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携手中国红基会助力郑州地铁实现“应急救护一体机”全覆盖
3月11日消息,据“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消息,日前,郑州地铁应急救护一体机暨数字化应急救护体系启用仪式成功举行。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滴滴应急救援项目”向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捐赠401套应急救护一体机,并向郑州中建深铁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捐赠53套应急救护一体机,用于开展红十字“救”在身边——“应急救护一体机建设”公益项目 ,助力郑州地铁打造数字化应急救护体系。
据介绍,“应急救护一体机”是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研发设计,集合AED、急救包、交互大屏于一体的应急救护设备。该设备通过环境营造、物联技术应用为公众提供设备查找、导航,呼救、急救知识学习等服务,同时为设备管理人员提供AED巡检、耗材预警、使用监控、日志管理等远程管理功能。
红十字“救”在身边——“应急救护一体机建设”公益项目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携手滴滴公益基金会,联合河南省红十字会及交通运输相关部门在地铁、公交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开展。该项目实施以河南省郑州地铁为起点,计划首批投放454套红十字应急救护一体机,逐步实现一体机在郑州地铁全覆盖,同时将为地铁工作人员配备便携急救包,联合河南省红十会开展应急救护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滴滴应急救援项目”出行便携急救包发放启动仪式在河南省红十字会举办。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滴滴应急救援项目”向河南省投放20万只出行便携急救包。
出行便携急救包适用于各类出行群体,以网约车、出租车和公交车为主要目标群体进行定制开发,采用硬质包体,装配破窗器、手电、求生哨、剪刀、手套、反光背心、止血带、清创包扎等20余种急救物料。
据了解,在司机安全方面,今年1月份,滴滴发布安全提醒,从1月14日起,被判定疲劳驾驶后,疲劳管控停止服务时长从4小时调整为1天。
同时,平台已经加强对司机疲劳驾驶情况的检测,如果在接送乘客行车过程中司机有揉眼、打哈欠、长时间闭眼、打瞌睡、用手支撑头部等等动作,很容易被桔视监测到后判定为疲劳驾驶,被管控停服。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