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单黑幕曝光!2家公司被亚马逊起诉!

跨境黑马
2022-02-16 10:55

一、亚马逊将2家公司告上法庭

有多少消费者是看了过往买家评论才决定要不要网购一件商品?

想必,这占了绝大多数。相比产商的产品介绍,大多数消费者认为在评论区可以倾听到更真实的声音。

因此,增加有益于产品销售的买家评论成为大多数卖家的需求。 

有需求就有市场,歪门生意总有人持续碰。

视交易评论为金钱的亚马逊卖家,花个15欧元也可以买到一条人工好评。 

近日,亚马逊将AMZTigers(英国)、TesterJob(西班牙)两家公司告上法庭,原因是这两家公司制造虚假的五星好评,帮助卖家提高其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

format-jpg

这两家公司应该算得上是平台虚假评论交易的始作俑者,如果亚马逊能成功打倒它们,将有效解决心头之恨。

根据涉案公司AMZTigers官网,其在全球拥有6万多名产品测试员,仅英国就有3000多名测试人员,可快速可靠地发布付费产品好评。

“拿人手长吃人手短”明眼人一望即知,这和发布虚假评论没什么区别。

比如,他们在亚马逊上购买卖家指定的产品后,给出五星好评。随后,卖家会向他们支付购买和评论费用。其中,每条好评的费用约为15欧元,若数量过多还会有折扣。

目前,尚未看到关于AMZTigers的庭审结果。

此外,涉案公司TesterJob则是被公司内部人员举报,原因是许多工作人员在购买指定的商品后,卖家没有报销费用,并且没有支付评论费,一直处于失联状态。目前,Tester Job网站已停止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英媒在2019年就曾揭露了AMZTigers的不当行为。

彼时,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表示,虚假评论是非法的,撰写或委托他人撰写评论可能导致民事或刑事诉讼。

事实上,早几年,亚马逊便不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打击恶意、虚假和其他不当行为,也并非第一次与操纵虚假评论者对簿公堂。

因涉嫌操纵虚假评论,2015年4月,亚马逊对网站buyamazonreviews提起诉讼。同年10月,亚马逊把在网络平台Fiverr上1000多名有偿写虚假评论的用户告上法庭。

2016年10月,亚马逊也起诉了两个美国卖家和一个欧盟的卖家。

再就是2019年,亚马逊又有一卖家因刷评遭其投诉,或面临了1280万美元的罚款。

对于虚假评论行为,亚马逊持零容忍态度。毕竟,若得不到有效整治,久而久之亚马逊也将会陷入信任危机。

二、刷单产业链早已应运而生

 尽管亚马逊打击虚假评论趋严,这种不当行为仍屡禁不止。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一些提供虚假评论的个人或团体将风险交易转移至社交媒体等第三方平台,例如Facebook、Twitter。

上个月中旬,媒体报道称,Facebook中还存在着18个成员总数超过20万的虚假评论群组,其中一些群组可以追溯到2011年和2014年,主要为亚马逊卖家商品提供好评。

format-jpg

Twitter中与之相关的,涉及132个品牌、53065个亚马逊listing。

可以发现,虚假评论交易已经不是纯粹的个人所为,背后是强大且有一定历史规模的队伍支撑,一条灰色产业链早已经应运而生。

有这样规模的队伍,瞄准的生意就不会局限于单一平台,因此就可以多渠道“致富”。 

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商Fakespot此前的调查,亚马逊、沃尔玛和百思买三家零售商的虚假评论量占据市场一半的份额。其中,沃尔玛的评论最不可靠,虚假成分含量最高。

虚假评论这项不当行为能长期存在,最重要的还是有人从中长期获益,并且获益不菲。

此前,因虚假评论交易助长了不合格产品的销售,损害了一些卖家的生意,NIKE曾终止了与亚马逊的合作。

根据CHEQ的一项研究,在美国在线市场中至少有4%的评论是假的,这对电商销售也产生了影响,美国消费者因虚假评论产生的在线支出高达280亿美元。

同时,该研究指出,2021年美国在线时尚销售额约984亿美元,其中至少89%的买家依靠消费者评论来购买商品和服务。这意味着在线时尚销售因虚假评论产生了39.6亿美元的销售额。

毫无疑问,卖家成了最大受益者,消费者则是最大背锅侠。

这进一步证实了,虚假评论也正在扰乱在线市场经济秩序,挑衅在线购物的信任体系。

三、跨境合规大潮已到

虚假评论等不合规行为的存在,不仅亚马逊等电商平台负有主要责任,涉事平台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同样负有不可逃避的监察责任。

亚马逊在2020年曾称,该公司在消费者看到之前,已经提前删除了超过2亿条疑似虚假好评。因卖家刷评猖狂,2021年5-8月,亚马逊展开了史上最大力度的封号,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删除虚假评论。

不可否认,这些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威慑虚假评论的作用。

而除了打击虚假评论,亚马逊也在整治产品合规性。

近日,亚马逊再针对18650类产品批量下架。两年前,亚马逊就曾下架了几乎所有18650电池。因为这类产品存在引发火灾等隐患。

再者是,北京冬奥会顶流冰墩墩遭亚马逊全面下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卖家销售冰墩墩周边产品并未未取得奥运官方授权,存在侵权风险。

这背后,还因为平台承受着监管部门的施压。

2021年底,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CMA)对包括亚马逊和谷歌等平台在内的虚假评论加大打击力度。

受监管趋严,继2020年CMA对虚假评论交易采取行动之后,Facebook、Instagram和eBay删除了群组,并禁止个人在其网站上买卖虚假评论。

format-jpg

公开数据显示,仅2020年,Facebook删除了1.6万个进行虚假评论的群组。

除了英国,3个月前,据彭博社报道,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重拳出击严打电商产品虚假评论虚假评论,并就这一问题向亚马逊、Facebook、沃尔玛、塔吉特等700多家公司发出警告。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警告称,若发现使用虚假评论等欺骗性手段,相关公司可能需要为每项违规行为支付高达43792美元的罚金。

按照长久发展来看,卖家若再像以前那样打擦边球,会面临很大的风险。

从打击虚假评论,再到下架侵权产品,亦或是违规商店被封号,合规经营已成为大势所趋。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按照相关的报道,最少有20万亚马逊卖家参与了虚假,其中大多数是中国卖家,包括一些年销过亿、10亿、百亿的超级大卖家。在中国的火箭残骸落地都能成为攻击靶子的媒体环境下,亚马逊其实已经没有退路了。这两个多月,对于涉事的亚马逊商家而言,就像时刻有一把剑悬在他们头顶,随时都要落下来。综合来看,这些亚马逊卖家这次是在劫难逃了。首先,遵守亚马逊的规则,这是前提。
而这项新规,就是亚马逊的退货政策。另一方面,就是外部对亚马逊的施压。亚马逊经常因其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的假冒、欺诈或危险产品而受到攻击。所以,为了减少社会不良舆论影响,以及官方对亚马逊的指控或者罚款,亚马逊就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进行应对。查、查违规,就是亚马逊的应对之举。因为这也恰恰证实了,亚马逊这个平台正在往着良性化道路发展。
5月11日消息,据亿邦动力网消息,近日,针对亚马逊卖家帕拓逊旗下品牌Mpow被平台注销、帐号被封,以及诸多大卖家也被封号的风波,亚马逊做出官方回应声明。亚马逊表示,会针对影响顾客和卖家的不合规行为采取行动、以保障顾客和卖家的正当权益。此前,帕拓逊旗下品牌Mpow的亚马逊旗舰店,多个站点的多款商品显示不可售。市场消息称,帕拓逊或因被罚、品牌备案被注销。
合规性已成为卖家稳健运营的关键因素。
6月23日消息,据21财经报道,亚马逊会员日 前夕,多家亚马逊大卖店铺接连被封号。据悉,今年以来,特别是过去一两个月内,位于深圳的多个卖家接连遭遇亚马逊平台封号处理,其中涉及有“华南城四少”“坂田五虎”之称的多个跨境电商大卖家,包括帕拓逊、傲基、通拓、猿人、泽宝在内的多个大卖的亚马逊产品链接均被下架。报道称,亚马逊此次针对大卖家的集中封号行动,主要是打击违反平台规则、整治虚假评论现象。
打击售假行为,亚马逊在行动 除外,售假行为也是亚马逊近年来着重整治的违规重点。日前,亚马逊公开品牌保护报告,宣称官方已提升对于售假行为的处罚力度,2020年全球共投入7亿美元和超过1万名员工打击售假,从账户注册和商品上架等环节对售假行为严加把控,已阻止超过600万次异常卖家注册和100亿件可疑不良商品上架销售。
11月23日消息,华凯易佰11月23日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去年,部分精品类跨境出口电商企业在亚马逊确实有账号被封、产品下架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主要是评所致,触及亚马逊底线。近日,亚马逊推出了一个“账户保障计划”,对过往简单、粗暴的封号行为进行了适当纠偏。官方称一旦“卖家的账号加入这一计划,只要协同亚马逊解决问题,那么,账户就不会被停用”。
赶上黑五网一,亚马逊haul又足了一波存在感。
近日有亚马逊卖家使用ChatGPT撰写虚假好评亚马逊禁止这种形式的评论,并将对违规用户进行暂停或封禁账户处理。
亚马逊近期的股价是连连看涨,连历史新高,市值将近1.9万亿美元! 反观国内,跨境电商大卖家则集体扑街,被亚马逊封店、冻结资金。 如今终于轮到了深圳跨境电商大卖家有棵树,而且这次雷爆的还特别响! 7月6日晚间...
跨境黑马
专注跨境价值内容分享,发现和研究潜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