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上线“嘀嗒酷科技·科普体验馆”第二期

刘峰
2023-04-21 07:30

4月21日消息,嘀嗒出行发起的“嘀嗒酷科技·科普体验馆”第二期近日正式上线,以“你的最佳顺路单是怎样诞生的?”为主题,为用户揭秘顺风车顺路匹配的科技小奥秘。以“顺路分享空座”为主题的话题互动也同期上线,邀用户畅聊对顺路分享空座的态度,以及从中收获哪些独特体验。

format-jpg

(图源 央广网,下同)

嘀嗒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顺路匹配是顺风车独特的产品机制,需要充分考虑车乘双方个性化需求,背后不仅是大数据、智能算法、高级导航等前沿科技的驱动,也是顺风车本质以及车乘平等互助关系的体现。”

嘀嗒出行表示,顺风车顺路匹配不是标准化和制式的单向匹配,而是需要充分满足车主和乘客个性化需求的双向匹配,比如各自的出行线路、时间偏好,历史行为偏好等,因此算法模型维度更为丰富。

在科普体验馆中,嘀嗒出行对顺路匹配科技进行“三步走”详解:首先,平台需要综合考量各端的个性化需求;其次,通过智能算法科技,让双端需求能够更快速、准确地匹配上;然后,平台生成专属顺路单智能推荐列表,排序第一位的,就是平台为该用户推荐的最佳顺路订单。

format-jpg

近年来,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高级算法、云计算、导航等前沿科技的加持下,嘀嗒出行持续优化顺路匹配算法和其他技术升级,显著提升响应率及上车率。以嘀嗒出行专有的实时算法决策引擎为例,其包含多重深度算法模型、对订单实时双向过滤筛选和匹配、全局调度、综合考虑各项现实因素、智能拼单撮合等。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凭借精密算法,嘀嗒顺风车能准确匹配多个同路人,同时考虑车主概况、乘客路线及路线优化等多种因素,从而达至高于行业平均值的顺风车服务应答率和乘车完成率。2022年上半年,嘀嗒顺风车订单平均应答时长同比缩短10%。嘀嗒出行产品专家表示,平台也会探寻更多科技创新方式,让顺路同行更便捷愉悦。

format-jpg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4月20日消息,由嘀嗒出行发起的“嘀嗒酷科技·科普体验馆”第二期于近日正式上线,主题为“你的最佳顺路单是怎样诞生的?”,为用户揭秘顺风顺路匹配的科技小奥秘。嘀嗒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顺路匹配是顺风独特的产品机制,需要充分考虑乘双方个性化需求,背后不仅是大数据、智能算法、高级导航等前沿科技的驱动,也是顺风本质以及乘平等互助关系的体现。”
活动总结显示,“用户感知度最高的智慧出行体验TOP10”榜单中,排名前三分别为人脸识别、实时公交显示、顺风平台顺路程度推荐。
据了解,该主题倡议提出要以挖潜增效助力绿色低碳,号召更多人将低碳理念践行于日常出行及生活方方面面。嘀嗒出行表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嘀嗒出行平台注册用户已超过2.05亿,认证车主超过1080万,通过不断提升顺风匹配效率,有力降低了私家车人均出行的碳排放值,也正在加速整个汽车社会加速迈向碳中和。
2月18日消息,嘀嗒出行发布《2024嘀嗒顺风春节出行总结报告》。报告显示,今年春节顺风返程下单高峰出现在2月16日,即大年初七,同比去年的返程峰值增长近两成。根据嘀嗒顺风大数据,2024春节期间,南方五省的30个热门旅游城市,顺风出行热度同比去年同春节几乎全面上涨,其中海南文昌和广西柳州的订单增幅分别高达96%和89%。此外,福州、桂林、南宁、北海的增幅均超过60%。
《2025嘀嗒顺风春运出行预测》发布。
9月1日消息,嘀嗒出行今日迎来成立九周年,嘀嗒发表了致用户一封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嘀嗒顺风已在全国366个城市开通,认证私家车车主数量约1520万名。过去九年嘀嗒出行用户顺路同行超过326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约81.4万圈,平均每次市内合乘出行减少约5.9千克碳排放。2020-2022年三年,嘀嗒市内顺风共计减碳超152万吨,市内顺风年均减碳超50万吨。
同时,嘀嗒顺风全新开发高速费线上支付功能,乘客可在APP内直接支付,并100%到账车主钱包。嘀嗒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事前备注,平等协商方式,引导乘双方遵守契约,和谐友善合乘。同时,高速费过桥费等额外费用建议通过平台线上支付,保障双方权益且便于追溯。
1月13日消息,嘀嗒出行表示,平台已于12日起暂停北京市内顺风1+1拼业务。此外,自1月12日起,乘坐嘀嗒顺风需使用健康宝扫码登记,拒绝扫码登记或未佩戴口罩的乘客,车主有权拒绝其乘车。据悉,为响应“顺义区域网约不进、不出、不派单”的政府要求, 首汽约也暂停了顺义地区司机服务。
嘀嗒出行发布的成绩单显示,2021年全年,嘀嗒顺风2.05亿用户的总减碳量为114.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