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正式发布向量数据库 提供10亿级向量检索能力

李伊
2023-07-05 10:48

7月5日消息,腾讯云日前正式发布面向大模型训练的向量数据库(Tencent Cloud VectorDB)。

据了解,该数据库能够被广泛应用于大模型的训练、推理和知识库补充等场景,是国内首个从接入层、计算层、到存储层提供全生命周期AI化的向量数据库。

向量数据库专门用于存储和查询向量数据。腾讯云向量数据库最高支持10亿级向量检索规模,延迟控制在毫秒级,相比传统单机插件式数据库检索规模提升10倍,同时具备百万级每秒查询(QPS)的峰值能力。

format-jpg

(图源:腾讯云官微,下同)

据统计,将腾讯云向量数据库用于大模型预训练数据的分类、去重和清洗相比传统方式可以实现10倍效率的提升,如果将向量数据库作为外部知识库用于模型推理,则可以将成本降低2-4个数量级。

腾讯云重新定义了AI Native的开发范式,提供了接入层、计算层、存储层的全面AI化解决方案,使用户在使用向量数据库的全生命周期,都能应用到AI能力。

在接入层,腾讯云向量数据库支持自然语言文本的输入,同时采用“标量+向量”的查询方式,支持全内存索引,最高支持每秒百万的查询量(QPS);在计算层,AI Native开发范式能实现全量数据AI计算,一站式解决企业在搭建私域知识库时的文本切分(segment)、向量化(embedding)等难题;在存储层,腾讯云向量数据库支持数据智能存储分布,助力企业存储成本降低50%。

format-jpg

企业原先接入一个大模型需要花1个月左右时间,使用腾讯云向量数据库后,3天时间即可完成,极大降低了企业的接入成本。

腾讯云数据库副总经理罗云指出,向量数据库已经在QQ浏览器、腾讯视频、腾讯游戏、QQ音乐、搜狗输入法等30+业务场景中应用,并自研了分布式向量数据库核心引擎Olama,原名ElasticFaiss。

数据显示,使用腾讯云向量数据库后,QQ音乐人均听歌时长提升3.2%、腾讯视频有效曝光人均时长提升1.74%、QQ浏览器成本降低37.9%。

罗云表示,未来,“向量数据库+大模型+数据”将产生“飞轮效应”,共同助力企业步入AI Native(AI原生)时代。

format-jpg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7月4日消息,腾讯正式发布面向模型训练的向量数据库 ,预计8月正式登陆腾讯官网。发布会上,腾讯数据库副总经理罗指出,向量数据库已经在QQ浏览器、腾讯视频、腾讯游戏、QQ音乐、搜狗输入法等30+业务场景中应用,并自研了分布式向量数据库核心引擎Olama,原名ElasticFaiss。
腾讯将在今日下午正式发布自研向量数据库(Tencent Cloud VectorDB),该数据库面向模型训练。
11月1日消息,腾讯对外宣布向量数据库正式全量开放公测,同时性能层面带来巨大提升。腾讯数据库副总经理罗表示,除了公测之外,腾讯向量数据库单索引已经支持百亿级向量规模,支持百万级QPS毫秒级查询延迟,领先行业平均水平1.5倍以上,计算成本低于行业水平2倍以上。
4月22日消息,今日,同程旅行宣布,在品牌升级2周年之际,发布以品牌IP飞儿萌形象为核心的限量NFT数字藏品——“造梦哲学”系列。据了解,该系列NFT数字藏品基于腾讯“至信链”技术发行,总发行2000份,将于4月22日10点正式开启预约。此外,同程旅行结合时下盲盒玩法,还发行了4款世界地球日隐藏款NFT数字藏品。
这是IDC发布的首份企业协作厂商象限报告,共有7家厂商入选,分别是阿里、百度、华为、腾讯、微软、之家、字节跳动。其中,阿里钉钉处于领导者象限
3月19日消息,在腾讯年报沟通会中,腾讯CEO马化腾表示,AI的智能化程度相比往年有大幅度提升,对于腾讯来说经过慎重思考,业务和元宝都拥抱了DeepSeek。未来应用发展的机会已经到来,各家都在采用AI落地,也看到AI Agent(智能体)的发展,背后有很多AI相关工具的想象空间。目前AI生态还在早期,各行各业都会受益于AI普及,相信每个行业都会拥抱这个机会。
4月18日消息,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成都峰会开幕。腾讯集团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李强披露了腾讯2025年的海外投入规划。目前,腾讯的基础设施覆盖全球21个地区,运营56个可用区,部署3200多个全球加速节点。今年腾讯将继续加大海外投入,计划在中东投入1.5亿美元,在沙特落地首个中东数据中心;计划在印尼投入5亿美元,在印尼建设第三个数据中心。
腾讯上海峰会文旅论坛,腾讯与拈花湾文旅签署战略升级协议。
双方将通过"+端"架构推动影像诊断能力下沉,加速三甲医院级诊断能力向万家基层医疗机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