告,有效拦截虚假违法广告。

四是严格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不得通过排除、限制竞争及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等开展促销。防止虚假交易、刷单炒信、虚假评价等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发生。

五是严格防范经营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严格执行问题商品处置规则,对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及其经营者及时采取禁限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六是严格禁止销售违法违禁商品。开展信息发布审核和实时巡查,做好违法违禁商品清查,及时下架或删除违法违规产品链接。

七是妥善化解网络消费纠纷。完善高效、便捷的投诉受理、处理和反馈机制,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通道,及时受理、高效处理投诉举报,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

八是强化政企沟通协作。要积极配合监管部门依法查处平台内经营者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平台自治与政府监管的良性互动,共同引导平台内经营者提高守法经营意识。

format-jpg

同时,《工作提示》要求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指导,通过线下约谈、线上指导和宣传教育等方式,督促指导平台企业履行法定义务,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监测监管,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畅通12315投诉举报渠道,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网络交易市场秩序。

面向消费者,市场监管部门也发出提示:“双十一”期间,广大消费者应当理性消费,同时提高维权意识,遇到侵权行为应当及时向平台企业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结合近几年“双十一”消费维权舆情及消费者的投诉情况,发布了“双十一”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注意六点事项。

中消协指出:“双十一”“低价”不可迷信,得实惠要多对比;促销规则套路复杂,下单前需看清楚;限期商品谨慎囤货,“剁手”前要巧规划;面对促销短信骚扰,留证据且可举报;直播带货良莠不齐,围观时保持冷静;关注商家售后服务,有纠纷及时维权。

format-jpg

中消协指出,“双十一”是商家历时多年打造的“促销节”,线上线下市场笼罩在“巨惠特卖”“全年最低”“限时抢购”“爆款秒杀”的宣传迷雾当中,给消费者形成“买到就是赚到”的心理预期。

但实际上,消协组织多年的价格监测和消费者投诉显示,一些商家“双十一”促销价格未必真实惠,有的商家使用的是“先涨后降”的套路,有的商家设置各种花式“买赠”,实际到手价格与平时并无差别,甚至还可能会是全年最贵。

对此,中消协提醒消费者不可迷信“双十一”的所谓“价格优势”,购买前最好能提前了解价格走势,做到心中有数,除非是长期跟踪考察的商品,否则千万不要单纯相信低价宣传而盲目跟风下单。

据了解,根据阿里巴巴方面公布的活动节奏,今年天猫双11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两个售卖期时间分别是11月1-3日和11月11日。

11月1日零点,天猫双11第一波正式开卖。据不完全统计,开售首小时,天猫超2600个品牌的成交额超过去年全天。

format-jpg

京东方面,10月31日晚8点,京东11.11全面开启。

截至11月1日24点,139个品牌下单金额破亿元,其中Apple、小米、海尔、联想、美的、华为等品牌下单金额突破10亿元;43276个商家成交额同比增长超200%。

format-jpg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4月17日消息,市场监管总局今日召开直播电商经营主体座谈会。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主动治理,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直播电商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推动网售产品质量提升,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加快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制定出台《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明确各方主体责任,促进直播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3月5日消息,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表示:“部分主播恶意炒作搞虚假营销,带来了假冒伪劣产品现象比较突出,对此消费者反映强烈,也十分突出。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压实平台的审核责任,加强产品质量的专项抽检,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广告、虚假宣传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不断提升网售产品质量。与此同时,我们今年也将制定出台直播电商监管办法,建立监管长效机制,有效规范直播交易行为。”
1月10日消息,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束为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从促进平台规则公平透明、降低平台内商户成本负担、净化直播电商行业生态等方面着力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健全常态化监管制度,抓紧完善平台规则、直播电商等方面的监管制度。着力整治利用平台规则破坏公平竞争、侵害平台内商家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打击直播电商领域虚假营销等行为。
市场监管总局向主要电商平台发布《“双11”网络集中促销合规提示》,主要包括八方面内容。
8月30日消息,据央视新闻,2021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开展行政指导,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全面自查整改,连续三年向市场监管总局提交自查合规报告。
5月30日消息,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向综合电商、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等平台企业发布《“618”网络集中促销合规提示》,主要包括九方面内容。其中提到,要严格规范直播营销行为。建立健全直播营销行为管理规范,强化对平台内主播及其经营活动的审核监测,重点把控直播商品的质量,强化对直播选品、直播卖点等环节的审核把关。
5月11日消息,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 ,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针对网络领域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列举了反向刷单、恶意拦截或者屏蔽、非法数据获取、平台经营者对平台内经营者进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条件等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明确了法律适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