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与埃克森美孚合作升级 共同推进能源转型和数字化转型

李伊
2023-06-22 03:30

6月22日消息,埃克森美孚与阿里云近日在杭州携手签署了战略合作升级谅解备忘录。双方基于埃克森美孚在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积累的核心资源,及阿里云在云计算服务及云解决方案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全面升级合作,深化转型,促进能源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据了解,作为全球知名的能源石化上市公司,埃克森美孚致力于生产对现代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能源和化工产品。阿里云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支持和参与符合其核心价值观和使命的社会责任项目。

此次合作涵盖以下领域:第一,埃克森美孚将提供节能降耗的创新解决方案,开展浸入式冷却液应用于阿里云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的测试,助力阿里云实现降本增效的节能目标。

format-jpg

(图源: Alibaba Cloud International公众号,下同)

第二,阿里云将基于计算、存储、中台模块等优势,帮助埃克森美孚中国升级数字基础架构,赋能多条业务线以更好地服务中国客户,推动埃克森美孚中国在数字架构能力、数据治理和规模化数字运营方面的提升。

第三,双方还将继续探索更多的合作机会,致力于帮助数据中心生态伙伴共同实现节能增效,推动数据中心减碳方案的行业创新与发展;同时,与工业领域的合作伙伴携手,共同推动产业价值链的数字化升级。

阿里云智能首席商业官蔡英华表示,“阿里云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希望建立一个技术驱动的可持续生态系统,将其技术能力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其中,建设生态友好型数据中心是阿里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运营方法的重要部分。”

format-jpg

埃克森美孚产品解决方案业务合成基础油全球副总裁Sarah Horne表示,“埃克森美孚以我们的规模、技术、项目执行和集成价值链优势为基础,满足客户需求并帮助他们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基于双方契合的价值观,两家公司将共同探索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并将在探索成功的基础上考虑开展更多合作。”

阿里云智能国际事业部总裁袁千表示,“基于埃克森美孚与阿里云多年的合作基础,在此次签订的全新升级的战略合作框架下,双方将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与技术优势,共同推动能源产业价值链的数字化升级。”

此外,签约当天,双方还针对正在进行的浸入式冷却液应用于阿里云数据中心系统的测试展开高层讨论。埃克森美孚将联合行业权威,助力数据中心浸入式冷却行业标准,推动浸入式冷却行业的全面发展。

format-jpg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阿里百炼上线的MCP服务可快速让大模型转化成真实场景的生产力工具。
据了解,地平线的研发数据规模已达到数千PB。为满足海量数据的处理需求,地平线基于阿里EMR、OSS等技术打造湖仓一体架构,构建“数据流入-存储-挖掘”全链路。依托阿里万卡智算集群,地平线正在训练端到端智驾模型。
4月9日消息,在AI势能峰会上,阿里发布AI生态伙伴计划—— “繁花”计划,并推出AI应用与服务市场。面向AI领域客户,“繁花计划”将根据生态合作伙伴产品成熟度,提供从技术到商业化所需的上资源及算力支持,帮助伙伴在AI领域探索创新,实现从首客拓展到规模化、商业化的目标,为各行业客户提供AI技术支持和服务,包括产品上打包、商业化路径规划、AI伙伴全生命周期支撑等。
4月9日消息,阿里在京召开AI势能大会,阿里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事业部总裁刘伟光表示,大模型的社会价值正在企业市场释放,阿里将坚定投入,打造全栈领先的技术,持续开源开放,为AI应用提速。“阿里大模型的战略就是服务企业市场创造社会价值,AI正在推动各行各业的生产力变革,通义大模型将深耕企业市场。”他说。据了解,截至2025年1月底,阿里百炼平台中调用通义API的企业和开发者已超过29万。
4月3日消息,阿里官网通知,将在2025年7月2日对大模型服务平台百炼部分历史模型进行下线处理。自公告发布之日起,阿里将针对这些模型逐步下调模型限流直至模型正式下线,限流包括每分钟调用次数、每分钟消耗Token数,已申请扩容的模型将恢复默认限流。模型下线后,将不再支持模型推理、部分模型将停止模型微调,正在调用模型的应用和服务将正常无法返回结果。阿里提示,这些模型无直接替代模型。
3月31日消息,南京大学与阿里近日宣布启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合作计划,共同培养适应未来技术变革、具备跨学科思维的AI创新人才。基于阿里计算和AI大模型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南京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优势,双方将共同设计兼具前瞻性和应用性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研发跨学科融合的大模型应用实践课程,加速南京大学“1+X+Y”三层次“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