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近东让苏宁易购起死回生
没想到,苏宁易购真能绝处逢生。
日前,苏宁易购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32%至567.9亿元,但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亿元,同比增长114.9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5.86亿元,同比增长57.56%——这也是苏宁易购自2020年以来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图源:苏宁易购2024年度报告
在年报当中,苏宁易购表示去年在业务层面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是推动全渠道发展。线下在重点城市新开、重装 75 家 Suning Max(苏宁易购超级体验店)、Suning Pro(苏宁易购超级旗舰店)店面,加快“卫星站”和“以旧换新驻点”深入小区,并持续推动县镇市场零售云加盟店结构优化,一年新开1296家零售云加盟店。线上则把握住了国补机遇,与各大平台实现开放合作;
二是推进专供产品的建设。依靠自身的强大供应链,苏宁在产品上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截至去年年底,苏宁全渠道JSAV专供商品销售占比达22.6%,显著带动了毛利率提升;
三是持续打造家电差异化服务产品。像是“家电免费上门检测”“大家电2小时即送即装”“以旧换新送新拖旧一体”等服务,既提升了用户服务体验,也为苏宁易购建立起了差异化优势。
无法否认的是,业务上展开的一系列努力,确实为苏宁易购实现盈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需要注意,虽然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但实际上苏宁易购的扣非净利润仍是负数——同比减亏超40亿后,亏损仍达到了10.25亿元。
换而言之,在业务层面上,苏宁易购还没真正实现盈利。归母净利润转正的背后,除了经营改善的作用,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他因素。
2.召集旧部、轻装上阵,张近东背水一战2020年,可以说是苏宁易购命运的关键转折点。
这一年,苏宁创始人张近东豪掷200亿支持了恒大的重组上市计划,但随着恒大爆发债务危机,这笔钱最终没能收回。
次年,苏宁易购的财务状况也开始恶化。其2021年营收1389亿元,总负债却高达1397.09亿元,这迫使苏宁易购走上了自救的道路。
面对生存困境,张近东不得不出让部分苏宁易购股权,并辞任了苏宁易购董事长一职。当时他发布公开信表示,“随着苏宁易购年轻人才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我选择更进一步的放手支持,主动向董事会申请辞去易购董事长职务,只担任名誉董事长。”
同年,已成为苏宁易购单一最大股东的阿里巴巴,提名黄明端出任苏宁易购董事长,苏宁的各个部门也逐步被阿里接管。

黄明端
接下来的几年里,依靠地方国资和阿里的帮扶,苏宁易购“大厦将倾”的局面至少是稳住了,但仍处在持续亏损当中。
2023年,阿里开启“1+6+N”组织变革,同时也减少了对苏宁易购业务层面上的干预。当时作为张近东“嫡系”的任峻,正式接替黄明端出任董事长,并兼任总裁一职;同样跟随张近东20余年的侯恩龙也在这时出任公司高级副总裁,负责公共事务、法务中心等工作。
在此背景下,张近东也开始以苏宁集团董事长的身份频频现身,似乎也重新回到了苏宁易购的权力中心。
这一年年底,张近东在苏宁内部发布了一封全员信,表示“经历过至暗时刻的苏宁人无所畏惧”。
2024年初,张近东又在一场大会上对苏宁全员喊话:“要持续坚定企业的调整能力和成长动力,在2024年面向行业和社会打出一场翻身仗。”
此后张近东明显变得忙碌了起来,先后与美国A.O.史密斯集团高层、三星电子大中华区总裁崔胜植等会面,探讨战略合作进一步升级的可能。
除了“张近东系”重新开始掌权以外,去年苏宁易购还完成了一件大事:抛掉大量包袱,重新轻装上阵。
去年3月,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将其所持有公司18.61亿股股份(约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9.99%)全部转让给关联公司杭州灏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这可能意味着,往后的阿里更多出于资本管理目的持有苏宁易购股份,将进一步减少对苏宁发展的干预。
截至去年年底,杭州灏月仍是苏宁易购第一大股东,持股约20.09%;张近东位列第二,个人持股17.7%,但还通过苏宁控股、苏宁电器等间接持股。

图源:东方财富
同时,阿里方面确实也是仁至义尽,最后还帮了苏宁易购一把。去年7月,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确认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大润发、欧尚商超的联营模式合作中,截至2024年6月30日,未结保底抽成额1.47亿余元被免除。
据悉,从2018年下半年至2021年9月30日的合作期间,苏宁易购作为商品供应商,原本应按照门店销售额给予康成投资、欧尚投资一定比例的抽成额,但一直未结算的保底抽成额超过了1.47亿元。
而最终“双方就公司超市店业务调整友好协商并达成一致安排,协议中免除公司应付的前述保底抽成额,且未设置任何免除的前提条件。”
包括这次债务减免在内,去年苏宁易购还与广告商签署了《和解协议》,得到了应付广告费的减免;还有14家公司减免了部分租金和物业管理费,天天快递原股东也对公司债务进行了豁免、减免。
经过这一部分应付款或负债减免之后,最终给苏宁易购带来的2024年度投资收益达到了12.44亿元。
“化债”的同时,苏宁也对部分不良资产进行了妥善处置。
比如2016年,苏宁易购子公司苏宁物流曾收购天天快递70%股权,并约定会在一年内收购剩下的30%。
但直到天天快递持续亏损导致停运,苏宁物流也还未完成剩余股权的收购。直到去年8月,苏宁物流与各转让方协商,以1元收购剩余股权,完成了对天天快递的100%持股。相当于既化解了原本的股权收购债务,还为公司增加了超过5亿元净利润。
此后,苏宁易购又宣布将清空所持的全部中国联通股票,预计能够折现超20亿元;其针对万达集团50.41亿元股权回购款的仲裁请求也已获受理,但还未开庭审理。
值得一提的是,苏宁易购线下大量重资产门店的缩减,也在其减轻包袱的计划当中。根据苏宁易购年报,去年其家电3C家居生活专业店新开156家,关闭434家,净减少278家。不过由于店面经营面积有所增加,总面积反而还多了7.03万平方米,同时坪效同比增长1.17%,销售收入同比增加2.8%。

图源:苏宁易购2024年度报告
当然,最狠的还是苏宁对自己也有着壮士断腕的决心。
今年2月7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苏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共三家公司于2025年1月26日由南京中院受理破产重整。
此消息一出,“苏宁破产”很快就传得沸沸扬扬。不过事实上,苏宁旗下有着四家核心公司:苏宁电器、苏宁控股、苏宁置业和苏宁易购,张近东在前三家公司的持股都超过50%。
今年对这三家公司的破产重整,主要也是因为它们持续亏损,占据了苏宁大部分的现金流。此前就有接近苏宁易购的人士回应称:“上述非苏宁易购的业务确已剥离,双方业务相互独立,并不会影响运行。”
换而言之,这更像是一场“弃车保帅”的断臂求生,最终目的还是推动苏宁易购能够回归健康发展的轨道。
得益于债务化解、不良资产处置,以及国补等政策的推动等,苏宁易购能在去年甚至今年做出相对漂亮的财务报表,确实也是合情合理。
但无法否认的是,这些因素能够起到的效果毕竟是短暂的,即使经营状况有所改善,苏宁易购也还远远没到能够放松的时候。
苏宁易购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其今年定下的目标就是要在经营层面实现全面盈利,借此增加公司流动性,并制定多元化策略以加快债务化解进度,推动公司回归正常化经营轨道。
如今已经62岁的张近东,究竟还能否“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重现苏宁当初的辉煌,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了。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