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食链”近一年完成1371.7万批次食品追溯 阿里云提供技术支持

宋妤
2022-01-05 14:36

1月5日消息,据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消息,“浙食链”系统上线近一年后,已完成11.3万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上链,并对1371.7万批次食品实现了追溯管理。同时,“浙食链”把全品类食品都送上“链”,实现“厂厂(场场)阳光、批批检测,样样赋码、件件扫码,时时追溯、事事倒查”。

format-jpg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日发布的首届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成果中,“浙食链”还入选全国首届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十大优秀案例。

据了解,2021年初,为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问题,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阿里云开始研发“浙江省食品安全追溯闭环管理系统”,即“浙食链”。2021年3月15日,“浙食链”正式上线。截至当时,浙江省已有超500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接入“浙食链”。

format-jpg

据悉,为保障数据安全,“浙食链”采用的数据安全技术能实现数据来源打标、数据访问权限校验、访问隔离、数据脱敏、水印溯源、数据审计等,从而实现数据防泄漏,数据安全体系化保护,确保企业放心上链。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应用,“浙食链”迭代升级30多个版本。目前,经过多方协同全省推广,“浙食链”基本实现了食品安全“从农田(车间)到餐桌闭环管理、从餐桌到农田(车间)溯源倒查”。

format-jpg

以称重销售的酱卤肉制品为例,针对这类酱卤肉制品保质期较短,容易出现串货、临期、过期等问题,“浙食链”进行了生产源头赋码上链,在酱卤肉制品出厂大包装赋码的同时,随箱附加“浙食链”追溯码。销售门店、商超等各个环节都有码可循,实现了“一码到底”。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阿里上线的MCP服务可快速让大模型转化成真实场景的生产力工具。
据了解,地平线的研发数据规模已达到数千PB。为满足海量数据的处理需求,地平线基于阿里EMR、OSS等技术打造湖仓一体架构,构建“数据流入-存储-挖掘”全链路。依托阿里万卡智算集群,地平线正在训练端到端智驾模型。
4月9日消息,在AI势能峰会上,阿里发布AI生态伙伴计划—— “繁花”计划,并推出AI应用与服务市场。面向AI领域客户,“繁花计划”将根据生态合作伙伴产品成熟度,提供从技术到商业化所需的上资源及算力支持,帮助伙伴在AI领域探索创新,实现从首客拓展到规模化、商业化的目标,为各行业客户提供AI技术支持和服务,包括产品上打包、商业化路径规划、AI伙伴全生命周期支撑等。
4月9日消息,阿里在京召开AI势能大会,阿里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事业部总裁刘伟光表示,大模型的社会价值正在企业市场释放,阿里将坚定投入,打造全栈领先的技术,持续开源开放,为AI应用提速。“阿里大模型的战略就是服务企业市场创造社会价值,AI正在推动各行各业的生产力变革,通义大模型将深耕企业市场。”他说。据了解,截至2025年1月底,阿里平台中调用通义API的企业和开发者已超过29万。
4月3日消息,阿里官网通知,将在2025年7月2日对大模型服务平台百部分历史模型进行下线处理。自公告发布之日起,阿里将针对这些模型逐步下调模型限流直至模型正式下线,限流包括每分钟调用次数、每分钟消耗Token数,已申请扩容的模型将恢复默认限流。模型下线后,将不再支持模型推理、部分模型将停止模型微调,正在调用模型的应用和服务将正常无法返回结果。阿里提示,这些模型无直接替代模型。
3月31日消息,南京大学与阿里近日宣布启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合作计划,共同培养适应未来技术变革、具备跨学科思维的AI创新人才。基于阿里计算和AI大模型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南京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优势,双方将共同设计兼具前瞻性和应用性的人工智能通课程,研发跨学科融合的大模型应用实践课程,加速南京大学“1+X+Y”三层次“人工智能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
3月25日消息,阿里近日在全球顶尖高校招募AI技术储备人才,为近年来规模最大的AI人才校园招聘。据了解,此次校招面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全球顶尖高校,招募大语言模型、多模态理解与生成、模型应用、AI Infra等领域技术人才。此举系之前T项目后,阿里巴巴推出的又一项AI人才战略。
3月10日消息,阿里通义灵码已独家中标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智能编码助手项目,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建设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根据最新发布的中标公示,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阿里计算有限公司共同参与了项目竞标,最终阿里中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