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变广告?数十亿包裹成骗子的隐秘角落!

电商君
2021-11-15 20:09
一、广告“藏身”快递面单

带着些许的疲惫与亢奋,双11剁手狂欢的呼声已经渐渐远去,伴随着一个又一个包裹接连到家,人们收获的是等待之后的惊喜,是购物之后的快乐。

不难看出,即便已经走过十三个年头,今年双11的“战绩”依旧亮眼。数据显示,从11月1日至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件47.76亿件,同比增长超过两成。

但让人没想到是,正是在这数十亿包裹中,隐藏着一个滋生骗局的隐秘角落。

format-jpg

“本来以为是商家搞活动抽奖,结果扫码进去都是各种广告,这不就是骗消费者信息的吗?”

说出这句话的是无数“剁手党”中的一员赵先生,谈起今年的双11,他告诉编辑,今年自己买了不少东西,但在收到快递包裹之后,却发现有不少商品的快递单上都印着类似“抽奖送红包”的福利活动

本以为是商家为了回馈消费者而特意设置的活动,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赵先生扫了码才发现,所谓的“抽奖活动”只是吸引人的噱头。因为想要领福利,赵先生就要先填写关于个人信息的问卷,最后填完了还是什么都没有。

“先别拆,扫码送一箱方便面!”“双11回馈,扫码领取25元加油券!”“扫码抽华为手机”……

format-jpg

如今与赵先生有着相同经历的消费者还有很多,不少人扫码后发现,这些刻在快递单上的红包福利或是抽奖活动,表面上是回馈顾客,实际上只是一种变相的广告手段,除了为各大APP引流之外,一些关于理财、贷款的业务推广信息也格外多。

这些“隐形”广告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format-jpg

据报道,快递单上印有二维码“广告”的快递公司不只一家,而是包括韵达、中通、圆通、极兔等多家快递公司都存在。但在编辑求证时,多家快递公司表示与自己无关。

对此,一位淘宝店主告诉编辑:“这些二维码广告可能是系统自带的。”

“就像我们平时发货时要填写信息,系统都会自动根据信息生成快递单。”据淘宝店主解释,在填写信息时,有一步是打印模板。在这些模板中,会出现一些类似的“二维码广告”,但是这种广告都是后台设定好的,商家无法控制

这位店主口中提到的“系统”,指的是电商平台的发货打印系统,而具体发布广告的是谁,则需要看商家使用的是哪一个平台的打印系统。

“这属于正常操作的广告位。”

关于此事,菜鸟方面表示,这属于正常操作,平台都是和正规的商家合作,都是经过筛选的,对于这种广告,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填写信息。同时,还有编辑发现,不仅是淘系电商使用的菜鸟软件,如抖音、快手等平台的快递单打印软件中也会存在类似广告固定植入的模板。


二、被捆绑的电商购物

鲜为人知的是,早在十年前,这种“在快递包裹上打广告”的生意早已存在。

数年前,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快递数量也从以往的日均十亿变为日均百亿,成倍数增长的快递包裹也让人们看到了新的商机:可不可以把快递单利用起来,添加广告位,变为宣传单

format-jpg

与现在的“二维码广告”不同的是,那时印在快递单上的广告更为明显,也没有复杂的套路,大多为品牌标识或是简单的宣传语。相比之下,现在印在快递面单的广告往往是打着“抽奖”、“砸金蛋”的噱头吸引消费者,之后再利用这种不知情,收集用户信息,其中还不乏大量虚假广告混入其中

其实能够通过快递单打广告,也算是快递包裹的一种资源利用。但相比起打广告,真正让消费者生气反感的地方在于,这种以发“福利”的方式诱导、欺骗消费者的感情,例如“抽手机”变成“推理财”、“领红包”变成“办借贷”。

常言道:“人无信而不立,业无信而不兴。”

法律规定,广告主和广告制作方、发布方对广告内容有审查义务,要对其真实性负责,而如今贴在快递包裹上的“二维码广告”亦是如此。对于电商平台来说,想要充分利用面单资源未尝不可,但确保消费者的情感利益与经济利益不受损害,亦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放眼如今的网络世界,与“二维码广告”拥有同样性质的推销与隐性推广还有很多。当购物消费处处被捆绑,留给消费者的选择只有两个,是欣然接受,直接躺平?还是坚决抵制,据理力争?

format-jpg

就像谈起每年的双11,比电商平台的各大优惠活动更先到来的,是无数商家向你精准投射的“短信营销”

“每年到10月下旬的时候,我的手机就被商家短信给刷屏了。就像现在是10月19号,我已经收到这样的短信超过60条了,这些短信经常会把我原来重要的信息给淹没下去。”

一边向编辑展示自己的短信记录,一边吐槽的李女士深受这种“短信营销”的骚扰,据她所说,这些给她发短信的店铺基本上都是她之前下过单的店铺,每年到了大促购物的时候,这些商家便会开启短信轰炸模式,并且发信息的时间也不固定,有时半夜12点还能听见短信提示的声音,非常让她头疼。

“双11叠券满减后不止65折起!”、“1元抢5折神券、跨店满200减30!”……倘若你仔细观察这些信息,会发现除了宣传语之外,在短信的末尾基本上都会附有一句“回T退订”。但真实的情况是,即便用户按要求回复退订,过不了几天,这样的营销短信依旧如约而至。

据悉,每至电商大促时,商家选择发送营销短信吸引用户已经成了行业的常态,且目前市面上已经存在非常成熟的产业链为商家提供短信群发服务,群发一条短信往往不到一分钱

打广告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前来购物消费。但如今的情形却与商家选择“短信营销”的本意背道而驰:商家短信泛滥成灾,消费者不堪其扰。

format-jpg

对于这样的情况,有人干脆直接躺平,不听也不看,有人为此据理力争,下载拦截软件、一条条地回复消息,退订短信。

然而为此烦恼痛苦的,真的应该是消费者吗?


三、选择握在谁的手中

有关时代的畅想,《电商时代》一书中曾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

“未来,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如何记忆,而是如何遗忘。因为即便忘记,这个星球依旧会记得你的一切。倘若有一天,你忘记了消费偏好与习惯,你的电商会提醒你——冰箱空了,该买X品牌的牛奶了。”

打开电商平台,算法会自动为你推荐近期想要购买的商品;打开打车软件,平台会自动识别你的定位,为你推荐最合适的路线,大数据时代确实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种种便利,也正是这种便利性,造就了电商的亿万可能。

但谈起快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有一句话透露了它的另一面,“你看到的,都是我想让你看到的。

format-jpg

正如伴随着夹在快递包裹或是外卖餐盒中的“亲,给个好评吧!”,关于商品的最真实、最客观的描述渐渐消失在电商世界里,取而代之的是虚假僵硬的好评模板。

有人指出,无论是短信营销、还是二维码式广告,又或是好评卡,它们作为商业广告的一种载体,本身并没有“原罪”。但如今之所以变成这样的局面,主要在于这种宣传营销行为往往带有几分欺骗、胁迫色彩。

当“请求”变成“要求”,当“福利”变成“推广”,越来越多消费者正在失去选择权。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11月5日消息,今日,广西召开2021年规范“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活动行政指导会,防范和应对网络集中促销带来的潜在风险,指导平台、电商快递企业合规经营,促进网络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广西市监局提出,电商经营者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和劣质商品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得发布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不得发布虚假广告、不得先涨价再打折、不得实施有价无货的欺诈行为。
11月2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11即将到来,工商总局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依职责做好监测监管工作,督促指导网络集中促销活动组织者和经营者严格遵守“七日无理由退货”等法律规定,事先公示网络集中促销的期限、方式和规则,规范订(定)金、优惠券的使用方法,做到“七不得”:即不得发布虚假广告、虚报特价揽客、实施有价无货的欺诈行为;不得
11月3日消息,据中新网报道,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 近期组织开展一项网购调查活动发现,不少商家通过返现、红包、卡券等方式诱导消费者对产品作出非客观评价,违反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违背了诚实信用的市场原则,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重要法定权利。广东省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 11”期间要科学理性购物,做有智慧的消费者。收到商家“好评返现卡”的邀约时,应勇于拒绝,不为商家利益诱惑作出虚假好评。
10月11日消息,昨日,快手电发布《关于和的专项治理公告》,将重点整治借助社会公共事件营销或推广商品、利用离奇情节博取用户眼球,再用低价等手段诱导用户购买商品、普通化妆品宣传其具有特殊功效等行为。公告称,快手电将视违规情节的严重程度、违规次数等情况综合判定,处扣分、暂停使用购物车、支付违约金、封禁快手账号等处理措施,直至清除平台、终止合作。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提前开展行政指导,召集该市重点电子商务企业,就“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活动进行合规指导。
调查结果显示,有167%的商品价格在“11”当天假促销、真误导等涉嫌违规行为大量存在,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11月14日消息,宁夏商务厅日前发布消息称,据第三方统计监测,11期间宁夏网络零售额实现22.71亿元,同比增长5.73%,较全国高出0.88个百分点,其中银川市、中卫市分别实现网络零售额14.00亿元、6.21亿元,居五市前两位。具体来看,11期间,商家平台聚焦商户扶持和消费体验升级,“不熬夜、不折腾”成行业共识,“保价时间延长”“严禁虚假打折”等一系列举措提升网络消费购物体验,消费者回归理性,居家生活快消品、食品等刚性消费占据主导。
11月22日消息,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天发布2023年“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今年的“11”,比拼“价格力”是商家营销主旋律,追求“性价比”成为居民消费新趋势。监测期间,有关“直播带货”负面信息1565203条,占吐槽类信息的47.99%,日均信息量55900条。信息量集中在“11”前半段。价格垄断、低俗带货、虚假宣传等问题较为突出。
11月10日消息,2018天猫11马上就要开启,360安全大脑发布了《2018年双十一网购生态安全报告》。报告显示,近一个月内,活跃的虚假仿冒主流购物APP的数量接近4000个,并且这些APP已经覆盖了超过30万移动设备。此外,报告还显示,主流热门购物APP均被仿冒,未能幸免。近一个月,被仿冒最多的购物APP为手机淘宝,数量达到1148个,其次是拼多多,达到了639个,天猫、京东、美团、唯品会、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统计分析发现,有关网络消费方面的消费者投诉一直居高不下,投诉问题主要涉及部分商家单方面取消订单、虚假宣传、延迟发货、拖延退款、退换货困难以及消费欺诈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