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详解阿里这一年:跨过两大里程碑公布新财年战略目标
5月6日下午消息,昨日晚间,阿里发布2016财年第四季度财报,营收241.84亿元,成交额7420亿元,超越华尔街分析师预期。在随后的分析师会议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发表开篇演讲,详细解读了阿里财报强劲背后的种种驱动因素,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发展和两大里程碑,即成交破3万亿、收入破千亿。
同时,张勇首次勾画了阿里新财年的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阿里将继续巩固发展核心零售商业板块,形成大数据驱动的营销平台,同时继续大力投资于新兴业务。
以下为演讲全文:
我非常高兴的向各位报告,阿里巴巴集团以强劲表现为2016财年收尾。我们的三大战略:全球化、农村战略和大数据云计算得到了有力的执行。同时在过去的这一财年,我们一举跨过两大里程碑。
第一,我们的年度零售成交额突破3万亿元人民币大关,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公司。第二,我们的年收入突破了1000亿元人民币。阿里业务的持续强劲还充分体现在年度活跃买家的不断攀升上,已经达到了4.23亿人。在过去这一季度,阿里集团总收入增速是过去4个季度来最高的,中国零售平台的收入增速是过去6个季度来最高的。
阿里巴巴的战略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1万亿美元成交额,服务20亿消费者,我们正向这个目标稳步前进。今天,我们正在为电商业务的创变打下扎实基础,并投资于云计算、媒体和数字娱乐平台这样崛起中的业务,从而实现我们宏伟的构想。
在过去的一年里,零售商业板块完成了成功且令人瞩目的转型:从PC走向移动。犹记得集团上市时,移动成交额占总成交额比重不到40%,只有1.88亿移动月度活跃用户。到了今天,73%的成交额来自移动,月度活跃用户突破了4.1亿。
手机等移动设备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独特的地位,充分挖掘这点,我们在移动端完全重新定义了用户体验和服务。今天,在大数据和用户互动的有力驱动下,我们的商家和消费者能够无缝在多屏呈现、社区化的商业平台上展开活动。
淘宝早已不止是购物。消费者到淘宝发现新事物、寻找乐趣,在购物中遇见兴趣相投或者品味相似的人,在虚拟社区里进行交流。网红、商家和潮流达人们所组成的活跃群体,通过照片、视频、直播、推荐、评论和时尚指导等方式,贡献丰富且高度关联的内容,同时促进用户们使用分享、点评和“点赞”等功能展开交流。
天猫的定位,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晰——成为零售业态数字化转型的引擎。品牌商和零售商把天猫视为可信的伙伴和消费者聚集的终点站,因此不断转向天猫。我们会继续专注于品类扩展,并为消费者不断打磨品牌组合。
我们继续发展核心的电商业务,通过增加消费者基数,扩展商品种类,并“张开两翼”向全球和农村延伸。天猫国际实现了同比180%的增长,继续帮助商业伙伴把品质商品向中国销售。我们投资控股了东南亚领先的电商平台Lazada,将让我们进入全球最有前途的电商市场之一,拥有5.6亿消费者的东南亚地区。
我们的农村发展继续高歌猛进。农村淘宝服务站已经扩张覆盖了超过14000个村点。我们通过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来推广农村产品,鼓励农村消费。我们举办了首次阿里年货节,在年货节上,超过70%的订单通过移动完成,持续五天的活动销售了超过21亿件商品。
这个季度,核心电商业务的收入增长极为强劲,总收入同比增长39%,中国零售平台收入增长41%。收入的强劲增长是受到在线营销服务,特别是移动端收入增长的推动。流量增长和点击付费广告效果的提升,都推升了在线营销收入,而且我们确信这个趋势会保持下去。
为何如此确信?因为PC访问量依旧非常稳健,而在淘宝APP的驱动下,移动月度活跃用户继续增长。我们对服务定价非常有信心:品牌和商家越来越愿意在我们P4P/阿里妈妈平台上竞价,因为除了在线销售商品之外,营销服务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新用户、提升复购和建立品牌忠诚度,最终让这些企业线上线下的整盘生意受益。
我们的云计算业务继续走在高增长的轨道上,已经拥有50万付费客户,收入同比增长175%。我们发布了“数加”平台——一站式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平台,提供包括计算引擎、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数据应用等功能。阿里云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世界级的云计算企业。
最后,我们的媒体和数字娱乐生态系统初露峥嵘。在4月,我们完成了优酷土豆的私有化交易,这将会成为视频内容和分发网络的支柱。我们的移动浏览器UCWeb孵化出的移动搜索、移动应用分发、UC头条新闻服务,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媒体分发渠道。这些板块加上OTT盒子,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多屏数字内容分发网络。更重要的是,当这些媒体和数字娱乐业务与零售商业平台结合后,我们能够提供前所未有的多屏、跨平台的整合营销能力。我们的大数据整合横跨旗下诸多媒体资产与合作伙伴,能够让品牌商和营销者们把促销活动中的匿名流量转化为可识别,可全平台追踪的用户。商家将可以更高效的触及和管理顾客,并且转化成零售商务平台上的成交额。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