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纬物流上半年营收入18.6亿元 同比增长39.1%

宋妤
2022-08-31 11:25

8月31日消息,日前,万科A披露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9.2亿元,同比增长23.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2亿元,同比增长10.64%。其中,上半年集团物流业务(含非并表项目)实现营业收入18.6亿元,同比增长39.1%,其中高标库营业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13.0%;冷库营业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94.7%。

format-jpg

format-jpg

具体来看,上半年,万纬物流新获取5个项目,包括1个高标库项目和4个冷库项目,可租赁建筑面积合计37.8万平方米。截至报告期末,万纬物流在全国47个城市运营管理157个项目,可租赁建筑面积1164万平方米,服务客户超过1200家。其中高标库126个,可租赁建筑面积1002万平方米;冷链园区42个(含11个干冷混合项目),可租赁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

报告还显示,上半年,万纬物流新开业73.5万平方米,其中高标库57.8万平方米,冷链园区15.7万平方米;目前累计开业的可租赁建筑面积为901.4万平方米。高标库稳定期的出租率为91%,冷链园区的使用率为78%。

此外,万纬物流开始尝试轻资产模式,上半年通过委托运营模式管理3个物流园区。

format-jpg

(图源:万纬物流官网)

资料显示,万纬物流作为万科的重要战略版块,是万科集团旗下的独立物流品牌,2015年成立以来,持续为客户提供高标准的仓储设施及多元化的冷链物流服务。核心业务已覆盖全国47个主要城市,拥有超过150个物流园区,全国运营管理25个专业冷链物流园,仓储规模超过千万平方。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万纬南昌昌北冷链园区于8月19日正式开仓投运,这是万纬冷链在江西布局的第一个高标冷库,也是南昌首个高标冷库。万纬冷链事业部首席合伙人陈君城致辞表示,未来3年万纬将在全国布局150个冷链园区,兼具仓储、干线运输、城市配送等一站式综合服务能力。

format-jpg

(图源:万纬物流官微)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会议同期为武汉滠口园区颁发了“五星级集配中心”牌匾。武汉滠口园区为多温区、高标准、城配型综合物流园区,致力于为餐饮、商超、肉类、水产等行业提供综合物流服务。
12月20日消息,万科旗下物流今日正式发布《2022年近碳智慧物流园区白皮书》,白皮书由仲联行中国评估及咨询服务部、深石碳科技 有限公司作为技术顾问。白皮书指出,仓储物流为仓储物流行业中主要的碳排放源。因此,推动仓储的减碳进程势在必行。目前,正在加速推动园区落地,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首个碳智慧物流示范园区——上海临港园区已正式建成。
物流是万科集团旗下独立物流品牌,深圳盐田园区作为首个保税区试验项目,是物流在深圳的第一个项目
11月3日消息,基于对产业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共识,深圳盐田多温区物流园库正式达成战略合作。深圳盐田园区总面积约108747.84㎡,高标准八层盘道全温区,是全国租赁面积最大的园区,也是AEO高认企业;同时作为首个保税区试验项目,是物流在深圳的第一个项目
8月8日消息,郑州融低碳园近期正式开业。郑州融低碳园是继天津融低碳物流园之后,由融通地产与物流共同出资设立的第二个集仓储租赁、运输到操作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军民两用物流园园区定位为城配存储型多温区综合物流园,具备全国性一站式的仓储、干线、配送等专业服务能力,聚焦商超零售、连锁餐饮、快消制造、肉类、预制菜等行业客户群。
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副书记、青岛自贸片区管委主任赵士玉、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物流董事长张旭、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中心董事长张双弟出席仪式并见证签约。据介绍,物流是万科集团旗下的独立物流品牌,2015年成立以来,持续为客户提供高标准的仓储设施及多元化的物流服务。核心业务已覆盖全国47个主要城市,拥有超过150个物流园区,仓储规模超千万平方。
由万科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市节能环保服务业协会共同提出制定的团体标准《物流园区创建与评价技术规范》正式发布实施。
11月22日消息,由天合光能下属的子公司常州天合智慧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承建的物流上海奉贤临港园区3.5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近日顺利并网发电。据了解,上海奉贤临港园区分布式光伏EPC工程项目于今年6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历经3个月,安装组件选用天合光能555W高效单晶硅组件计6369块,项目总装机量3534.795kW,采用高压并网,并网方式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万科旗下物流正式发布《2022年近碳智慧物流园区白皮书》,白皮书制定了未来的碳中和路径,致力于提升园区运营过程中的节能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