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宝二维码收款禁止商用是误读!

电商观察
2021-12-28 10:10

一、明年3月起,微信支付宝将重大调整!

可能连央行都没有想到,它在2021年10月13日发布的一个例行的条码支付监管通知,竟然会在发布了一个多月后,突然引发了这么大的争议!

近日的头条热榜上,“微信支付宝收款码将不能用于经营收款”跃居榜单前五,很多人都参与到这场声势浩大的讨论中来。

format-jpg

format-jpg

笔者整理了一下,这个通知有以下两个重点:

首先:2022年3月1日起,个人收款码禁用于经营性服务。也就是说,以后商家在收款时不能再随便放一个个人收款码来收款了。

其次:禁止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也就是说,以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时,必须是动态收款条码。

从网上很多人的反应来看,他们看到相关报道后,第一反应是:什么意思,微信支付宝不能用了?今后又要用回现金了?

或者是:微信、支付宝这么好用,为什么一定要禁掉他们?

format-jpg

类似这些言论的下面,点赞者动辄过千!一个评论下面,又吸引了上百条评论!

但是,从常理上说,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扫码支付已经成为最便捷,也最高效的支付方式,没有之一,对这种民众普遍欢迎的支付方式悍然“动刀”,这显然不是央行能够做出的事。

所以,笔者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央行的这个通知其实被误读了!

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对央行的这个通知产生致命误读,是有些媒体——包括一些权威严肃媒体在报道时有意带节奏。比如说,在标题中故意隐去了收款码不能用于经营收款前的“个人”两个字,造成微信、支付宝收款码不能用的错觉。

所以,对这个通知的正确理解是:这个通知对商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因为在做生意时,每个商户都有商户的收款码,收款时用商户的收款码就可以了;这个通知只是强调:不能再用个人的收款码进行经营性收款了。

那么,央行为什么会专门针对个人收款码出台这样一个通知呢?此亦无他,必要的资金安全监管。


二、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必不可少!

实际上,这些年以来,央行对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一直在进行,这次通知的出台也只是一次例行的监管而已。

为什么要对第三方支付进行监管?主要是第三方支付可能给商家和消费者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就拿个人收款条码来说,近年来就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用来谋利的工具。

首先,应用于诈骗场景。

通常,不法分子会在网上发布所谓的兼职广告,以高额收益为由吸引了不少“兼职者”上勾。大量“兼职者”提供个人收款二维码后,这些数量庞大的个人收款二维码会被发到不同的正在实施诈骗的微信群。几分钟后,就不断有受害者通过这些二维码将钱转到“兼职者”的银行卡上,然后再由不法组织者将所得款转到指定账户;作为报酬,“兼职者”每流转1万元平均可得30元至35元的提成。

format-jpg

其次,应用于洗钱场景。

整个洗钱的过程和上面差不多,以高额收益为名,吸引大批人员使用个人静态收款条码和赌客进行“点对点”的线上远程线上远程转移赌资,将巨额的赌资分拆开来,并且藏匿在一些正常的交易场景。

所以,为了杜绝以上情况的发生,2021年10月13日,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21〕259号)》,正式将个人条码支付列入监管范围,并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format-jpg

应该说,这种对个人条码的监督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是对商家和消费者资金安全的有效维护。

所以,现在我们知道,这个新通知并不是真的要废除微信和支付宝支付,而是及时对在支付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漏洞主动查补。可以说,这个通知实施后,必然会对不法分子造成沉重打击,对商家和消费者是有利的。

对于这样的措施,普天下的人们,当然是热烈欢迎的。


三、对一类人打击最大!

当然,任何一项措施,有得必有失,央行的这个支付新规实施后,也会对一些人带来“致命打击”。

比如说,因为形势不好,有些人失业或待业在家,又不想虚度光阴,就在路边摆一个小摊,卖点臭豆腐、生活用户什么的,或者将自家种的一点菜拿到路边卖。对这些人而言,他们出来摆摊要么是失去了正常的工作能力,要么根本就算不上是什么商家。所以,他们在做生意时一般都不会申请商家码,有些年纪大的人甚至连个人条码都不会弄,都是请儿子或熟人随便打一张个人静态码放在身边备用的。

format-jpg

新规出来后,这些人可能更加不知道怎么收款了;更糟的是,由于条件限制,这方面的知识普及也很难触及到这些群体。

换一句话说,如果不允许他们用个人进行经营性收款,对这些人的生计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

同时,从个人条码转到商户条码,产生的每一笔流水都要缴纳一定的手续费,这也是有些人不想放弃个人条码收款的另一个原因。

但是说到底,做生意缴纳一定的费用是天经地义的。相对于资金安全,生意做出去了,这个应缴的费用又算得了什么呢?

所以,从整体上看,新规的出台也会激励这些小商小贩顺从做生意时使用商户条码的主流,减小有可能不期而至的资金损失。

format-jpg

而微信、支付宝个人收款码不能用于经营收款后,很快有人将它解读成不能使用微信和支付宝,背后的心理的确很耐人寻味。

这其实反映了一种心理焦虑:会不会有那么一天,会有一种新的支付方式出现,彻底取代了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

从最近几年的政策动向来看,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

比如说,近几年,央行一直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数字人民币。近期各大银行就在深圳等地不间断放出交通、影视、图书、旅游等消费方面的福利——在一些官方公众号等平台,只要用户报名参与,就有机会获得官方送出的几十上元不等的数字人民币红包,可以作为现金到相关场景消费。

很显然,各大银行的这种做法,目的就是培育市场,即通过发放红包等方式一步步打开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场景,将数字人民币普及开来。

而数字人民币普及后,因为它在使用方法和功能上和微信、支付宝相差不大,加上有国家信用背书,非常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支付方式。

所以有一天,微信、支付宝真的退出市场了,也不值得惊讶的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1月21日消息,近日中国顾客推荐度指数 发布《2021年第三方支付平台推荐度排行榜》,前三名分别为支付宝支付、翼支付,据悉,这是支付宝连续7年位列第一。本次年度盘点中,支付宝的“净推荐值”分数为38,支付为,翼支付为。其中,在“推荐者比例”维度中推荐者比例最高的是支付宝,为,支付为,翼支付为。
12月22日消息,中信证券研报表示,中国第三方支付依托互联网平台,构建出本土化的独特生态,实现弯道超车,2022年支付金额约占有全球30%的市场份额。在起步期和发展期,围绕C端用户需求扩张和迭代,目前已步入成熟期,支付宝的双龙头竞争格局步入稳态。展望未来,抖音是增量市场中值得重视的扰动变量,有望占有一席之地。建议重点关注现有境内支付龙头,跨境支付头部机构以及增量流量主要贡献方。
4月20日消息,在博鳌亚洲论坛出席“数字支付与数字货币”分论坛上,PayPal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邱寒表示,集团在中国将主要集中于跨境业务,并不会和内地主要第三方支付支付宝支付等竞争。到今天为止,PayPal在海外拥有3.77亿个人用户,2000多万商家账户。
易观发布《《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20年第3季度》(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第3季度市场交易规模达67.27万亿元,环比增长11.56%。
10月12日消息,在刚刚过去的超长黄金周假期,支付宝支付等主流第三方支付机构推出了一系列跨境支付优惠活动。例如,支付宝携手全球百万商家启动“环球奇遇季”,用户不仅可以享受优惠汇率,还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商家优惠;支付围绕汇率,推出阶梯式汇率优惠;银联国际也联合新加坡、来西亚、澳大利亚、欧洲等地热门商户,推出低至六折的优惠活动,活动涵盖折扣、立减、汇率优惠等多种形式。
1月8日消息,近日,易观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20年第3季度》显示,2020年第3季度市场交易规模达万亿元,环比增长。同时,第三方支付市场格局稳定,支付宝居行业第一、第二,平安壹钱包旗下拥有平安付科技、平安付电子两家支付机构,交易规模稳居行业第三,市场份额稳中有升。
9月15日消息,深圳市发改委印发《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完善跨境支付环境。支持港澳居民在深圳办理取现业务和开办内地银联卡,提升数字人民币账户与八达通等港澳第三方支付平台互联互通水平,扩大香港钱包、支付宝香港钱包、港澳版“云闪付”钱包、港澳本地“银联系”钱包等跨境电子钱包在深圳使用范围,支持开展面向港澳居民以及深港、深澳异地家庭和亲友的数字人民币红包跨境消费活动。
6月11日消息,天眼查信息显示,近日,聚合支付商杭州首展科技有限公司获得蚁集团旗下投资公司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入股,持股比例为20.4444%。资料显示,首展科技于2014年成为支付宝ISV,2015年成为官方受理商,2017年成为银联云闪付合作伙伴,并取得银联合作牌照,2018年与汇付、乐刷、随行付等业内知名第三方支付公司达成清算合作,是国内移动支付服务商。
1月21日消息,品牌评级权威机构Chnbrand发布2021年 中国顾客推荐度指数SM品牌排名和分析报告。其中,在2021年第三方支付平台推荐度排行榜中,前三名分别为支付宝支付、翼支付支付宝连续7年位列第一。在综合性电商平台推荐度排行榜中,京东、苏宁易购、天猫分列前三。
电商观察
观电商风起云涌,察行业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