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高管解读2022年Q2财报
8月20日消息,小米集团8月19日发布了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小米2022年第二季度营收701.7亿元,同比下滑20.1%,预估698.6亿元;净利润13.9亿元,预估15亿元;调整后净利润20.8亿元,同比下滑67.1%,预估19.9亿元。
财报发布后,小米集团合伙人及总裁王翔,副总裁、CFO兼天星数科CEO林世伟出席随后举行的财报电话会议,解读财报要点,并回答数位编辑和分析师的提问。
以下为本次电话会议分析师和编辑问答环节实录:
新华网编辑:我有两个问题。首先,这个季度小米集团的利润出现了同比下滑,能否请管理层分析这背后的原因?我的第二个问题有关小米的海外市场。印度市场目前表现如何?能否与我们分享进展?在印度市场是否能购买到小米低端产品线的手机?
王翔:首先,关于营收和利润的下滑,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全球范围内消费市场的疲软。由于疫情的反复,中国市场需求方面出现困难与疲软。而全球市场的疲软最主要是由于燃油价格、食品价格的增长。实际上,燃油价格、粮食价格的增长是在全球很多国家发生的事,再加上通货膨胀以及汇率的变化,这都造成了全球市场需求的减弱,也导致了我们营收增长的困难与挑战。
而说到利润,我们在第二季度推出了非常多的促销活动,包括“618”等等。由于市场需求不旺,我们肯定会采取更多手段来清理库存,也因此造成了利润增长的下滑,换言之,利润的下滑。这是关于第二季度利润与营收的问题。
印度市场方面。印度市场的低端手机我们依然在出货,卖是没有问题的,但这其中存在产品供应节奏的问题。去年甚至包括今年以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低端芯片是缺货的,这对我们的印度市场销售造成了一定困扰。在低端产品上,我们芯片供应商的某些主要芯片还存在供应问题,这也对我们造成了影响。
其他方面,包括我们在印度的税务问题、与政府的讨论与纠纷等等,我们仍在积极地处理过程中。小米是一个上市公司,我们非常严格地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以及各种税务规定,我们印度公司所有的策划都是非常严格按照法律和商业准则来实施的,包括知识产权费用的支付等。目前,我们正在积极与印度有关当局以及司法体系做沟通。
林世伟:关于利润率的问题。在本季度的财报中,我们也着重突出了小米在新业务上的费用。我们在新业务上的投放也是持续增长,在电动汽车等新业务的发展上我们大概投了6.1亿,在这里与大家着重分析一下。
至于印度的低端手机市场,我们也看到了相关新闻报道,但是目前我们没有看到任何公开的政府信息。
王翔:大家可能都关注到了小米在印度的税务问题。目前,通过印度的司法体系的判决,已经解除了我们约7.25亿美元的资金冻结。目前,按照印度的行政复议规则,我们还在和相关政府部门就相关问题进行交涉。
经济日报编辑:第一个问题有关出货量。我们看到第二季度其实全球的手机出货量也有明显下滑。下半年这种下滑趋势还将继续吗?还是说会呈现反弹趋势?哪些地区可能出现较好的反弹势头?下半年我们是否能够看到欧洲或印度市场出现环比上涨吗?
第二个问题有关去库存。可以看到第二季度“618”促销活动对手机的毛利率也有影响。请问管理层,今年下半年的毛利率走势是否会维持在现在的水平?
王翔:说到今年全年,我们预期下半年表现会比上半年稍微好一些。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第二季度的手机出货量,尽管增长不多,但相比第一季度,二季度的手机出货量呈增长趋势。因此,我们希望增长趋势是持续的,因为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还是有一些好产品,同时在国际市场上,第四季度还有非常多的促销节日,比如“黑五”以及圣诞节的销售季。综上,随着中国疫情的逐步管控、逐渐稳定,再加上我们在全球市场发售的好产品、好的促销机制,我们希望实现逐步回升的态势。
总体来讲,在简报中我们也提到,根据第三方公司的数据分析,今年全球的智能手机,包括中国的智能手机大盘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大概在10%左右。相比上半年,今年下半年总体的预期略好,但由于存在非常多的不确定性,我们还是保持谨慎态度,略微看好下半年。
库存方面。我们目前的库存水平总体来看处于偏健康的状态,虽然库存依然较高,但我们会利抓住机会来清理我们库存产品。
林世伟:我再补充几点。“618”促销活动期间,我们希望利用这个机会把一些老产品清掉,最终效果也非常不错。刚才你也提到这可能对毛利率会有一定影响,但是总体来说,把总体库存,特别是中国大陆的库存恢复到一个非常正常的水平对我们来说是件好事。全球方面可能还是有一定的渠道库存,但这其中比较危险的库存其实不多,都是一些我们认为能够处理掉的一些品类。
我们也提到了,未来的毛利率走势国际上的不确定性还是蛮强的,美元的增值对我们的毛利率其实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还将继续观察美元的走势。与此同时,小米在今年上半年其实没有推出太多新品,下半年七、八月的时候我们推出了一系列高端产品,包括小米12S以及K50,现在都在预售。这些高端手机的推出对毛利率都会有一定的帮助。
王翔:我再补充一点关于国际库存的形成。其实整个业界都没有预料到国际经济形势和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它们给经济造成的影响都超出大家预期。因此,去年出现了半导体从缺货到过分供应的现象:大家都在减少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供应链是有一部分滞后的,这就造成了产成品或者原材料库存的上升,我觉得这也是正常现象。因此,我们还是保持相对积极的看法。
澎湃新闻编辑:在最近小米发布会上,小米发布了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发布的时间也早于特斯拉。请问管理层,能否与我们分享小米对智能机器人市场商业潜力的预测?小米未来将在智能机器人市场有哪些后续战略?
王翔:智能机器人还是一个新的、包含多学科的品类,它拥有比较复杂的技术。我觉得从第一代的CyberDog开始,我们实际上是在做一个开放的平台,希望能够激发社会的力量来进行前沿性探讨。而人形机器人CyberOne比CyberDog的技术更加复杂,我们也是在探索未来,希望把我们多年来投入的技术真正投入使用。我认为在未来,两足的机器人将有非常多的应用场景。当然,现在的产品还处在早期阶段,我们还将持续地在机器人这一品类里做投入、在开源社区以及周边产业做早期、预言性的探索。未来,它可以真正地支撑智能工厂,也可以进行替代人的服务。但这其中还涉及非常多的技术。这是一个多品类、多跨度的技术研发,包括AI、人工关节等等。因此,对我们来讲,CyberOne还是在为未来产品做早期铺垫。
林世伟:在当天发布会上,雷总(雷军)也提到现在的机器人成本还是非常高的,还没有达到量产的阶段。我们在去年成立了机器人实验室,也是希望能在前端继续探索,看我们是否有机会在这方面做出突破。虽然当前机器人还没有到量产的阶段,但是雷总也提到,这其中有很多技术我们可以用在其他方向,比如去年CyberDog的技术就用在我们的今年“万物追焦”的镜头技术上。所以,我们在摸索这些新产品的同时,也在看这些技术有没有其他应用机会,是否能够应用到我们整个的生态链。
王翔:这些技术就包括了大功率密度驱动的模组、大动态、高爆发的足视运动控制算法、很多AI算法以及机器人的智能感知与决策融合的算法,这些算法可以用在非常多的领域中。举例来说,刚刚我提到,可以替代生产线上的人。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做这方面的探索和尝试,而在中国,机器人领域也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据不完全统计,该领域的就业人数有8000多万人。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很大的产业。
第一财经日报编辑:我的两个问题有关高端定位和线下门店。第一个问题,之前小米也发布了折叠屏的高端机型,但有声音认为折叠屏其实是个小众市场,短期内无法通过它来实现一个量的跃升,通过高端机型对小米高端形象的拉伸效果目前来看还较为有限,而且财报也显示这个季度的ASP(平均销售价格)有所下滑。当然这其中也有一定的清库存影响。请问管理层如何看待当下小米在高端机型方面的发展难度?
我的第二个问题关于线下门店。在此前的几次财报会上,王翔也提到了疫情这一核心因素的影响。现在已经是八月份了,疫情因素逐渐散去。目前小米线下门店的销售数据如何?除了疫情这一核心影响因素之外,您认为限制小米线下门店业务发展的因素会包括哪些?小米下一步的发展又将如何?
王翔:我先回答,之后请林世伟做补充。关于高端的问题,你提到了小米FOLD系列折叠屏。首先,我们要坚持做好高端产品,这也是我们过去几年一贯实施的战略。走高端产品的路,肯定不是一战决胜负的,这需要经过长期努力。坚持走长期的路线、做长期的研发、做长期的投入,这是我们在高端系列里的既定方针。
大家可以看到,今年我们连续推出了两款非常成功的高端产品,小米12、小米12S、小米12 Ultra以及小米MIX FOLD,这几款产品还是赢得了非常好的口碑,这也说明做高端产品肯定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持续的努力、持续的投入。所以我们会坚持走下去。比如我们推出的小米12 Ultra,它的相机得到了非常好的评价,尤其是小米与莱卡的合作赢得了很多专业摄影人士的赞誉,我们也是非常高兴的,这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小米MIX FOLD也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复杂的技术,我们做了一些创新,它针对的是商务人群,为特定人群打造的一款手机。这是MIX系列的特点。我们在第一代MIX FOLD的基础上做了非常多的改善,从它的重量、耗电、厚度、UI设计以及用户体验上都做了非常大的提升。我最近用了一个多星期,MIX FOLD非常省电,也非常好用。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一款产品。所以,中高端产品是小米的经营战略,我们也会持续探索下去。未来,我们会不断接受中高端客户的反馈,不断改善我们的中高端产品。
中高端产品的一个很重要的认知在于:中高端产品,特别是高端产品,它应该是一个没有短板的产品,用户不在乎你的长板有多长,但一定不能有短板。如此一来,才能够让中高端消费群体感受到用户体验的不同。我们已经逐渐从“拼指标”到“拼用户体验”,希望把用户体验做全面的提升。我们肯定会一代一代去做,我相信大家会看到小米持续不断的努力。总而言之,我想中高端的战略我们肯定会坚持下去。
你的另外一个问题有关线下渠道。疫情依然是对线下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扰。疫情远没有结束。在今年的第二季度,很多地方持续有疫情防控,由于疫情防控等原因,平均下来我们有1000家线下门店处于关闭状态。所以这对线下销售还是有非常大的困扰。综上,我认为疫情依然是一个障碍。
另外,我们的产品节奏也是阻碍线下以及整体出货量的原因之一。尽管大盘在萎缩,但如果从产品的推出来讲,我们只在七月与八月推出了两款非常好的产品。第二季度并没有特别多的强势产品推出。这也会影响我们的线下渠道。但好的一点在于,越来越多的小米生态链产品在通过线下渠道销售,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现象。
今年的最主要目标还是持续提升店效,即每个店的销售效率。随着越来越多口碑好的产品推出,我们希望能够对小米线下店的提效起到正向作用。
林世伟:虽然我们推出的产品量不多,但我认为对我们整体的品牌提升还是有一定的帮助。可以看到,过去两个季度我们加了1000万的MAU,有很多新的小米用户、新的高端用户愿意使用我们的手机,这是非常有帮助的。大家也可以看到我在简报中提到的几个板块的市场份额,即在3000-4000元,甚至在4000-5000元的市场份额中是有比较大的提升,这也是我们坚持走高端化所看到的成果。
线下店方面。我们也披露了几个数字,中间肯定受到了疫情影响,但在六月的时候,我们大部分的店都已经重开了,大家可以发现我们平均每个店的GMV(商品交易总额)比去年12月份提高了20%。这里我们不考虑四、五月,因为四、五月很多店铺都没有开。另外,我们也是发现了一些线下店对卖高端手机还是非常有用的。高端手机在线下店卖出的比例肯定会比线上高。最后,这些线下店也拉动一些IP产品的收入。这都是线下店为我们整体的销售营销所带来的非常好、非常大的帮助。
彭博编辑:其实去年业内对小米尤其在中国的销售还是挺有期待的,但从这两个季度的业绩来看,小米的出货量其实比一些对标的重要竞争对手下滑得会更多一点。公司内部是否会有一些纠错机制?您刚才也提到,中高端系列以及二季度新产品的推出、发售并不是很及时,请问小米内部是怎样评估这件事的?内部是否有纠错或者问责的机制?
另外,我看到上一季度小米处置了一些名下的地产,卖了一栋办公楼。以后类似情况会更多发生吗?还是说这只是一个偶然事件?
王翔:小米第二季度中国区还是有增长的,我们的市占比也有增长,只不过可能没有大家预期的那么大。我刚才讲到这其中有几个原因,其中一个原因确实是由于我们的产品节奏,因为我们要等骁龙8+的推出,我们才会有比较好的平台。因此,小米12 Ultra、小米12S还有FOLD系列都是在七、八月份才发布。这也影响了我们整个的业绩与出货量。这是因素之一。
基本上来说,我们内部有非常多的复盘。小米还是一个有纠错机制的组织。产品有产品的复盘,每一次发布会、每一场市场活动或者每一个项目都有非常多的复盘与反思,我们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收集、整理出经验,希望能够不断提升。中国区,特别是中国线下我们的“打法”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来逐步成熟和完善。我们也特别感谢各位对我们的关注,也希望大家都能给我们提一些意见和建议。小米还是一个在不断学习的组织。
林世伟:在过去几个季度,可能大家都关注到小米有一些卖楼的收入,这是因为过去几年我们建了好几个区域总部,也建了一些员工宿舍。所以有些建筑我们建完之后卖了给第三方,这也产生了一些其他收入。因此,卖楼并不是一次性的,但下两个季度应该慢慢就减少了。
大公报编辑:前不久业内都在讨论原材料短缺的问题,小米的原材料短缺情况有没有改善?另外,芯片短缺有没有影响小米发展电动车的计划?限电是否会对小米的电动车计划造成影响?最后,针对印度方面的问题,小米内部是否有保守安排?
王翔:首先,今年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形势出现了大逆转。由于全球经济形势和政治环境的变化造成了整个市场的下滑,进而出现了供大于求的趋势。所以从宏观上讲,供应链的问题就没有了。但从微观上来看依然存在,比如第一季度甚至第二季度我们的某些低端芯片供应依然不够,但很多其他芯片都处于过剩状态。目前大家都在调整生产。所以到今天来讲,芯片对电智能电动车的影响还看不出来,因为我们计划在2024年才会出第一辆车,所以半导体供应对智能电动车的是否会造成影响现在来看还为时过早。但是现在看来是完全没影响。可能得过一年以后再看,但我估计影响也不会特别大。
您刚才也提到限电,我相信是限电可能是气候造成的原因。限电肯定会对某些产业或者某些工厂的生产造成影响,但对我们总体影响不大。肯定某些产品会因为限电而延迟,我们已经得到消息,但总体来讲还可以接受。
印度的问题,我们正在积极应对,我们并没有做所谓拨备的准备。可能不需要我们做拨备,因为小米的业务还在正常运行之中。目前,我们已经成功解冻了7亿多美元的被冻资金,还有一份资金正在交涉过程中。我们的业务、工厂的运转都处于正常状态。因此,我们会非常认真、积极地和印度有关政府部门做坦诚沟通,同时也会用司法体系来申诉。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Andy Meng:我们了解到公司在二季度的各个板块取得非常多的进步和成果。我的问题有关手机业务板块的销量和毛利率。我们看到二季度手机的销量相比一季度略有提升的,但毛利率有比较明显的下滑。简报中也提到了“618”促销和汇率变动等原因。展望三季度,考虑到最近小米12S的案例以及小米MIX FOLD高端系列的发布,是否会对手机业务的毛利率产生正面影响?考虑到三季度没有“618”等促销活动的影响,我们是否能够看到手机毛利率的相应向上变化?我们对销量和毛利率未来的变化趋势怎么看?
林世伟:就像我在简报中提到的,显然,造成二季度增长下滑的因素有几个:首先,“618”促销活动是其中之一,这是中国一年一度的促销盛会;此外,相比去年,美元的升值也增加了我们的成本。这些因素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增长。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二季度我们推出了小米的高端产品线,而今年为了等待骁龙8+芯片的问世,我们将高端产品(如小米12 Ultra等)推迟至三季度发售。正因如此,我们在二季度的主要目标是清理库存。这也导致了利润的下滑。展望下半年,随着新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推出与发售,我们希望我们能将利润率保持在健康、稳定的水平。
而至于下半年出货量的预测,我认为这取决于诸多市场因素,但我们希望下半年情况能优于上半年,毕竟按往年情况来看,下半年市场活动较多,包括“双十一”、“黑五”、“圣诞购物季”等。总而言之,按正常市场周期来看,下半年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往往会优于上半年。
瑞士信贷分析师Kyna Wong:我有一个跟进问题。在手机板块,我们看到有些库存以及需要提前做拨备的部分,请问管理层哪些部分需要提前做拨备?另外,我看到成品库存也提升了35个百分点,所以在接下来的下半年成品的库存消化将会是怎样的情况?相对的毛利率的影响如何?
林世伟:拨备方面,我们将严格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长尾产品做拨备准备。如果我们的销量高于拨备,我们也能够适时调整。就像之前简报中提到的,我们二季度的主要销售目标在于清库存、清售长尾产品。此外,今年的“618”促销活动我们也取得了成功,特别是在中国市场,我们清掉了非常多库存。目前,中国市场的产品库存已经下降到健康水平。
你在问题中提到本季度我们的成品库存要高得多。这是因为当前海外市场的成品库存相对较高。由于通货膨胀、外汇等因素,当前海外市场的消费能力呈现低迷。下半年,我们将尝试多渠道、多手段对产品进行促销活动,以期将产品库存逐渐调整至正常水平。
总而言之,虽然目前成品库存较高,但我们认为问题不大,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
高盛分析师Timothy Zhou:我的问题关于互联网业务。管理层能否与我们展望一下下半年公司的MAU以及广告收入,特别是在中国的广告收入情况?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到随着宏观的趋稳,广告方面收入的下滑能够慢慢恢复到正常增速?
另外,和广告相关的是高端机板块。我们看到小米在二季度高端机的出货有很强的进展,是否可以请管理层分享高端机出货在小米整体的手机出货量中所占比例?今年小米在该比例上是否有相应的目标?
林世伟:就MAU而言,显然,我们的MAU继续保持了健康增长趋势。从全球来看,我们新增1900万MAU,去年中国新增1400万MAU。在刚刚过去的两个季度,仅在中国,我们就增加了超过1000万的MAU。这表明越来越多的新用户愿意尝试小米手机,特别是我们的高端智能手机产品。这将为我们未来在海内外市场互联网服务收入的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从短期来看,当前中国市场的广告预算较为低迷,影响因素包括新冠疫情以及监管限制。在刚刚过去的二季度,受疫情影响,部分城市实施管控,许多品牌也下调了广告预算。这都对总体增长造成了影响。与此同时,从MAU增长数据可以看出,海外市场增长势头良好。但总体来看,今年整体的广告预算不会有强劲回升,最终也会对我们造成影响。
高端机方面。我们今年的关注重点之一在于提升小米高端智能手机的产品质量。这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家也可以从今年我们推出的小米12S以及小米MIX FOLD产品中看到我们的决心,目前这几款产品都收到了非常好的用户评价。提高高端线产品质量是我们今年的工作重点,这将有助于建立小米的品牌形象、大幅提升下季度高端智能手机产品出货量。
另外,我们不会做同比数据比较,因为今年为了等待骁龙8+的上市,我们推迟了新品发售时间,因此今年的数据与去年并没有可比性。
王翔:想要提高小米高端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是一项长期努力。我们将继续在高端智能手机的整体质量上做出改进。目前的市场反馈良好,我们的小米12 Ultra、小米MIX FOLD等产品得到了用户非常积极的反馈。这也让我们更加有信心继续投资产品改进、提升用户体验。此外,高端智能手机还能帮助我们拉动互联网服务收入。因此,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改善用户体验。从长远来看,上述举措将为我们带来互联网服务收入的正向影响。当前,国内外市场MAU增长势头良好,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积极信号。
中金分析师Hanjing Wen:我的问题是关于小米的海外互联网业务的。我们看到二季度海外互联网业务取得了高速增长。能否请管理层介绍一下这种强劲增长背后的动因是什么?这块业务未来的长期规划又如何?
另外,大家都特别的关注小米上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铁大”(CyberOne),大家都非常感兴趣。能否请管理层展望一下未来小米在机器人领域的战略与规划?
林世伟: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王翔会回答关于机器人的问题。
关于海外互联网收入,推动海外互联网收入增长的有几个因素。第一是产品预装。随着我们的智能手机在海外市场的出货量不断增加,我们的ARPU也有所增加。其次搜索收入。随着我们的MAU持续增长,搜索量也会随之提高,我们的搜索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另外,发达国家用户所带来的搜索收入高于发展中国家用户的搜索收入。因此,随着我们在发达国家的用户不断增加,他们使用我们的搜索引擎所带来的搜索收入也就不断提高。
展望未来,我们确信海外互联网收入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我们将继续渗透海外市场、增加海外市场份额。举例来说,本季度小米在欧洲市场占比排名第二。
另外,除广告产品外,我们也在探索其他变现方式,如游戏、教育等领域。
王翔:随着我们继续增加小米在欧洲的市场占比,特别是在西欧市场,我们的互联网服务收入也将进一步提升。机器人方面,当前的CyberOne虽然是我们的第二代产品,但它的研发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我们最初的想法是建立开放平台,吸引更多对机器人领域感兴趣的工程师参与进来,与我们共同创新、共谋长远发展。当前小米CyberOne的成本还是很高。我们将继续投资、继续探索未来的诸多可能。
中信分析师Yingbo Xu:我有两个问题。首先,我们看到这个季度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出现了一些下降,能否与我们分享这背后的原因并对未来做出展望?
第二个问题有关海外市场。其实小米在海外市场的占比是比较高的,后续小米在海外市场有怎样的策略和展望?会有哪些机遇和风险?
林世伟:AIoT方面,本季度我们在中国市场环比表现良好,背后原因包括我们推出的一系列极具竞争力的新产品(包括小米穿戴产品等)。但海外物联网市场势头较为低迷。我们去年也提到,部分海外物联网业务受到了高物流成本的影响。而随着燃油价格居高不下,物流成本也将持续保持高位,这会最终影响我们在海外市场的产品定价。另外,包括高通胀、高利率在内的一些宏观因素也影响了海外市场用户的消费习惯。他们减少了对部分非必要电器(如小米扫地机器人、小米滑板车等)的支出。这是本季度的情况。
我们之前已经提到,海外的物联网市场潜力巨大,因此我们对未来消费反弹保持看好。但从短期来看,考虑到高通胀、美元升值、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等宏观因素,海外市场的消费力仍呈现下降趋势。但我相信宏观因素的消极影响最终会逐渐消散。
瑞银集团分析师Thompson Wu:小米的海外手机业务主要来自拉美、印度以及非洲。能否与我们分享当前这些海外市场产品的需求情况?
王翔:我们将继续对小米在国际市场的增长潜力保持乐观。目前我们在拉美和非洲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印度市场目前面临入门级产品的供应问题,一旦情况改善,我们将在下半年继续与当地的合作伙伴进行线上与线下的销售合作。总而言之,小米在拉美、印度以及非洲市场的表现让人非常满意。
林世伟:我不确定你问的到底是整体需求还是市场对小米产品的需求。大家可以看到,在今年的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都呈现下降趋势。但在拉丁美洲,尽管整体市场需求面临困境,相比上季度,我们的出货量仍有所增加。而至于印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小米在印度市场的市场占比有所下跌?原因在于我们在印度的低端市场供应出现短缺。但这些失去的市场份额对我们业务影响不大。
王翔:举例来说,在拉丁美洲,我们的市场份额增长了3%,出货量增长了24%,这是非常积极、正向的增长。目前,小米在哥伦比亚的智能手机市场排名第一,在智利排名第二。我认为未来我们将在墨西哥、巴西等拉丁美洲国家有着巨大增长空间。
华泰证券分析师Leping Huang:公司在过去几年一直保持着非常高的运营效率,去年全年保持了17.7%的毛利,7.9%的营业利润率。而过去几个季度的收入与运营效率都有所下降,我了解公司加大了对电动车的投入。那么在当前收入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公司计划如何平衡前期投入与运营效率?
林世伟:我们将继续投资研发领域。大家可以关注一下我们的研发投入,从报告中可以看到,我们加大了研发支出。目前,我认为小米面临的挑战之一在于,由于需求下滑,营收下降,造成了我们的运营效率有所下跌。但从长期来看,我们信心不减,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对中高端产品的研发投入。我们相信,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些投入将给予我们正向回报。与此同时,我们还将致力于增加海内外市场的产品出货量、扩大市场占比。
华泰证券分析师Leping Huang:您对公司的运营利润是否设定了具体目标?
林世伟:和其他同行一样,我们也致力于降本增效。如果大家关注了我们披露的员工数就会发现,相比一季度,我们在二季度减少了员工总数,虽然只是小幅度减少,但效果会逐步显现。另外,虽然总员工数有所减少,但少数部门(如电车部门等)员工数略有增加。另外,我们还致力于增加核心业务利润。我们的运营利润仍有增长空间。
摩根大通分析师Gokul Hariharan:我的问题有关小米电车。请问管理层小米电车在行业内的定位如何?另外,关于小米的自动驾驶技术,小米是否会对标百度的Apollo或是华为的电车产品?还是说自动驾驶技术并不是关注重点,小米会更关注造车本身?
林世伟:电车方面,我们对一切可能都秉持开放态度。大家可以看到:小米有着非常优秀的自研技术;我们收购了一些相关技术公司,如自动驾驶技术公司DeepMotion;我们还投资了一系列相关技术。所以,到底是开发出自己自动驾驶技术还是与其他公司合作,我想说小米一直秉承着灵活、开发的态度,我相信我们最终会找到最适合公司发展的道路。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