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之后,视频号也准备收费了

首席电商观察
2023-12-07 09:20
1.测试付费,视频号加速商业化

内容付费的风吹进了短视频赛道。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微信视频号正在测试付费会员专区,目前仅向个人创作者开放。受到内测邀请的达人,可前往视频号PC助手端开通。

format-jpg

视频号测试付费会员专区 图源:亿邦动力

达人开通该功能以后,个人主页将会展示会员专区的入口,在会员专区,达人可发布短视频、直播、问答、直播回放等内容。

费用方面,达人可设置成单月或连续包月付费,一个月费用在84-1316微信豆(iOS端12-188元,安卓端8.4-131.6元),需自行设置。据了解,在测试阶段,会员专区不支持关闭,单月费用也不可调整。

format-jpg

微信豆价格 图源:亿邦动力

视频号以20%的比例抽取佣金,即平台技术服务费。不过在内测期,平台技术服务费比例为10%

市场人士分析,视频号测试付费会员专区是在不断尝试探索内容变现的渠道。事实上,视频号的这一动作有迹可循。

今年3月,在微信公开课上,视频号就公布了包括付费订阅功能与“原创权益”扶持等多项产品计划,未来将支持创作者设立付费内容专区,同时提供包括评论区广告分成、原创内容保护等功能,助力更多创作者收入提升。

4月,微信功能更新后,就上线测试了视频号付费功能,视频号付费订阅功能将支持创作者设立付费内容专区,用户通过缴纳月费成为会员,就可以自由查阅付费专区的所有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视频号也并非首次尝试内容付费。此前在2022年1月,视频号上线付费直播,首个付费直播间来自腾讯NBA,内容是NBA的常规赛,用户在免费观看3分钟后,安卓端用户需要支付9元、iOS端则要花费12.8元,才能继续观看。

此外,视频号测试会员付费专区,意味着创作者们又新增了一个变现的渠道,或能激励创作者持续生产优质内容,促进内容生态逐渐繁荣

视频号自2020年诞生以来,已经从内容搭建、生态打造逐渐过渡到商业化阶段。去年12月,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提到,视频号基本上是全场的希望。被视为C位的视频号,今年商业化进程大大加速

腾讯最新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视频号总播放量同比增长超过50%;视频号和小游戏等新兴业务为腾讯贡献了高利润率的收入来源;视频号广告收入环比增长显著,同时广告加载率百分比保持稳定。此外,今年视频号的电商业务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市场人士分析,上线付费功能为平台带来的收益并不会太多,对平台而言,真正的大头还是来自电商和广告。视频号测试付费会员专区,激励创作者创造优质内容,更多的优质内容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用户留存和市场空间,或能进一步支撑电商和广告业务的成长


2.短视频付费时代来了?

短视频自兴起至今,平台围绕内容的变现探索从未停止。在视频号之前,抖音、快手等平台对付费的推进早就提上日程了。

早在2020年,快手就曾试水付费内容,开辟了“付费精选”,内容形态包括短视频、直播、录播,内容类别包括课程、短剧、游戏视频等。目前,快手也在APP内设立了“付费内容广场”,覆盖了美食、运动、游戏等多个垂直领域。

format-jpg

快手付费内容广场 图源:快手

2021年,抖音首次开启短剧内容付费。随后又推出对创作者的内容打赏功能,用户可对视频创作者进行打赏。今年,抖音在付费模式的探索上迈大了步伐。

今年11月,抖音测试付费短视频,即用户在平台观看部分视频内容时,需要付费才能解锁全部的内容。用户购买付费内容后,平台收取订单总金额的30%作为技术服务费。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测试的付费视频内容,不再局限于短剧,符合抖音平台规定的视频内容几乎都可以设置为付费观看。

format-jpg

抖音付费视频 图源:抖音

消息一出便引发网络热议,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多有反对的声音。对此,抖音客服表示,视频内容是否付费取决于作者是否开启这一功能,抖音无法干预,具体收取的费用由作者根据相应规则自行决定,如果不想看可以划走。

去年6月,b站推出首个UP主付费视频业务。今年5月,b站又推出了“充电专属”视频的内容,当用户开通30元每月的包月充电服务后,才能成功观看这些视频,并享有点赞、投币、收藏、评论等权益。目前这一功能还处于小范围内测阶段,只有部分受邀 UP主可以开通。

动作频频,布局不断,视频平台都在持续加码变现渠道。

从大环境上看,短视频赛道经历高速发展后,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用户增长也已经触及天花板。根据CNNIC数据,截至2023第二季度末,我国短视频用户数量已经超越10亿,但渗透率增长却是在不断放缓。在这样的背景下,短视频平台要想继续增强平台的盈利能力,就必须拓展更多的变现渠道,而内容付费或许是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

随着短视频发展步入深水区,优质内容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以抖音上线付费短视频功能为例,相对于平台,付费功能的直接受益者无疑是创作者,抖音此举可以扩展平台内容创作者的收入渠道,激励他们创作高质量内容,对内容生态的繁荣助益不少。对于用户来说,更多精品内容能够丰富和提高观看体验。


3.从免费到付费,并不容易

目前,视频号仅是测试付费会员专区,后期是否会正式上线这一功能还不好说。不过,视频号在推进内容付费的道路绝不会轻松,其他平台亦是如此。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现况及发展前景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规模达1126.5亿元、较2015年增长约70倍,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808.8亿元。人们愿意为内容的知识属性掏腰包,满足他们的需要,但对于娱乐内容,很难形成足够的付费动机

在短视频赛道,免费观看依旧是主流,用户在长期享受免费内容后,暂时还很难实现从免费到付费转变,如果操之过急,很有可能会造成用户流失、口碑下降。抖音上线测试短视频收费后,就有网友表示,如果收费就会立刻卸载抖音,转向其他的短视频平台。在内容供给充足的今天,也似乎没有什么内容是非看不可的,这也注定了用户付费习惯的培养任重道远。

除了用户习惯,质量的良莠不齐也让内容付费的推行变得困难。去年6月,B站上线测试UP主的内容付费功能,其中一位名为“勾手老大爷邓肯”的up主在推出自制付费内容后,粉丝数量损失约2万,其视频内容颇受争议,众多网友表示视频质量担不起收费视频的名号。如何确保内容能够吸引用户愿意且长期付费,对平台和创作者而言都是一个难题。

对于内容平台来说,推出内容付费是一次有益的变现尝试。市场人士指出,一旦付费模式推行开,内容的价值和定价体系也应进一步完善,无论付费与否,内容始终为王。平台应该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优化付费短视频功能,提高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

总的来说,视频号对商业变现的探索从未停止,但需要指出的是,内容永远是吸引用户、汇聚流量的关键,只有不断吸引内容创作者创造优质内容,才能让用户愿意并长期为其买单。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11月17日消息,开始测试视频内容付费,即用户在观看创作者的内容时,部分内容需要付费解锁才能全部观看。近期付费概念股也表现活跃。今早,佳云科技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公司的主业互联网营销业务通过与巨量引擎代理商合作开展,是公司相关业务的主要展示平台,公司没有涉及短剧推广相关业务。测试付费视频对公司没有影响。
11月17日消息,付费概念股集体高开,佳云科技、丽尚国潮、广博股份竞价涨停,省广集团、引力传媒、赛集团等大幅高开。消息面上,近日开始测试视频内容付费,即用户在观看创作者的内容时,部分内容需要付费解锁才能全部观看,涉及范围不仅包括短剧领域,还拓展至知识、娱乐等几乎全品类内容,用户可按单条内容付费
11月17日消息,民生证券研报指出,11月16日,测试视频付费功能。此次测试内容付费功能,有望拓展新的变现模式,对于平台及创作者而言,推动了变现方式丰富。建议关注平台参与方,长期建议关注UGC内容平台及参与方。
测试视频内容付费
11月16日消息,于近期测试视频内容付费服务,即用户在平台观看部分视频内容时,需要付费才能解锁全部的内容,媒体向方面进行求证,但暂无回应。不同于此前的短剧内容付费,此番测试的付费视频内容,不再局限于短剧这单一的视频类目,测试中已包括日常、知识、娱乐等内容,只要符合平台规定的视频内容,或者中长视频,都可以设置为付费可看,意味着内的几乎所有的视频内容都可以被创作者设置为付费内容。
3月27日消息,近几日下架课程类虚拟商品的消息在知识付费圈子引起不小的震动,一众知识博主收到了的官方通知,用户无法通过直播或视频中的“小黄车”购买知识付费类课程商品及充值类商品。据了解,不少博主的课程类虚拟商品正在陆续下架。同时,已有博主收到最新通知显示,教育培训和生活娱乐充值类目商品将于3月31日至4月3日陆续恢复上架,受系统升级影响,相关商品上架后暂仅支持安卓客户端用户查看与下单。
2月13日消息,认为百度在搜索中窃取了海量视频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将百度诉至法院。近日,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公开该案一审民事裁定书,裁定书显示,原告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10月30日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出撤诉申请。法院认为,原告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撤诉申请符合法律规定。
国内第三方数据机构QuestMobile发布《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启示录》
9月27日消息,为了帮助商家进一步掌握视频运营策略和运营方法,学习优秀商家视频案例,生活服务商业观察发布了《生活服务视频运营手册》,章节内容包括视频运营策略、视频实操方法、视频优秀案例等。
山雨欲来,美团前路漫漫。
5月6日消息,近日,滴滴出行副总裁、滴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李敏在其个人微博发文称,有视频作者为了流量随意编造故事抹黑滴滴司机,将进行起诉,并要求相关视频作者给滴滴司机师傅道歉。李敏称,根据一些司机师傅的反馈,有些视频还在,部分视频因为被网友评论揭穿已经偷偷删除,但被师傅们截图留证,决定一并起诉。
首席电商观察
第三只眼看电商,客观、独到、劲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