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做车首先要深度了解汽车行业

云合
2022-10-05 11:40

10月5日消息,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日前发微博称,“前段时间,和车圈朋友闲聊,我说我们做车首先要深度了解汽车行业。他马上给我推荐了一堆汽车行业传记,我打算每本都仔细看看。十一假期,正好有空好好读书,我选的第一本,《汽车和我》费迪南德·皮耶希自传。”

format-jpg

今日,雷军通过微博进一步介绍,《汽车和我》是2009年出版的费迪南德·皮耶希自传。看这本书可以轻松搞清楚保时捷、大众、奥迪、宾利、布加迪等品牌历史,技术和车型决策背后的故事等,确实是搞懂全球汽车工业历史的一本好书。

费迪南德·皮耶希,1937年出生,是费迪南德·保时捷的外孙。他在保时捷公司开始职业生涯,最初是从激动人心、充满刺激的赛车开始,参与了保时捷906及以下的型号和最成功的保时捷917。

1972年他离开保时捷来到奥迪,1988年起担任奥迪公司董事长。皮耶希迷恋汽车技术,他最重要的创新之举包括全时四轮驱动和TDI发动机,这些技术革新推动奥迪成为时尚的高科技汽车公司的典范。

format-jpg

皮耶希非常固执地要贯彻自己的思想——从1升油耗汽车到高达1000马力的布加迪。由于他出色承担了作为工程师和作为具有经营意识的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从1993年到2002年,他担任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2019年8月逝世,享年82岁。

另据了解,在近日的一次内部讲话中,小米创始人雷军透露,小米汽车首台工程车已正式下线。值得注意的是,随后有大量“小米工程车”视频在网络流传。对此,小米内部人士表示,相关视频不属实。

format-jpg

前不久,在央视网发布的纪实访谈节目《云顶对话》先导片中,雷军向外界分享了自己投身造车的心路历程。

“想要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一定得跟着风走,此时此刻风口在智能电动汽车。”雷军认为,“智能电动汽车已然成为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的融合,如果你不干,你就落伍了。因此,小米涉足造车领域是一个被逼出来的选择。”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12月18日消息,小米集团董事长表示,他觉得小米汽车有很多天然的优势,因为今天智能电动汽车的本质就是汽车工业跟消费电子工业的整合,是一个大融合,所以进入汽车行业小米来说有挑战,总体来说难度可控。说:“我们第一辆车投了3400名工程师,整个研发投入超过了100亿,我们是用了10倍以上的投入。有这样的把握以后,反正我是抱着志在必得的方式来做的。”
2月22日消息,小米集团跌幅扩大至5%。截至发稿,小米集团跌,报港元每股,总市值达亿港元。《电商报》获悉,2月19日,有媒体报道称,小米已经决定进入汽车行业,未来小米汽车业务将由小米CEO亲自带队。受此利好消息影响,小米集团股价也随之直线拉升,一度暴涨10%。当日港股收盘,小米股价涨,报港元。2月21日,小米在港交所发布公告表示,注意到近日若干媒体有关本集团拟进入电动汽车制造行业的报导。
回应了小米汽车致敬争议,表示自己对整个汽车行业一直怀敬畏之心。
3月24日消息,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今日午间在微博发文,回应小米汽车价格相关的问题。他提到:这段时间很多人在追问,小米SU7为何迟迟不公布价格?对此,解释道:“整个汽车行业新车发布周期都比较长,从第一次发布到正式上市,长达半年。价钱,都是在产品正式发布会上公布的。小米SU7从技术发布到产品上市,只有3个月。我们计划在28日发布会上公布。这个过程算快的。
回应不向吉利致敬
12月28日消息,此前发文称,深知汽车工业之复杂,开拓之不易,向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先行者致敬,并向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华为和宁德时代等公司致敬。随后,小鹏、比亚迪、理想、宁德时代等在微博转发回应,欢迎小米加入汽车大家庭。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则在微博中表示:“加油,虽未被致敬,但仍然欢迎新玩家入场”。回应不向吉利致敬,称对整个行业心怀敬畏之心,做车之后就逐家登门拜访。
表示,“从SU7发布到今天,我们生产10万台,只用了230天!作为汽车行业新人,这个速度已经非常了不起。”
10月20日消息,小米公司创始人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分享了其对电动汽车行业的一些看法。汽车行业的本质将从机械演变为消费电子,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于顶级玩家手中。表示,他相信,当电动汽车行业成熟时,世界前五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今年9月份,针对有些人“小米已经错过了进入电动汽车行业的时间窗口”的这一说法,表示,“我不同意,比赛才刚刚开始,我认为小米还有很多机会。”
4月25日消息,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从北京车展“赶场”到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全体会议现场,并谈到“智能电动汽车上半场是电动,下半场才刚刚开始,是智能,智能化才是汽车的灵魂。”表示,智能化正好是中关村的巨大优势,也是小米之所以敢切入汽车行业的底气所在。透露,小米未来5年研发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我们的研发资金2017年是32亿元,去年达到191亿元,预计今年将达到240亿元”。
流量太大了,先避避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