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营收23.5亿!复活后的瑞幸“稳”了吗?
一、第三季度交出满意答卷
复活后的瑞幸可谓是“王者归来”。
12月9日,瑞幸咖啡发布了未经审计的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瑞幸第三季度净营收为23.502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11.43亿元增长了105.6%。
据介绍,营收的增长主要是由公司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的提高、每月交易客户数量的增加、店铺的增加和销售产品数量的增加推动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瑞幸咖啡第三季度的净亏损为2350万元(其中包括因北京办公室搬迁而产生的一次性不可收回款项1420万元),较去年同期17.1亿元的净亏损额,亏损收窄98.6%。
这意味着,瑞幸距离扭亏为盈不远了。
公告还提及,公司盈利能力得到了大幅改善,体现在该季度运营损失的显著减少,以及门店的运营利润率提高到25%以上。
自营门店销售额增长75.8%,而2020年同期只增长0.3%。联营门店收入为4.161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总额的17.7%,同比增长355%。
第三季度的瑞幸可谓是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而回想起一年前的瑞幸,因财务造假风波爆发,股价暴跌超过80%,停牌退市,以1.38美元的股价潦草收场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从成立到上市,一路狂奔,瑞幸当年只用了18个月。
作为国内咖啡新零售的典型代表,瑞幸在成立之初就彰显出野心,一出道就花大价钱请来了WBC(世界咖啡师大赛)的冠军出任首席咖啡大师,又邀请当红明星出任品牌代言人。
自2017年10月在北京开出第一家门店后,瑞幸的高速扩张之路便一发不可收拾。
2018年9月,瑞幸门店总数突破1000家;2018年的圣诞节,第2000家门店问世,全年卖出9000万杯咖啡;2019年7月,瑞幸第3000家门店落地杭州火车东站……
背靠“神州系”的瑞幸疯狂扩张,同时也饱受人们诟病,大家都认为瑞幸一味烧钱补贴不是长久之计。
去年4月,正当市场热议瑞幸何时能够扭亏时,被证实财务造假,市值蒸发超过50亿美元,瑞幸也随之走进低谷。
当时主流观点几乎一致认为,瑞幸咖啡难逃破产清算的下场。
但仅过了一年,瑞幸就拥有了一份被其CEO郭瑾一用“重要的里程碑”形容的2021年半年报:
净营收从2020上半年的15.44亿元增加到31.82亿元,同比增长106%;净亏损从去年同期的15.55亿元下降到2.11亿元,同比收窄86.4%。
毫无疑问,瑞幸活了!而第三季度的出色表现,也证明luckincoffee的重生不只是lucky,是细心筹谋,更是一段艰难的旅程。
二、小蓝杯的复活之路
今年夏天生椰拿铁火遍全网,丝绒拿铁9天销量就突破270万杯,如此种种......小蓝杯正通过各种话题撬开市场大门重回年轻人的视野。
在造假风波退去后,瑞幸清理董事会,重组债务,选择回归商业的本质——以销售产品和服务来赚钱。
在产品研发上,瑞幸采用赛马机制,平均每研发22款产品只有一款能面向大众。
2020年全年,瑞幸推出了77款新品;而今年仅上半年,就有50多款新产品面市。算下来,平均每3天瑞幸就会上一个新品,这也意味着瑞幸在背后研发了上千款产品。
并且,瑞幸研发的产品多以奶咖类为主,更容易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口感(通过香味和奶醇感,中和咖啡苦感),客单价也更高。
另一方面,瑞幸搞起了精细化的社区运营,从线下门店到线上私域社群,通过实体店扫码和线上老带新刺激用户裂变,不定期推荐新品、限时打折促销,这样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复购对于舍不得放弃优惠券的用户来说也变成了常有的事。
得私域流量者得天下,私域+社群已经成为瑞幸继App、小程序后的第三大订单来源渠道。
而在价格上,如今的瑞幸已不再廉价。
成立之初靠烧钱补贴,用“2.8折”甚至“1.8折”的优惠券供人们薅羊毛。如今,瑞幸的常态化折扣早已变成了“5折”,“4.8折”“3.8折”。
但平价精品咖啡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很多人已经养成了喝咖啡的习惯,再加上瑞幸口味品质的提升,尽管贵了,人们还是愿意为其买单。
另外,瑞幸的自我认知也十分明确。
“洞察年轻消费者的需求,持续打造爆品,是瑞幸得以重生的关键。”
今年5月,瑞幸邀请“不想营业”的利路修担任冰咖推荐官,利用他自带社交话题基因,玩起了“生椰拿铁永不下班”等话题梗,外卖平台上瑞幸的多款产品一度售罄。
9月3日,瑞幸又签约了自由式滑雪世界冠军谷爱凌为品牌代言人,提前为2022年北京冬奥营销蓄力。
而瑞幸覆盖面足够广的门店,以超强的购买便捷性,圈住了靠咖啡续命的“打工人”,这也成为了瑞幸提价的底气。
三、竞争者络绎不绝
咨询机构Mordor Intelligence预测,中国的咖啡市场在2020年因新冠疫情的封锁而受到打击后,将在2021年至2026年期间以超过1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而目前中国每年人均仅消费6杯咖啡,市场还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
当然,这块大蛋糕除了瑞幸,也吸引了不少玩家。
今年前10个月,咖啡领域的融资事件就发生了十多起,融资披露总额高达近60亿,M Stand、Manner、三顿半等新锐咖啡连锁品牌均获得融资。
资本爱上咖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随之而来的,是瑞幸正在渐渐失去其“廉价咖啡”的先发优势。
比如,最近在朋友圈很火的Manner。
Manner2015年成立,做的是快咖啡生意。最便宜的咖啡只有10块,大杯多加5块,这种自杀式的价格,将目标人群锁定在刚需的用户和上班族。
如今Manner已经开了200多家门店,预计2021年底门店数将会达到400-500家。在融资上,背后还有着字节、美团等巨头的支持。
以上海为中心,从小本生意开始,从街头走到全国的商圈,加上扩张速度,颇有当年瑞幸的风范。
当然,现在的Manner和瑞幸还不是一个量级的,但就发展态势而言,足以造成威胁。
单品价格肉眼可见地上涨,社群裂变增长红利期的褪去,如何维护现有社群用户,加强品牌与客户的粘度,是瑞幸很快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从被钉在中概股的耻辱柱上,到如今的“瑞幸可达”,luckincoffee做了许多让人“万万没想到”的事。
但若问现在的瑞幸“稳”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不再廉价的瑞幸,如何在渠道客源接近饱和的情况下跑赢竞品,抢占市场,仍旧是个不小的挑战。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