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收购与多平台运营模式 为2022跨境电商注入新活力
今年4月起,随着全球最大跨境电商平台亚马逊的监管收紧与大促遇冷,跨境电商行业走向攻坚期,并掀起了一阵关于资本收购、品牌聚合、全球多平台多渠道运营的讨论风潮。中国跨境卖家急需在2022开局前期,找到新的机遇点,重铸生意信心。
12月7号,全球30+蓝海电商平台开店运营领导者ESG跨境电商,与全球领先的亚马逊FBA品牌收购方Thrasio,联合举办2022跨境电商新视角卖家峰会。本次大会以“蓝海开局,多元破圈”为主题,意在探讨2022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趋势,以全新视角帮助中国跨境卖家把握多元机会,借助蓝海新市场及创新的品牌收购模式突破行业内卷束缚。
2021行业格局经历洗牌后,2022跨境卖家将有更多机会
“电商实际上是一场占‘坑位’的游戏,只有先占据了位置,才能取得胜利。而在今年,不少热销榜上的大卖让出‘坑位’,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大卖占领的市场空间被大量释放了,明年跨境电商行业对中小卖家来说有更多发展机会。”Thrasio中国区总裁、ESG集团执行主席Alan Lim谈道。
在跨境电商行业,坑位理论尤为重要,多数标品创新空间有限,谁取得先发优势,占据坑位,后来者就会很难颠覆。这样的规则意味着一旦占据一席之地,卖家就能享受长时间的流量、曝光等红利。基于这个理论,平台的重新洗牌对于中小卖家来说无疑是一个重新切入的好机会,主流类目流量被重新打散,头部重新洗牌,整个赛道上的卖家都从0开始竞争。中小卖家持续做好运营优化,就有机会抢占坑位。
这一理论也同样适用于时下兴起的品牌并购赛道。2018年创立于美国的Thrasio,于今年1月进入中国市场,是目前中国乃至全球市场规模最大的亚马逊FBA品牌收购方。官方数据显示,Thrasio所收购品牌的数量已超过200个,在超2100人的国际团队共同驱动下,形成全球化的跨境电商品牌矩阵,成为了亚马逊全球前25大卖家之一。
Thrasio的高速增长意味着,每年拥有万亿级增速的跨境电商,仍旧是最值得押注的行业。而今后进入跨境电商行业的门槛将会越来越高,在运营方面对合规化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从事跨境电商的卖家必须符合行业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增长”的战略要求。
“卖家在今后的运营中必须摒弃擦边球和黑科技,完全转向合规化运营。”Alan Lim认为行业在经历了今年的动荡后,将从粗放发展期进入规范发展期,同时行业的生态发展也将会更加健康,并出现一些新的模式和玩法,卖家在保持合规化运营的同时,也要保持对行业前沿变化的感知度。
品牌收购与多平台运营形成联动,为跨境卖家两大成长期注入活力
“跨境电商目前仍在不断发展,这也注定了它一定会保持比较快速的变化。ESG和Thrasio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行业中,带给卖家的价值就是将全球领先的机会展现到卖家面前。”Alan Lim如此概括ESG和Thrasio在中国品牌出海过程中所能提供的帮助。
在市场竞争加剧、第三方平台政策收紧、盈利能力降低的事实中,不少卖家觉醒了多渠道、多品牌、多市场的布局意识。但在开展多平台运营之前,卖家还需要对自己的产品、物流等方面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市场、渠道去销售。在这个过程中,ESG为中国卖家提供全球蓝海平台机遇,帮助卖家迅速布局多个电商平台。
通过对卖家自身产品优势进行评估,ESG为卖家提供品牌出海合适的市场和渠道。同时,转型卖家也可以在ESG专业运营团队的协助下,更好地了解目标市场需求,实现销售GMV增长,更轻松地完成品牌出海从0-1甚至是0-4的阶段。
如果说ESG是帮助卖家完成从0到4这个阶段的出海之路,那么,Thrasio则将帮助卖家从4至10的阶段。Thrasio通过收购亚马逊FBA品牌,为卖家带去极具竞争力的收购资金,其独特的奖金分红机制能够保障卖家在品牌出售后第一至两年内继续获得持续性的收益。卖家在拥有充足资金及保留原有团队的情况下,能够根据需求重点发展,在跨境行业不断攀升。同时,卖家所出售的品牌在Thrasio国际化运营团队赋能下,将从中国品牌转变成为国际家喻户晓的全球品牌。
在Alan Lim的带领下,未来ESG和Thrasio将不断整合资源。“Thrasio目前在华南地区已经组成一支完整的团队,未来将会关注华东地区,并下沉到产业带集中的区域,为产业带融入跨境电商体系提供更多助力。同时,ESG将会开发更多新兴平台的对接孵化渠道,例如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家的主流电商平台,加速中国品牌出海。”Alan Lim提出ESG和Thrasio未来将会布局更多区域。
目前是中国跨境品牌的起点阶段,而在未来的3-5年,将是中国品牌出海的历史性窗口。依靠中国大而全的工业制造业体系优势,使得中国品牌初步具备产品力优势,在这样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出海路径,将是决定中国品牌能走多远的关键点。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