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回应追查个人收款码4年数据:谣言

林月
2022-02-15 21:16

2月15日消息,近日,有网传消息称,自2022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宝的个人收款码不得用于经营性收款。近4年的数据将被追查,一旦数额较大需按4.5%补税,还要缴纳滞纳金和罚款。今日,微信支付向红星资本局回应称,以上说法为谣言。

微信支付方面表示,根据财付通公司(即微信支付的主体公司)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对新规的理解,3月1日之后,个人收款二维码仍可继续使用,其中部分具备明显经营行为的用户需按照规定升级为经营收款码,平台会在用户升级前会保留一段时间作为过渡期。

上述负责人还表示,监管部门将会在近期公布明显经营行为的标准。如符合升级标准,微信收款助手将下发消息通知,未收到通知的用户不会受到影响。

当天,红星资本局还向支付宝的相关负责人求证,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应。

format-jpg

(图源红星资本局)

据了解,早在2021年11月,收款条码相关话题就曾登上微博热搜榜。这一消息源自央行发布的条码支付监管新通知。

2021年10月13日,央行官网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对收单机构和清算结构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要求。条码支付也被纳入监管,对个人收款条码的使用规范做出具体规定,并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1月5日晚间,微信支付发布公告,就收款条码现行使用情况进行说明。微信支付表示,个人收款码和商户收款码目前都能正常使用,日后若涉及相关调整,将另行通知。

format-jpg

据央视新闻报道,收款码分为个人和经营用收款码,其中,将受到约束的主要是个人静态收款条码。按照规定,个人静态收款码原则上禁止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并将有明显经营特征的个人收款条码用户参照特约商户管理。

上述报道称,对具有明显经营特征的个人收款条码用户参照特约商户管理,要求为此类个人用户提供商户收款条码,提升对个人经营者的收单服务质量。

format-jpg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11月26日消息,今日一则“支付宝支付个人收款将于明年3月1日起被禁止商用”的消息刷屏。据了解,央行新规并非对收款的商用完全禁止。其中,将受到约束的主要是个人静态收款条码。按照规定,个人静态收款原则上禁止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各机构应审慎确定个人收款静态白名单;并将有明显经营特征的个人收款条码用户参照特约商户管理。个人可以将收款申请变更为经营性用途,但变更的标准相关部门还在研究中。
11月26日消息,拉卡拉在互动平台表示,按照收单业务规则,个人收款不符合监管要求,不能用于经营性收款,但市场上一直有大量商户使用支付宝个人收款进行收款。央行新规的执行,进一步明确个人收款不能用于经营性收款,让支付市场回归四方支付的本质,将极大地提升公司的市场规模和份额。
支付宝支付表示,2022年3月1日之后,个人收款可继续使用。
9月28日消息,据21财经报道,随着相关部门持续推进支付领域互联互通,目前,美团、拼多多等互联网平台已开始支持众多主流支付渠道。比如美团APP向支付支付宝、银联云闪付、美团支付、Apple pay、Mi Pay、华为Pay、三星Pay等主流支付工具开放;拼多多则向支付支付宝、QQ钱包、花呗等多种支付工具开放。比如支付收款与银联云闪付App已实现互认互扫;云闪付App支持通过扫描支付宝个人收款”进行付款等。
11月26日消息,据北京日报报道,“2022年3月1日起个人收款禁用于经营性服务”及“禁止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的消息近日刷屏网络。条码支付也被纳入监管,对个人收款条码的使用规范做出具体规定,并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7月1日消息,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2019年推广以来,e支付收款已累计交易近5亿笔、超900亿元,为200万小商户节省费用近3亿元。据了解,e支付收款指的是中国工商银行2018年年底针对小商户推出的聚合收款,支持多种主流扫支付方式,包括工银e支付、银联云闪付、支付支付宝等,较好地解决了小商户经营发展中多收款、多头对账等问题。
5月21日消息,针对尼泊尔禁止境内用支付一事,方面回应,对于境外违规收款行为,支付一直通过技术手段严厉打击。此前蚂蚁金服回应称,支付宝在境外开展业务一贯遵循当地法律法规,也呼吁广大用户根据《支付宝收钱协议》的约定规范使用条码支付服务。
11月27日消息,据新华社报道,近日有消息称,“支付宝收款不能用于经营收款”。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回应称,该说法系误读。使用“牌”或者打印封装的二维码的商户,需要向收款服务机构申请转为商用收款,但消费者日常支付体验和感受不会受到影响。人民银行有关人士给编辑打了个比方:如果消费者在早点摊购买煎饼果子习惯用手机支付,仍然可以用扫等方式付款,没有任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