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局!亚马逊Visa争端落幕
1、冲突解决,合作达成
去年8月,亚马逊宣布计划在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对Visa信用卡征收0.5%的附加费。11月,亚马逊再次表示,鉴于Visa坚持收取高额交易费用,使客户不能获得最佳价格,决定其英国网站于今年1月起停用Visa卡付款的选项。
直到今年1月,在原定停用Visa的日期前夕,亚马逊表示,将不会禁止在其网站上接受英国发行的Visa信用卡,并补充称,该公司正与Visa合作,寻求解决有关支付费用的纠纷。
近日,亚马逊正式宣布,已经与Visa达成付款协议,不再向新加坡及澳洲的Visa用户收取额外交易费用,同时其英国网站将继续接受Visa信用卡付款。
这一争端正式落下帷幕。
Visa 发言人也表示很高兴与亚马逊达成全球协议,今日起所有亚马逊商店和网站都将重新接受Visa支付,双方还将在新产品和技术方面进行合作,确保未来给用户提供创新的支付体验。
那么亚马逊和Visa的争端到底出自哪里?又为什么这么突然地结局了呢?
2、巨头之争,始于微末
Visa是全球第二大信用卡与借记卡支付机构,仅次于中国银联。
而亚马逊更是全球最大的跨境电商平台,对于跨境支付的需求也十分庞大。
但自去年起,亚马逊和Visa一直为消费者结账时使用Visa信用卡需支付交易费而发生争执。所谓的交易费,即每次客户使用他们的卡时发卡机构向商家收取的费用。
具体来说,信用卡支付会收取包括交易费在内的一系列费用,交易费是由企业在消费者每次使用银行卡时向发卡机构支付的费用,而信用卡交易的费用则更高。
长期以来,整个欧洲一直存在费率不一致的情况,2015年欧盟的《欧洲交易费用条例》将欧盟境内的借记卡交易上限设定为0.2%,信用卡交易上限为0.3%,非欧盟客户从欧盟企业购买产品的上限更高。
英国退出欧盟时,保留了英国国内交易的上限,但没有限制用户在英国、卖家在欧盟(EU)进行的Visa和万事达信用卡交易的交易费上限。因此英国脱欧后不久,Visa和万事达都将信用卡费用提高到了1.5%。
亚马逊认为,自从英国脱欧以来,额外的跨境成本,即手续费上涨了5倍,而这些费用需要由亚马逊或平台商家来承担。
承担着成本上涨风险的不仅仅是亚马逊,研究发现,在英国和欧洲经济区(EEA),零售商现在面临着每年增加1.5亿英镑的跨境卡支付成本涨幅,仅英国零售商就承担了3650万英镑的额外成本,相当于每天10万英镑。
因此亚马逊一直在向Visa施压,要求其降低收费。而亚马逊采取的一系列举措表明,零售商们正在对主流信用卡形成的网络的相关成本、Visa的市场影响力和合作伙伴的影响力越来越失望。
目前,Visa、万事达(Mastercard)和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等公司在面临着来自金融科技公司的激烈竞争,从Klarna这样的“先买后付”服务,到科技公司自己开设银行业务等。
而这一次对垒从一开始就是一场“企业斗鸡博弈”——双方都不想第一个让步。
亚马逊在给用户的电子邮件中承认,取消用Visa信用卡支付产品的功能,并让人们更新他们的详细信息,可能会带来不便和麻烦。
Visa也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对亚马逊威胁限制消费者未来的选择感到非常失望。当消费者的选择受到限制时,没有人会赢。
事实上,在去年8月征收附加费时,亚马逊曾表示,征收附加费不是为了增加收入,而是鼓励消费者使用更好的、成本更低的支付方式。
在亚马逊最初宣布将停止接受Visa信用卡后,Visa首席财务长瓦桑·普拉布(Vasant Prabhu)也曾在投资者会议上表示,亚马逊正在采取的这一系列举措令Visa感到困惑。在英国,消费者每次刷卡时,商家向Visa和银行支付的费用都会受到严格监管。
因此这次冲突不仅是公司之间的冲突,更是长久以来零售商和发卡机构之间的矛盾。
事实上,在中国银联和Visa之后,在所有信用卡机构中,万事达卡排名第三。而风波发生后,亚马逊也曾考虑将其利润丰厚的联合品牌信用卡从Visa转移到万事达,以获得更优惠的条款。
不仅如此,亚马逊正在寻求一项类似于Visa和Costco之间就联合品牌信用卡达成的协议,在该协议中,Costco获得了所有手续费的减免,以换取联合品牌合作。
可见,虽然最后事情并没有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但也在某些方面推动了情况的转变。
3、巨头推动的成长
其实所谓的交易费,长期以来一直是商家争论的焦点。
金融科技公司TrueLayer英国区域经理Roger De'Ath表示,亚马逊和Visa之间的争吵凸显了对新的支付解决方案的根本需求。
长期以来,信用卡被改造成在线结账后,创造了一个由隐藏的成本和麻烦的支付流程构成的无形网络,影响着每一个商家的基础成本。
这次亚马逊和Visa的争端随后最后是和平落幕,但是大型发卡机构对于零售商的忽视才是事情发生的根本原因。这一问题不彻底解决,这种争端还将无数次地发生。
但是亚马逊的这一次努力,虽然没有惠及所有卖家,但其带来的影响,必将慢慢推动现有的格局。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