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们亲自上阵,2023的电商不同凡响
2022年刚结束,2023年电商行业的一大趋势,已经出现。
最近一个多月,张勇、刘强东、马化腾接连发声,在他们的谈话中既有对具体业务的不满,也有对整体战略方向的再次重申。
而在众多讲话和内部邮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出现了:不少电商大佬开始亲自上阵,负责具体业务。
12月29日,阿里云高层进行大调整,阿里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将兼任阿里云智能总裁,并直接分管钉钉,而张建锋不再担任阿里云智能总裁,将继续担任达摩院院长,专注技术探索。
张勇亲自下场接管阿里云业务,一方面为阿里云客户提供安全背书,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阿里云计算业务在集团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高。
不止阿里张勇亲自上阵,快手CEO程一笑,也在统管全局之余,亲自负责快手电商业务。
在2022第四季度的三个月中,快手接连进行了四次组织结构大调整,其中商业生态委员会的成立是一大关键,由CEO程一笑担任主席。同时,CEO程一笑将兼任快手电商第一负责人,原负责人笑古将转战本地生活业务。
据快手人士透露,程一笑本人对电商有着浓厚兴趣,2021年,凭借6800亿元的GMV,快手已在国内第五大电商平台的位置站稳脚跟。但摆在眼前的,还有难以逃避的增长困境。
除了这两位大佬之外,还有B站CEO陈睿宣布亲自负责游戏业务。年初卸任CEO的刘强东,也在年尾回归京东业务前台。
简单总结一下刘强东的几项大动作,分别是稳住基层员工、高层大换血和守住零售的低价优势,核心的战略是让京东在电商行业的新竞争中,掌握零售的本质优势:成本、效率、服务。
站在2023年初的时间点上,大佬们亲自下场带队业务,着实让我们对2023年的电商发展,有了更多新的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和初创公司不同,作为大平台的CEO,专注的事务更多是聚焦于大的战略方向或关系到公司命脉的战略级别业务,一般不会将精力投注到具体的产品或业务线。
《哈佛商业评论》在201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近30位公司平均年营业额131亿美元的CEO中,他们将25%的时间花在人际关系上,21%的时间用在战略上,只有4%的时间用于具体的经营计划。
从这一点来看,张勇们亲自下场带队具体业务,意味着要把自己最宝贵的时间拿出来,同时也表示这项业务的重要意义以及发展方向上,可能遇到了难题。
大佬们的亲自下场,注定了2023年将会是电商互联网的大调整之年。而为什么张勇们会这么焦虑,值得我们思考。
具体来看,目前互联网一把手们对外宣布接管具体业务的主要有:张勇接管阿里云、程一笑掌管快手电商、陈睿亲自负责B站游戏业务,以及刘强东对京东零售的内部大调整等等。
先说阿里云,2022年初,阿里进一步明确了三大战略:消费、云计算和全球化,其中云计算的重要性已经被提升至集团的第二位,业界普遍认为,阿里云将是集团增长的第二曲线。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互联网云计算的需求被迅速满足,整个云计算市场正朝着产业云和更多传统行业进发,硬骨头不少。
作为国内领先的云厂商,阿里云面对的增长也是最大的,最新一季度同比增长仅为4%。同时,与此同时,阿里云和钉钉还面临腾讯、字节、华为等头部企业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宣布人事调整当天,张勇就以阿里云智能总裁的身份,向阿里云员工发出了第二封邮件,言辞十分激烈。
“我们的业务类型,决定了我们必须将客户的信任视为生命。一旦信任缺失,客户可以随时离开我们”“任何故障的发生,对阿里是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的概率,一旦发生在每个客户身上就是百分之百。”
语句里离不开对故障的零容忍,再结合不久前发生的阿里云香港服务中断事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宕机事件是张勇发火的导火索,但在事件背后,阿里云面对的增长难题,才是张勇亲自坐镇的关键所在。
在全员邮件中,张勇将2023年的关键词定为“进”,亲自负责云业务只是进取的第一步,摆在张勇面前的难题,一点也不轻松。
相较于阿里的新年新计划,快手CEO程一笑掌管电商业务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的时间。
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三季度快手国内业务实现经营利润 3.75 亿元、连续两个季度盈利。电商销售额达到2225亿元、月活跃买家超过1亿人。
而在程一笑负责之前的第二季度,包括电商业务在内的其他服务收入只有21亿元,仅占总收入的9.8%。上年同期其他服务收入就已接近20亿元,其缓慢的增速可见一斑。
对比行业来看,快手电商的增速和规模,还不够优秀,程一笑要做的工作和张勇类似,帮助快手电商业务突破增长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11月底,程一笑在公司三季报电话会上主动提及接管电商业务的事宜。他称自己带电商业务,不是救火,而是电商业务是公司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还有在电商圈反复试探的B站,一把手陈睿亲自下场后,迎来了股价大涨。2022年11月初,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宣布亲自接手游戏业务,官宣以后,B 站股票一度走高,上涨了 17%。
从对电商的试探到重新重视游戏业务,摆在B站面前的难题是守住和守好业务基本盘,毕竟游戏业务是B站上市的基石业务,当时其游戏业务的收入占据 B站总收入近八成比例。
决定稳住基本盘战略的还有刘强东,他强势回归业务前台的几项大动作,核心只有一点,京东要回归零售业务本质,无论是低价、供应链还是效率,都是稳住京东零售的本质竞争优势。
综合来看,这些CEO、一把手们,亲自下场的核心点都是为了谋求增长,在这之中,有人看重第二增长曲线,有人稳固基本盘,也有人更看重未来的长期价值。
当能够调动更多资源的CEO亲自上阵之后,稳住方向,是第一步。而更重要的是,这群大佬们能否拿出初创企业时的精力和竞争力,帮助一线业务实现站稳脚跟后的突破性增长。
从这一点来看,亲自上阵的CEO们,面临的难题不亚于二次创业。
当可以支配大量资源,并获得多种支持的CEO站在台前之际,无论是组织凝聚力还是市场的信心,都被迅速填充。
从舆论角度来看,这种创始人亲自上阵,然后力挽狂澜的故事,真的非常吸引人。
在刘强东回归之后的微博热搜评论中,不乏对京东未来的发展的期待和对刘强东个人的钦佩。但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行业的竞争已经很难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来决定胜负,即使CEO亲自挂帅也很难突出重围。
以国际巨头Facebook为例,公司一把手扎克伯格带领全公司all in元宇宙。2021年底宣布公司改名以来,扎克伯格多次在公开场合为元宇宙站台,整体的投入超过150亿美元。
而大量的资源投入进去后,元宇宙项目却并未带来想象中的胜利。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Meta净利润同比下滑52%至43.95亿美元,这是Meta近10年以来首次连续4个季度净利润下滑。其中元宇宙业务Reality Labs收入2.85亿美元,亏损高达36.7亿美元。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CEO亲自带队,的确可以调动更多资源和力量,但与此同时,大量资金投入带来的项目风险,也将会随之升高。通俗来说,就是“玩一把大的”。
行业中也并不缺乏成功的案例,新东方俞敏洪进军直播电商,就称得上是一个典型的成功范例。
在过往众多分析东方甄选直播业务的文章中,总结下来的成功因素主要是这几个:
第一,时间节点。2021年底,直播行业处在从野蛮增长期到成熟增长期的转型阶段,行业中对于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直播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2022年618期间,原本的四大头部主播接连消失,给新东方提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流量窗口期。
第二,回归零售本质。用供应链建设、自营产品、多渠道服务等措施,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成本的同时,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购物需求。
第三,对行业趋势的准确把握。多渠道、多矩阵的集团化作战方式,并不把影响力局限在俞敏洪、董宇辉等少数主播身上,而是培养主播团体和多平台团队,降低风险,提高效率。
当然,新东方的体量绝对没法和阿里、京东、快手进行比较的,但在亲自带队的过程中,他们面临的难题是类似的,考验的都是对行业的理解,对趋势的把握。
综合来看,在过往CEO亲自上阵的经历中,有错估市场趋势导致失败的,也有准确把握行业脉动,二次创业成功的。而CEO亲自带队的项目,还意味着各种动向都被聚光灯环绕。
归根结底,创业都是有风险的,张勇、程一笑们能够亲自下场,就已经值得我们报以期待。至于2023年究竟能否实现“更进一步”,我们需要密切关注。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