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前11月跨境电商交易额26.39亿元

刘峰
2021-12-17 10:23

format-jpg12月17日消息,据贵阳网消息,2021年1月至11月贵阳市跨境电商交易额达26.39亿元。

据悉,贵阳已建成了综保区保税仓库7万平方米、跨境电商监管仓8000平方米,可实现出货件数2500件/小时,建设航空冷链物流仓5000平方米;打造“贵港直通车”专线物流,实现贵阳至香港16小时货物直通;在美国、马来西亚、缅甸、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建设了25个海外仓。

format-jpg

目前,贵阳西部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贵阳综保区保税进口零售“前店后仓+极速配送”模式、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一局四中心”(国际邮件互换局、海关监管中心、空港国际快件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实体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推进中,开通线下连锁体验店18家,跨境电商注册企业43家。

此外,1210、9610、9710、9810四种跨境电商海关监管模式已在贵阳实现全覆盖。

format-jpg

值得一提的是,贵阳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保税进口退货中心仓于本月正式运营。据了解,“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即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模式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仓储企业可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置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退货专用存储地点,将退货商品的接收、分拣等流程在原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开展的海关监管制度。

据贵阳综保区商务局局长杨昌明介绍,按照传统退货模式,消费者需要将退货包裹邮寄到区域外的仓库,在区域外分拣,需要3天至4天完成退货。现在通过退货中心仓模式,包裹将直接寄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退货中心仓,商品抵仓后最快可在1至2个工作日内完成申报退货流程,最快当日实现再上架流通。退货时间可缩短一倍以上。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12月17日消息,据贵阳网消息,2021年1月至11月,贵阳市跨境电商交易额达26.39亿元。据贵阳市商务局获悉,贵阳已建成综保区保税仓库7万平方米、跨境电商监管仓8000平方米,可实现出货件数2500件/小时,建设航空冷链物流仓5000平方米;打造“贵港直通车”专线物流,实现贵阳至香港16小时货物直通;在美国、马来西亚、缅甸、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建设了25个海外仓。此外,1210、9610、9710、9810四种跨境电商海关监管模式已在贵阳实现全覆盖。
8月9日消息,近日,随着贵州兴丝路进出口有限公司总价值约32928美元的箱包类货物通过海关总署跨境电商通关平台完成自主申报,从贵阳综保区发出,通过海运发往澳大利亚,标志着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 出口业务在贵州开通。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出口业务适用于境内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与境外企业达成交易后,通过跨境物流将货物直接出口至全球各地。2020年6月,海关总署新增该业务。
今年上半年,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130.4亿元,增长48.2%。据介绍,在综合平台建设方面,2016年以来,安徽省先后获批合肥、芜湖、安庆、马鞍山、宣城5个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在2021年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考核中,合肥、芜湖被评为“成效较好”,安庆被评为“成效初显”;马鞍山、宣城新获批国家级综试区,正根据实施方案加快建设。目前,安徽省培育了14个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各市运营及在建的跨境电商产业园达40余个。
2022年合肥市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再创新高,全年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196.25亿元,同比增长50.9%。
跨境电商贸易方面,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建设的“一园一区一口岸”已集聚跨境电商企业400多家,月清关量从获批前2万单增至100多万单,月交易额从53万美元增至3800多万美元,2021年助力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实现20.3亿美元,同比增长53.6%。
安徽省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已从2017年的28.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305亿元,今年上半年安徽省跨境电商交易额181.8亿元、增长39.4%。
2022年上半年,许昌市电商交易额达333.8亿元,其中,跨境电商交易额为82.3亿元,总量居河南省第二位。河南上半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达1111.7亿元,增长9.6%。近年来,许昌市把电子商务作为重要抓手,创新举措,加快发展,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新空间,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
河南上半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达1111.7亿元,增长9.6%,许昌跨境电商交易额为82.3亿元,居河南省第二位。
6月9日消息,日前,据海州商务消息,截至目前,根据连云港市跨境电商点点通公共服务平台反馈数据,2022年海州区跨境电商交易额为5566.52万元,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59%。同时,为积极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海州区积极探索外贸转型发展,助力企业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增加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