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分享“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
6月6日消息,清华大学数字经济系列沙龙首次活动6月3日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本次沙龙邀请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博士作为主旨演讲嘉宾分享“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并邀请京东方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中联超清CEO荆林峰作为深度对话嘉宾,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前沿话题。
图源:阿里研究院官微,下同
主题演讲环节,高红冰分享了他对数实融合与数据要素的观察与见解。他表示,数字技术快速迭代,对经济与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数实融合是数字化向非数字实体经济的应用、渗透和重塑,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并不矛盾。数实融合的主要特征包括:以数字技术、信息网络、数据资源、数字人力为数字化要素;以创新驱动和结构升级为变革路径;以产业数字化为首要任务;以IT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阶段性标志。
高红冰观察到数实融合发展的三波浪潮。首先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IT驱动下的数实融合这一阶段信息技术向工厂、办公室和家庭渗透,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催生了IBM、微软等代表性企业;此后,“互联网+”引导数实融合的第二次浪潮,Web、APP、云计算向消费、商业、支付、物流等领域广泛渗透,苹果公司是其中的典型企业,此外还有Amazon、Meta、阿里巴巴、腾讯等;近年来,人工智能驱动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万物智能向大交通、大能源、大制造、大健康、大金融深度融合,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最早以Google为标志,紧接着出现AlphaGO,以及今天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演进。他结合汽车、服装、供应链管理的案例诠释数实融合的特征和规律。在他看来,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需要把握三个要点:颠覆性技术创新不断出现,新技术在各行业的快速、规模化应用,同时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科技伦理观愈加重要。
数实融合中的“数”,包含了数字化人才、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技术、数字产业、互联网、数据要素等。高红冰特别对“数据要素”的话题进行了展开讨论,他以苏炳添背后的训练模型为例,通过DIKW金字塔讲解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发挥价值的途径。原始素材(Data)在加工处理后,才能成为具有时效、含义和逻辑的信息(Information),其后通过提炼信息间的关联内容数据才能转化为知识(Knowledge),最终企业以全局视角贯通知识才能形成具有指导价值的发展策略(Wisdom)。因此,应按照数据开发和利用的纵向线路,结合应用场景,变成产品或服务方案,按照产业化的方式最大化发挥数据的价值。
他讲到,在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中,数字经济能够有力匹配供需,数字化辐射到传统产业将使得经济具备增长新引擎。根据国研中心的测算,我国每100元网络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中,有36元是消费创新带来的纯新增消费,这说明数字经济在消费和制造两端由数字化的手段提升了动态供需匹配的能力。从产业互联网的角度看,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是‘销—供—产’,其起点是具有数据能力溢出的消费端环节:从线上线下的营销整合,再到,辅助选品、智能补货、小单快返,甚至实现工业界一直期盼的‘以销定产’,并且通过供应链逐步向上游的原材料的生产制造渗透。
针对数字经济带来的新型治理问题,高红冰认为,数字经济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挑战,他提到了“敏捷治理”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即监管者和创新者应该是协同共治关系。在技术创新和业态更迭必然带来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可能带来巨大的技术红利,也可能带来负外部性和风险。无论是还是监管者还是创新者都不能完整穷尽风险,需要认识到创新与治理存在着天然的步调差距。认识到在新的业务和技术领域,监管和企业可能面对“共同无知”,都没有标准答案。新型治理需要用保护数字经济的创新能力和成长性,同时了解和控制其正负外部性,激发数字企业自身能力,鼓励企业从合规到负责转型。
深度对话环节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中信讲席教授、经管学院经济系系主任陆毅教授主持,并邀请高红冰与荆林峰围绕阿里巴巴集团中台调整、数据二十条、数字经济人才需求等话题展开深度探讨。针对阿里巴巴集团的中台调整战略,两位嘉宾讲到,阿里巴巴集团的组织变革、中台调整,是主动应对市场变化的改革举措,将经营单元进行切分旨在提升组织效率,激发各个单元的发展动力,同时更加精确的业务单元划分能够适应技术迭代场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