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在海外上线AI社交APP
在海外,百度挤进了社交的牌桌。
近日,百度在海外对AI产品进行布局,目前已经在日本等地上线了名为“SynClub”的AI社交产品。
(图源:“SynClub”的应用界面截图)
公开信息显示,“SynClub”采用的是百度最新AI技术,用户可使用该产品认识专属于自己的人工智能朋友,并建立起双方的联系,为用户带去更丰富的互动体验。
此外,“SynClub”不受评判和社交焦虑的影响,除了信息量巨大,可以帮助用户与AI搭建社交关系等优点外,还能学习用户的习惯和爱好,养成用户个性,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兼具娱乐性和实用性的社交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三个月前,百度就已在海外上线了一款AI聊天APP“WiseAI”,与其在国内推出的AI虚拟聊天社区“小侃星球”,以及现在推出的AI社交产品“SynClub”一样都是利用百度自身的算法和技术,对AI社交场景进行落地应用的APP。
很明显,百度正在依靠的其过去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积累,发力AI社交,目前布局阵地似乎有向海外转移的趋势。
而在此时选择海外阵地进行布局,很显然是为了降低试错成本,为今后在国内继续推出相关产品打下基础,找到以AI破局社交的关键。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拼多多也在海外推出了一个全新社交产品,这款产品名为“Whalek”是一款集聊天、在线会议为一体的企业沟通和协作工具,可以同时进行社交聊天和商务办公。
由于该产品是由Temu团队一手打造,所以也不难看出它是配合Temu而打造的社交工具。
综合两家大厂在海外的行动来看,百度主攻的是AI社交赛道,而拼多多主攻的是社交办公赛道,二者选择的细分领域虽然不同,但目标都是拿下海外社交市场,进一步探索和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
而百度和拼多多之所以选择在海外布局社交,其实也是因为国内社交市场入局者众多,各路玩家需要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就拿百度来说,此前其在国内曾多次布局社交赛道。推出过校园社交App“正鲸说”、匿名社交App“听筒”、视频社交App“一起吧”、语音社交App“音啵”、兴趣社交APP“有噗”,以及类似于“语音版的Soul”的嗨圈圈。
只可惜,努力并不一定会成功。以嗨圈圈为例,去年年初百度上线“嗨圈圈”,不到两个月时间,该APP便宣布下线。同样的,其他社交APP也没能在市场上掀起任何水花,百度的社交辉煌依旧停留在百度贴吧时期。
(图源:嗨圈圈截图)
百度为何做不好社交?究其原因还是和百度自身的业务重心并非社交有很大的关系。
早年间,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谈及百度的社交战略时就表示,百度要将社交与搜索整合。但信息的搜索是独立个体的行为,与社交关系链并无太大关联,这种战略并不能给社交业务带来多大帮助。
换句话说,社交很难为搜索服务,所以百度也自然也不会倾尽全力投入社交赛道。
但是不管怎么样,社交领域始终有利可图。在国内市场暂时没有找到出路的时候,百度选择另辟蹊径,从海外市场切入,也不失为一种良策。
2.社交是一门难做的生意社交这条路,并不好走。
除了百度和拼多多,其他大厂也曾推出过不少社交产品。
阿里方面,早在2013年9月,阿里就推出了社交APP“来往”,该APP在上线第一个月,总注册用户超过千万,日活用户数量也实现了500%的增长。
只可惜这个高速增长的势头并没有保持很久,一年后“来往”低调更名为“点点虫”,项目逐渐被边缘化。
2015年1月,支付宝开始尝试社交化,开放了用户添加好友并发起聊天功能;2016年11月,支付宝在站内推出“圈子”“校园日记”等社交场景,但由于受到负面争议,上线不久就被叫停了;2020年2月,阿里重启社交业务,推出消费级社交网络产品“Real如我”,但由于市场反响平平,运营两年后该产品正式停运,阿里再次在社交领域上栽了跟头。
(图源:“Real如我”下载界面截图)
不死心的阿里,在去年上线了主打兴趣社交的APP“友啥”,希望通过内容种草激发用户进入淘宝消费的欲望,但结果也很明显,到2023年7月,这款产品依旧没能掀起掀起任何水花。
时至今日,阿里的社交业务始终没能取得实质性突破,这条路也是越走越迷茫。
即便是作为社交老大的腾讯,也同样深陷社交困境。此前其推出的有记、欢遇、轻聊、猫呼、灯遇交友、回音、朋友等社交APP几乎都走向了关停或停更状态,可以说是全军覆没。
另一边,抖音推出的主打熟人社交的“多闪”和主打兴趣社交的“飞聊”相继宣告失败;快手上线的短视频聊天APP一甜面聊、音乐短视频社区避风、宠物社区毛柚和音乐社区小森唱,也都没能在社交领域见到成效。
(图源:快手“一甜面聊”界面截图)
对这些互联网大厂而言,在国内做社交,似乎总是差一口气。
若论原因,除了自身因素以外,本质上还是因为市场竞争环境不乐观而导致。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社交市场,已经被腾讯的QQ和微信两大平台“霸占”,其他产品要想撕开社交口子,难度非常之大。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各大厂不断加码社交,也很难突破腾讯在国内早已建立起来的社交壁垒。
3.大厂角逐海外社交市场由于国内市场讲不出新故事,互联网大厂开始走向充满无限想象空间的海外市场。
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社交应用收入达到63亿美元,呈现小幅增长态势,预计2023年社交应用收入将突破70亿美元。
(图源:Sensor Tower)
市场规模方面,2021年到2024年,全球社交媒体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15.1%,社交已然成为最有可能满足国内互联网大厂商业化场景需求的赛道之一。
而在国内市场格局难以改变的背景下,在海外布局社交,自然而然就会成为抢占全球社交市场份额的重中之重。
除了前文提到的百度、拼多多以外,网易在2021年接连推出了付费聊天“Heat Up”和语音社交“KAYA Live”“kumoo”三款海外音频社交产品,前不久又在日本上线了一款名为“Pick”的社交APP,似乎有意通过拓展海外社交产品线,建立庞大的海外用户人群。
从另一个角度看,虽然全球互联网用户的线上社交习惯已基本养成,但社交与语音、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进行结合的海外社交产品仍处于探索阶段,在细分领域的市场竞争不过才刚刚开始。
在赢家还没有出现之前,各大出海互联网平台的起点一致,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可能相较于国内会更平衡一些。
如此背景之下,以百度、拼多多、网易为代表的大厂才会在多次折戟社交后,依旧坚定地选择出海挖掘社交市场增量。
随着国内互联网大厂出海布局社交的步伐加快,平台的本地化运营也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未来如何更全面地挖掘海外社交市场增量,开发出更适合当地市场的海外社交产品,依旧任重而道远。
总之,如今拥有巨大商业潜力的社交赛道已经成为国内互联网大厂进军海外的必争之地,随着海外社交市场的竞争走向白热化,大厂们免不了要打一场硬仗。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