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重大调整,钉钉拆分独立运营

电商头条
2023-08-16 09:13

一、钉钉从阿里云集团独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三国演义》中的名言,用来形容阿里的组织架构也相当合适。

8月14日,据阿里内部人士透露,钉钉总裁叶军在近日的一次钉钉内部会议上确定,钉钉将从阿里云中独立,组织架构回归集团,此后业务将独立发展。

我们知道,现在的阿里除了六大业务集团,还有多家独立的业务公司,如盒马、阿里健康等。如今从阿里云剥离出的钉钉便是其中之一,从“1+6+N”的“6”变成了“N”。

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钉钉本就是阿里的独立业务。2014年,为了对抗日益强大的微信,原阿里“来往”负责人陈航带队创立了钉钉。靠着企业沟通工具这一错位竞争优势,钉钉广受B端用户欢迎,三年便实现用户破亿。当时复星集团甚至有意收购钉钉,但由于马云的阻拦没有成功。

2019年6月,钉钉被并入阿里云智能事业群,钉钉CEO陈航向阿里巴巴集团CTO兼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汇报。2020年6月的阿里云峰会上,“云钉一体”被正式提出。同年9月,“云钉一体”战略正式落地,钉钉升级为大钉钉事业部,与阿里云全面融合。

钉钉之所以与阿里云合并,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给阿里云“引流”。2020年线上会议、线上办公的需求猛增,钉钉用户暴涨至4亿,无数的B端流量涌入钉钉,这恰恰是阿里云最需要的。

办公应用有着较强的用户黏性,可以确保企业客户留存;应用开发可以拉动生态,带动整体用云量,还可以提升“IaaS+PaaS”的毛利空间。因此钉钉被阿里云定位为“中间平台”,下连云计算基础设施,上连企业关键应用。它既是企业级的协同办公平台,也是企业级的应用开发平台。

这种模式其实并不少见,微软的“Teams”便建立在Azure的基础设施之上,谷歌的“Workspace”也建立在谷歌云上,这些国外的成功案例给了阿里信心,使其坚持“云钉一体”的架构。

既然“云钉一体”对阿里云有好处,那么为什么现在钉钉又从阿里云独立了呢?


二、为阿里云上市让路


钉钉从阿里云独立的原因之一是,双方的团队并没有实现融合,由于客群分布不太一样,双方的渠道和市场也没有真正完成整合。

钉钉的产品逻辑,一直是围绕办公和通讯展开的。在它普及之前,除了大公司会开发自己的OA系统,很多中小公司都在用微信办公、沟通,并不方便。因此钉钉的主要客群是中国4000多万中小企业,而他们的付费意愿往往不太理想,连钉钉的SaaS应用都较少采购,更不用提阿里云的IaaS应用了。

另一方面,国内云市场的特殊性,让阿里云和钉钉的“绑定”产生了不必要的麻烦。比如一些国企央企购买了钉钉的服务,但在国家要求下必须用国资云、专属云的底座,坚持云钉一体反而在应对类似情况时没那么灵活。

更何况,钉钉的市场和销售团队一直是独立存在的,有1500人之多,建制比较完整,可以高效运转。既然双方拆分后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甚至对双方都有好处,钉钉独立这件事便成了一半。

至于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为阿里云的上市“让路”。

7月21日,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公开发致股东的信,明确提到云智能集团将通过向股东分派股息从阿里巴巴集团完全分拆,并在12个月内完成独立上市。既然要上市,盈利情况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

阿里最新财报显示,在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季度中,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4%至251.23亿元,经营利润增长106%至3.87亿元,扭亏为盈。虽然阿里云已经连续两年实现整体盈利,但其利润率并不高,这很可能是受到了钉钉的营收状况影响。

有接近钉钉的人士表示,2020年一年,阿里至少在钉钉身上烧掉了30亿,因为阿里所有事业部一度是免费无条件向钉钉提供资源和获客方面的帮助。虽然合并后钉钉不再公布营收情况,但从其不断探索商业化的历程中,也能感受到它的盈利焦虑。

2022年3月,钉钉推出了每年9800元的专业版、每年98000元起的专属版,以及每年100万起的专有版。今年初,钉钉将智能硬件生态品牌正式升级为“钉巢”,在解决方案之外提供更多的硬件支持;同时推出了“钉选beta”的商城功能。今年7月,钉钉更是推出了“视频号”,并尝试直播带货。

考虑到钉钉的盈利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通过拆分保住阿里云稳定盈利便成了最优的选择。在上市面前,一切组织架构都要为其“让路”。


三、钉钉是阿里的未来


话说回来,如果单凭盈利状况定义钉钉,其实有些狭隘了。

钉钉,是阿里为数不多的“基础设施”级别的应用,就像修高速公路的成本往往要很多年才能收回来一样,互联网领域的基础设施在初期的亏损也是必然的。比如马化腾建立QQ的时候没想好要如何盈利,刘强东自建京东物流时也做好了持续亏损的准备。

基础设施的搭建,往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显现出真正的价值,钉钉的商业潜力可能远比一般人想象中大,现在下定论还为时尚早。

从这个层面看,将钉钉从阿里云独立未尝不是一种重视。毕竟张勇此前担任集团CEO的时候,就经常“越级”过问钉钉的具体业务,甚至会直接与客户讨论钉钉的使用情况。

今年钉钉的动作更加印证了这个观点。4月18日上午,在北京召开的2023春季钉峰会上,钉钉总裁叶军宣布钉钉已经正式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开启全面智能化。作为例证,叶军现场演示了接入钉钉“通义千问”大模型后,在群聊、文档、视频会议、应用开发四个高频场景中的10多项AI能力。

去年以来大模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热度,足以证明这个工具的商业价值。而钉钉全面接入大模型,则说明其被视为大模型触达用户的入口。

如果说AI代表互联网的未来,那么钉钉便代表阿里的未来。阿里每一次架构的调整,都是在朝光明的未来更进一步。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本次升级后,软件厂商无需在阿里上分别构建产品,即可服务客户,真正实现了双方产品与能力的融合。软件厂商完成阿里计算巢平台的接入后,即可一键上架到应用中心。未来,阿里将进一步加大“一体”能力的整合与开放力度,加快与生态伙伴的产品融合。
这是IDC发布的首份企业协作厂商象限报告,共有7家厂商入选,分别是阿里、百度、华为、腾讯、微软、之家、字节跳动。其中,阿里处于领导者象限。
3月3日消息,今日,中国厨卫企业万和同阿里在杭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据了解,万和将依托专属,实现营销端和供应链端数字化,推动全国8000多家B端、15000多个销售网点上线。未来将与1000多家供应商全面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上下游生态在线协同,打造“一体”产业链。数据显示,目前用户数已突破4亿,包括企业、学校在内的各类组织数超过1700万。
5月26日消息,今日,IDC发布《IDC MarketScape:中国企业团队协作2021,厂商评估》研究报告。其中,阿里处于领导者象限。根据IDC MarketScape报告,在产品能力和战略两大评估指标上,均处于第一阵营。IDC报告指出,在企业协作领域已形成明显的市场规模优势和生态优势。截至2020年12月31日,注册用户数超4亿,企业组织数超过1700万。
8月28日消息,据阿里消息,近日,国际权威咨询机构Gartner正式发布2021年《内容协作工具市场指南 》研究报告:阿里被列为代表性供应商,文档首次入选该指南。Gartner报告指出:随着组织将内容协作作为更广泛的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内容协作功能已经成为“新工作核心”的关键,组织应确保在IT现代化战略中提供此功能。
7月13日消息,今日,总裁叶军出席2022阿里合作伙伴大会并发表主题演讲,提出了一体之下生态战略的两个“优先”——PaaS First,Partner First,即坚持PaaS化优先和坚持生态伙伴优先。在会上,还发布了S100战略生态伙伴计划,招募100+战略级生态伙伴,共同拓展企业服务市场,以数字化服务千行百业。据介绍,S100计划将发展100+覆盖分销、产品、咨询、服务核心版块的战略生态伙伴。
11月3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总裁叶军在2022栖大会上,公布了阿里一体战略落地以来的关键成果。叶军介绍,两年以来,之间相互拉动大客户增长,共同服务多个中大型企业和组织的数字化,本财年第一季度,阿里双付费客户数同比增速达30%。阿里智能总裁张建锋在会上表示,未来80%的应用会由业务人员通过低代码开发。
3月26日消息,近日,恒生银行 有限公司与阿里达成合作,依托新功能“服务窗”,在平台上为企业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目前已上线回单、对账单查询下载及银企对账功能服务。恒生银行“银企通”尝试依托,提供对公企业金融服务,未来有望创新更多服务形式。
泰国国家电信(NT,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与阿里在泰国首都曼谷签署合作协议,阿里将为其提供技术产品,以支持泰国国家电信快速增长的数字业务。
3月4日消息,据《科技日报》报道,近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与阿里就文旅行业的数字化升级展开合作,双方将共同打造文旅行业数字化标杆。此前,2020年8月,大理州与阿里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另据《电商报》了解,近日,阿里还携手与中国厨卫企业“万和”达成合作。根据协议,万和将依托专属,实现营销端和供应链端数字化,推动全国8000多家B端、15000多个销售网点上线。
电商头条
电商三大号之一,覆盖百万互联网电商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