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观分析:2022年中国智慧医疗市场规模预计将达3766亿元

曾禾
2022-02-28 15:36

2月28日消息,今日,易观分析发布了《中国智慧医疗行业洞察2022》(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对智慧医疗行业现状、典型案例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

数据显示,智慧医疗行业目前需求趋于稳定,市场规模呈加速增长态势,2022年中国智慧医疗市场规模预计将达3766亿元人民币。

format-jpg

近年来,智慧医疗领域注册企业数量持续攀升。据统计,仅2020和2021年两年,中国智慧医疗相关注册企业就分别达到了2962和2723家。

整体来看,市场集中度仍较低,行业呈多元化发展态势,除医药电商外,慢病管理、医疗AI、数字疗法、医疗信息化赛道均受关注程度较高。特别是自去年10月份《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后,“严肃医疗”这个相对于消费医疗的概念,被频繁提起,给出了行业发展的鲜明指向性,让“医归医,药归药”。

报告指出,前期技术积累到位、具备完善合规体系的专业型平台在竞争中将获得更大机会。

format-jpg

从医联等严肃医疗赛道代表企业的模式来看,其底层逻辑是:回归医疗本质,真正为患者结果负责。以医联为例,近年来,医联一直把重心放在医疗学术能力建设上,在各学科专家的指导下,深入专病研究,结合临床指南和临床路径,打造规范的、权威的疾病管理方法和标准;与专家、学术带头人联合打造病种线上管理专家共识,如《互联网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等,为行业提供技术操作规范及指引参照。

此外,2021年6月,医联还联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肿瘤病因学专家程书钧,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任主席、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刘力生,及数十位学科带头人和专家成立了学术委员会,由委员会专家赋能学术能力搭建,以期持续提升疾病管理诊疗效率和服务质量。

医联创始人、CEO王仕锐在成立仪式上提到,“互联网医院要取得真正长远的发展,需要规范的、权威的疾病管理办法。在前期互联网优势资源不断积累后,今天互联网医疗亟需跟医学权威知识实现交融,进一步做好学科建设。”

format-jpg


调研显示,在智慧医疗直接面向消费提供的服务与产品中,消费者的使用行为仍较多的停留在“信息查询”“在线挂号”等浅层次的服务上,疾病管理方面渗透率仅为10%,更深层次的智慧医疗服务在C端的渗透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易观认为,慢病重疾患者是更深层次医疗服务的主要需求方,68%的慢病重疾病管理患者希望通过“一体化疾病管理平台”实现疾病管理,即在同一个平台上能够得到覆盖更全面疾病管理流程服务。

format-jpg

此前,医疗服务场景更多聚焦在治疗这一个环节,但实际场景里,经常会遇到患者治疗结束后依从性不高导致病情恶化,慢病患者需要定期复诊、长期用药导致的奔波成本高等情况。

因此,易观分析师认为,智慧医疗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就是要进一步挖掘院内外服务场景,由单一治疗环节转向服务患者全生命周期,不仅关注“已病”,也关注“未病”及“病后”。2018年就转型迈入互联网慢病管理的医联,在”如何参与到用户潜在医疗需求各个环节“这一问题上拥有绝对发言权。一直以来,医联都强调,围绕“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来提供服务,做疾病全周期管理,从更本质上寻求改善患者的康复路径,真正为患者结果负责。

format-jpg

另外,从供需角度来看,要实现患者“被一体化服务”的需求,除了覆盖场景拓展之外,还需要实现线上和线下融合,以提升服务效率。线下是医疗必不可少的一环,许多医疗需求无法仅通过向患者提供互联网服务就能解决,比如涉及检验检测、大型机器的体检、手术等。

国内智慧医疗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市场有待继续挖掘。一方面,在大量企业涌入赛道的情况下,企业只有通过自身产品及服务体系的完善,打造优质的就医体验,解决传统医疗体系中的痛点,智慧医疗市场空间将才能进一步打开。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模式的创新,行业也会越来越深入、专业,企业医疗专业能力的构建,有望成商业模式探索的风向标。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4月14日消息,B2C医药电子商务平台“药兜网”近期完成了由摩根士丹利领投、老股东南曦创投追投的数亿元C轮融资。据了解,药兜网是一家提供医药互联网综合服务的科技平台,通过“二网一仓一店”的商业模式构建高效的线上供应链体系和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致力于打造中国领先的“医+药+险”智慧医药服务及零售平台。
1月8日消息,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日前发布《2020年中国医药电商 融资数据榜》。据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显示,2020年中国医药电商领域共有9家平台获得融资,涉及平台包括1药网、上药云健康、医百科技、泉源堂、一块医药、叮当快药、药帮手、药兜网、贝登医疗,融资总额超亿元人民币。
艾瑞咨询发布《2022年中国医药电商B2B行业研究报告》。
5月18日消息,昨日,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20年度中国医药电商市场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医药电商交易规模达到1876.4亿元,同比增长94.58%。与此同时,我国医药电商市场渗透率逐年递增,2019年市场渗透率为0.93%,2020年突破1%,达1.21%。从我国医药电商的发展曲线来看,2012年至2013年增速直线下滑,2014年至2019年医药电商交易分别为76.3亿元、133.4亿元、267.8亿元、457.7亿元、657.4亿元、964.3亿元,增速依次为66.59%、74.83%、100.747%、70.91%、43.63%、46.68%,增长速度放缓。
5月18日消息,昨日,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20年度中国医药电商市场数据报告》。据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显示,2020年我国医药电商交易规模达到亿元,同比增长。与此同时,我国医药电商市场渗透率更是逐年递增,2019年市场渗透率为,2020年突破1%,达。从融资状况来看,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国内医药电商行业共发生了11起投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24亿元。
9月17日消息,北京市药监局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为建立和完善跨境医药产品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北京市药监局会同多部门制定出台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据悉,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试点工作是北京“两区”建设中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在涉及医药产品方面的首次尝试。
艾瑞咨询发布《2021全球与中国医药电商市场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医药电商用户使用率最高的平台是阿里健康,使用率为46.8%。
6月18日消息,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医药电商有11.4万家相关企业,1464件融资事件、134件专利,其中,融资和专利在各行业电商中排名首位。2011至2020年,医药电商企业数量扩张了17.3倍。根据《2020年度中国医药电商市场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医药电商的交易规模达到1876.4亿元,同比增长94.58%。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18,百度健康推出“全家健康节”,投入10亿津贴加入618电商大促。
中国医疗体系不断变革,处方药从医院外流不断加速。无论是线下连锁药店,还是医药电商,都将在县域迎来更多的增长空间和服务机会。
5月12日消息,据彭博社报道,医药电商妙手医生计划最早本年在香港进行IPO,筹资5亿美元。据今年2月报道,妙手医生完成30亿元E轮融资,本轮融资投资者包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腾讯、中信证券、中金资本、OrbiMed、启明创投等。妙手医生成立于2015年,目前拥有妙手互联网医院、圆心药房连锁、妙手医生App、妙手B2C商城、医院处方共享平台等事业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