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开启新一轮医疗专项治理 已处置违规笔记46.9万篇

柏纳
2023-04-27 00:30

4月27日消息,为了治理医疗领域内容乱象,小红书持续加强医疗专项治理,一方面,严格把关医生专业身份认证和医疗健康科普发布门槛,并对MCN机构违规批量发布套路医疗伪科普内容进行严厉打击;另一方面,持续治理医疗领域违规营销现象。

format-jpg

截自小红书

数据显示,去年11月至今,小红书已经处置46.9万篇医疗违规笔记,取消1007个不合规医生资质认证,对1157个违规导流医生账号进行永久禁言,并处置涉嫌做号、发布同质化内容的账号5579个。

据了解,目前小红书仅对公立三甲医院医生,或公立医院主治医师及以上开放医生身份认证。而未经以上职业资质认证的用户,不得以医生、大夫等职业身份进行医疗科普内容创作。“对于医生认证账号及其发布的内容,我们将定期开展抽查,复核账号资质和内容真实性,避免用户看到非专业医生发布的‘伪科普’内容。目前平台已取消1007个不合规医生的职业资质认证。”小红书医疗治理专项负责人表示。

format-jpg

图源:小红书薯管家

除此之外,针对目前互联网平台上打着医生旗号,进行套路化、同质化低质内容的批量做号引流行为,小红书也进行了严厉打击。“市面上一些MCN机构为了博取眼球、获取流量,违规批量在各大内容平台申请账号,发布雷同内容。这些内容大多都有明显文案套路,也往往包含误导性信息。”小红书医疗治理专项负责人表示,对于这些违规在平台发布套路化创作的账号和MCN机构,一经发现会进行内容下架,有相关资质认证者将取消认证。截至目前,小红书已处置此类医疗违规账号5579个。

在小红书新一轮医疗健康治理专项中,也重点治理了医生违规导流行为。小红书医疗治理专项负责人表示,“我们对涉嫌营销导流的笔记和医生导流站外的行为进行严格限制,涉及导流到私域进行产品或服务推广的医生账号,将会进行永久私信禁言处置。”编辑了解到,去年11月至今,小红书已经处置12.1万篇涉嫌医疗营销导流的笔记内容,对1157个涉嫌违规导流的账号进行永久私信禁言。

format-jpg

图源:小红书薯管家

小红书医疗治理专项负责人表示,平台一方面通过不断迭代治理策略打击医疗领域违规内容和账号,另一方面也会通过搜索提示、联合专业医生发布辟谣信息等动作,提醒用户规避风险。

针对一些流传较广的医疗谣言信息,小红书开始联合站内专业医生博主进行辟谣,避免用户被误导。除了联合专业医生进行辟谣,小红书还会对用户进行医疗风险提示,比如当用户搜索“红霉素软膏”等药品时,系统会判定私服药物具有一定风险性,因此对用户主动提示“医疗领域专业性强,就诊用药请到正规医疗场所”。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2月27日消息,近日发布《医疗健康内容专项治理公示 》。公告称,为维护真诚分享的社区氛围,向用户提供安全健康的内容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涉医疗内容管理规范。并启动了医疗健康专项治理行动。据介绍,从2022年11月起,平台已累计处置医疗违规账号1831个,取消976个医生的职业资质认证,对531个账号进行永久私信禁言;累计处罚违规笔记21.1万篇,同时针对7.1万篇笔记进行风险贴条提示。
11月24日消息,发布公告,宣布开展医美专项治理新一轮行动。公告显示,首批已经处置违规笔记2.3万篇。据了解,这是在2022年内第三次对医美内容进行专项治理。今年1月19日,封禁了6家线下医疗美容机构与7个相关品牌。2月17日,又开展号称“有史以来最严格的医美专项治理行动”,取消了216家私立机构认证,并对一大批违规账号、笔记采取了清理下架、封号、降级处理。
2月13日消息,近日发布治理公告称,有部分用户分享夸大“司美格鲁肽”等药物减肥功效的内容,将治疗糖尿病的处方药用于减肥。截至目前,共处理相关违规笔记5千余篇。同时,针对“司美格鲁肽”等词的搜索结果页面,上线“就诊用药请到正规医疗场所”的提示。平台将保持每日巡检,一旦发现违规内容第一时间处理。
4月7日消息,近日,商业化推出医疗和婚嫁行业中国行活动“禧乐计划”,首场活动于3月28日在成都落地。会上,消费成长业务负责人从小红的用户特征、内容长尾优势、品牌建设逻辑等方面介绍了的平台营销价值。据了解,商业化计划通过“禧乐计划”,与医疗、婚嫁行业的品牌共同探索未来营销打法,下一站将于4月落地。
1月14日消息,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关联公司行吟信息科技 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内容为罚款2万元,责令停止发布。决定机关为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详情显示,被处罚原因为:违反本法第十七条规定,在广告中涉及疾病治疗功能,以及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天眼查信息显示,此前该公司已有多条涉及广告违法的行政处罚信息。
2月10日消息,日前发布关于整顿夸大营销口服类玻尿酸的公告。该行为破坏了平台一直以来倡导的“真诚分享、友好互动”的社区价值观,同时可能误导消费者,让消费者误以为普通食品具有医疗功效。针对这一问题,平台将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违规营销内容、账号的处置力度。
内容平台做电商,不能只有一条路。
2月21日消息,今日发布《医生身份专业资质认证说明》公告。公告显示,为响应“清朗”行动要求,进一步规范账号运营,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促进站内医疗内容健康发展,自2021年以来,医疗专业身份认证进行着严格管控。根据平台规定,站内医生身份专业身份仅对公立三甲医院的全职医生,或非三甲的公立医院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生进行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