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程旅行假期首日数据:传统文化类景区预订量同比上涨超过5倍

柏纳
2023-10-02 16:44

10月2日消息,同程旅行9月29日发布的旅游出行数据显示,假期首日适逢中秋,旅游度假叠加返乡探亲需求,推动国内旅游出行预订热度大幅上涨。

假期首日,本地周边和跨城出行需求两旺,同程旅行多个业务产品单量迎来大涨。同程旅行平台数据显示,用户的用车需求在假期前一天(9月28日)15点开始快速增加,并在18点左右达到当日峰值,当天用车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超过100%。9月28日至29日,北京、上海、广州、合肥、深圳等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出城需求增长显著。机票、酒店住宿的预订量同比去年涨幅均超过了6成。

format-jpg

截自同程旅行微信小程序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9月29日国内传统文化类景区预订量同比上涨超过5倍。国内众多民俗类景区推出国风市集、非遗市集、汉服游园会等传统文化相关活动,相关预订量同比上涨超过3倍。故宫角楼、黄山、西湖、秦淮河、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等,成为游客搜索量最高的赏月景点。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国内众多城市举办各类音乐节、演唱会等音乐演出活动,带动了当地旅游热度的增长。由同程旅行主办的海口同程音乐节将于10月3日-10月4日在海口开唱,吸引大量年轻用户前往海口旅行。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假期首日,海口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98%。中秋国庆假期期间观看音乐节的用户,6成以上会选择在目的地城市停留3天以上。各类音乐节演唱会场馆周边的酒店价格,也较其他区域酒店价格涨幅更高。

format-jpg

图源:同程旅行发言人公众号

百度也相继发布了假期前两日数据。截至9月29日14时的数据显示,交通枢纽方面已出现普遍“人从众”景象,广州南站、成都东站与深圳北站客流指数最高,远超全国火车站平均水平。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客流量最大,位居全国机场客流第一。

城市拥堵方面,广东肇庆、清远位居全国前二,拥堵指数均破3,而陕西西安凭借2.5的拥堵指数成为北方当前堵城代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拥堵程度并未进入全国前十。

高速拥堵方面,十大高速路段拥堵排名多集中在广东、江苏、安徽等南方地区,其中广东甬莞高速位居全国第一,拥堵里程超55公里。

format-jpg

图源:百度地图公众号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10月2日消息,旅行9月29日发布的旅游出行数据显示,假期首日适逢中秋,旅游度假叠加返乡探亲需求,推动国内旅游出行预订热度大幅上涨。机票、酒店住宿的预订量同比去年涨幅均超过了6。此外,数据显示,9月29日国内传统文化类景区预订量同比上涨超过5倍。国内众多民俗类景区推出国风市集、非遗市集、汉服游园会等传统文化相关活动,相关预订量同比上涨超过3倍。
旅行昨日公布“十一”假期首日旅行消费数据
旅行发布了“五一”假期首日旅行消费数据
10月2日消息,旅行日前公布“十一”假期首日旅行消费数据数据显示,今年“十一”假期本地游周边游为主,不少“景区+剧本杀”的融合型文旅项目吸引了大批年轻游客,成为今年“十一”的市场新爆点。其中,亲子游是“十一”最热门的出行客群之一,旅行数据显示,“十一”假期首日,国内动物园旅游热度同比上涨178%,订单量同比上涨31%。
2024年元旦假期首日火车票正式开售,旅行数据显示,假期首日核心城市群的短途线路车票较为紧俏,出行需求主要以探亲为主。
4月17日消息,旅行平台数据显示,截至4月16日,用户对于4月30日出发的火车票和机票的搜索量高于“五一”假期首日。在热门车次预订方面,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重庆、西安、南京、武汉等核心城市出发及到达的车票最为紧俏。与核心城市相比,前往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五一”假期车票和机票的热度涨幅相对更大。
4月30日消息,旅行数据显示,4月29日当天,该平台景区门票订单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过500%,酒店、大交通预订量也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飞猪同日数据也显示,该平台上“五一”假期首日出游客单价同比去年提升近2;高星酒店的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近30倍;包含租车、接送机/接送站等场景在内的国内用车服务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近7倍,景区、乐园门票量同比去年增长近7倍。
4月10日消息,近期旅游宣布,将于4月22日10点启动新一轮的“机票目的地盲盒”活动。据悉,本轮活动将针对五一出行场景全面升级,活动时间将持续至4月26日。此前,旅游针对清明小长假推出首次“机票目的地盲盒”活动,共计吸引了近2000万用户参与抢购,用户自发在抖音、小红书上发起的相关话题播放量累积突破2亿。报告显示,2021年清明假期旅行国内住宿、国内机票、国内门票等多项业务数据,均反超疫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